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初析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zshe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使得“留守儿童”成了贫困山区一道生涩的风景。这一群体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与留守儿童有较多的零距离接触,近几年来也颇多关注留守儿童现象。根据自身观察与思索,想说一说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心理特点。
  马蹄乡地处川黔交界,属欠发达地区,外出务工人员队伍庞大,因而“留守儿童”在同龄人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地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资料显示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已是迫在眉睫!从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留守儿童群体来看,他们多呈现这样一些心理特点:
  一、自卑或极度自尊心理障碍。
  从社会性来说父母是儿童的依靠和保护,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有的儿童则相反,有部分父母没在孩子身边,觉得对孩子有些歉疚,于是在钱物上百般满足孩子,使得这部分儿童物质享受远远高于生活圈内的其他孩子,渐渐地产生出高人一等的极度自尊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自卑和极度自尊对孩子都是没有好处的。就在离我家不到二里地的一个赵姓孩子,他小时候曾被邻里以神童誉之。小学五年级前,他成绩好,表现好,更打得一手好乒乓,是学校数一数二的“高手”,可谓是同龄人个中翘楚。2003年秋其父母双双南下福建。家中只有爷爷,爷爷有点酒瘾又属沾酒就醉型。刚上初中其父母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是200多元,且由其掌控。因出手大方漸渐地他隐隐成了那一帮孩子的“老大”,那个年纪可干的什么混账事他都干过。读初二那年,他“追求”同班一女生遭拒绝,并被班主任训诫了一番。他自动放弃了学业,现在我也无从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混。
  二、寂寞无聊心理。
  近些年来独生子女较多,有兄弟姐妹的少,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儿童的自制力与调节力都很有限,这种骚动与抑郁如得不到恰当的宣泄与排遣,产生寂寞无聊自然是必然的。而这种寂寞的心理可能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在我们村,有一位读初二的14岁的留守女孩,险些被其远房表姐拐卖。事后她不很怨恨表姐,因为她觉得这表姐是她唯一可倾诉心声的对象!
  三、性格柔弱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甚至向自闭的方向发展。长此以往,孩子将会有相当大的心理障碍。我校有一个六年级彭姓男生,在一天刚走出校门不远被一个男生欺负,那男生用领巾将他勒晕过去,幸未酿成进一步的恶果。回到家后彭姓男生未告知任何人。等事情过去了四个多月学校才从其他渠道了解此事。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和安全感因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一个三年级的留守男生,因在课间活动中被一女生撞倒在地,并未产生不良后果。该女生也向他道了歉。放学回到家男生竟拿着镰刀将女生家半亩快抽穗的玉米给放倒!事发后,爷爷说了他一顿(没有打他)。就是这男生竟然两个月未同爷爷说话。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我一个表兄夫妇,在女儿三岁时就双双到广东东莞务工,将女儿寄养在外婆家。一去经年,去年春节前欢欢喜喜夫妻双双把家还。已读六年级的女儿不与他们亲近也罢,更为甚者不回家!他们到外婆家女儿也避而不见。元宵节过后,夫妻俩又心事重重的远赴东莞。
  鉴于各种原因,无法将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呈述尽。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行动起来,参与到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关注、关爱中来。
其他文献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谈到县域经济时,常说: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或者是“郡县治,则天下安”与此体现相同思想的还有孟子提出的“百姓安,才能天下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相对于国家来说郡县属于局部,相对于天下来说百姓属于局部。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郡县制自此确立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东汉荀悦《前汉纪》记载,“郡县治民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的意义”是进一步學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运算等的基础。因此学好“分数的意义”这一节非常重要,下面是笔者的教学浅见
期刊
新年已悄然而至,孩子们要欢庆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新年了。粘的粘,贴的贴,墙壁上、窗户上、日光灯上,都是花花绿绿的彩条,就连那最高处的暖气管也不放过,挂上了他们亲手制作的灯笼.节日的气氛一下子浓郁起来."教室中间空荡荡的,挂些气球吧。"一个孩子提议说.这主意不错!说干就干,很快就买来了许多粉色和紫色的气球,也不管自己的脸蛋困不困,拿起一个气球就吹,吹得吹,扎得扎,一会儿功夫,一束粉紫相间的气球团做成了
期刊
我的学校管理原则只有六个字:严师 慈父 挚友  学生是最感性的教育对象,老师只有用最感性的管理方法才能管理好他们。作为一校之长,我总结出的经验就是这样的:用“严”管理学生,用“爱”感化学生,用“心”和学生交流。  我的从教时间已有三十多年,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在这里就把我的拙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严师  常言道“无规矩难以成方圆”。管理工作首先应从建立健全班级
期刊
培养面向社会具有一定职业技术和较好文化素质的劳动者是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而部分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忽视语文课教学。许多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教学基本上沿用普通中学的教法,部分教师又缺乏相关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割裂了语文和其它学科的内在联系,形成孤军奋战的局面。出于爱好,学生也对专业课偏重,对语文课失重,造成部分教师认为语文课难教的问题,使专业课和语文课失衡,既不利于学生语文课的学习,也不利于专业课的学习
期刊
教师对于学困生,更多的要采用赏识教育———对孩子信任、尊重、理解、宽容,教育方式多采取暗示、提醒、激励、督促。根据积累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从以下认知心理的各种能力培养和促进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入手:  一、学困生认知心理各种能力的培养  一个班中有多种类型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在知识能力上的后进,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造成思维能力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形成不同程度的一种迟缓状态,形成此状态的根本
期刊
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在我国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素质教育从字面上看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具体地讲,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人们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人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人们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全体受
期刊
大学生暑假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体验民生,服务经济,展示才能,增强人生历练,促进自我完善的重要课题,也是走出“象牙塔”的第一步。因此,国家倡导,学校重视,院系齐抓。每当暑期临近,实践活动也成为大学生议论最多的热门话题。  还是在读高中时,听说大学生每年暑假都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我既感到神秘和好奇,又非常羡慕和向往。步入大学后,通过几年的社会实践以及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观察分析,笔者认为
期刊
在众多犯罪中,最让人揪心的莫过于聋人犯罪。聋人是不幸的,但他们的犯罪行为给家人、社会和他人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现今,聋人盗窃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社会治安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未来社会的隐患之一。  作为一名从事特教工作多年的老教师,长期以来经常为公检法机关办案过程中进行手语翻译,面对聋人的犯罪率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倍感担忧。我想,聋人犯罪这种现象总有它的根源,只有把握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