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在能力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在我国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素质教育从字面上看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具体地讲,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人们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人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人们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人际交往与合作等素质,而个性特长得到健康发展,又具有创新精神和能主动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公民。能力素质的培养又是整个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能力素质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已形成一定知识结构和技能的基础上,自觉地发展其智力,培养其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制作能力等诸多能力。过去的传统学校教育一直是以重知识轻能力为办学路线的应试教育。这种“重知轻能”的办学模式培养出来的许多“优秀”毕业生虽然可考进高等学府深造,分数也不低,但是大学毕业后居然有些人连自己家里电灯线路出了故障都无法排除,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這种办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无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工程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然学科。学生通过物理学理论的学习可以培养自己分析类比的能力;判断、推理、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的辨证思维能力。通过物理实践培养自己细致、敏锐、准确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创造力;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正是人们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这些能力素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总体素质的高低。
  物理教学是使受教育者接受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独特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它的教育功能等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和重视。
  二、物理教学是能力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为一体的自然科学。它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大到尖端科技小到日常生活无处不包含着物理学的理论和规律。
  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物理现象与物理实验的描述;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物理规律的建立以及基本物理原理和理论的论证与阐述。
  1.物理实验教学能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人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人类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比如幼儿时期站在大人们身边看大人们干活,到再大些自己拆开家里的闹钟看看自己为什么会走、打开家里的收音机看看里面到底是否有人在唱歌、讲话。其实,广义地讲这些活动就是一种人类认识低级阶段的实践,是一种无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人们的好奇心所至。而物理实验教学向他们有目的地展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呈现了许多真实又形象生动的物理事实,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未知结果的探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就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产生。学会观察,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是当今人才最基本的能力素质之一。
  物理实验能够有目的地提供给学习者大量的信息,以便学习者从中提取加工处理。学习者要想很好地完成实验,除了要有良好地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还要靠细致、敏锐、准确的观察力,从实验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加以处理,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例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能够得到的信息很多,象条型磁铁的形状、螺线管的形状与匝数、连接电流计的导线长度及条形磁铁的运动速度等,但真正有用的信息是条形磁铁的运动速度和螺线管的匝数,经过对有用信息的处理得出“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这就要求实验者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去伪存真”。养成良好的观察判断能力。
  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以发展,而物理实验恰好为人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平等民主得自由空间。人们通过自己亲手操作获取信息,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实验探索和实验验证,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以萌发。
  科学创造,贵在置疑。事实证明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的有效手段。
  2.物理理论教学有助于提高人们判断、推理、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辨证思维能力
  许多物理名家常说这样一句话“物理是想会的,不是听会、看会的”。这里所说的“想”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过程,而思维过程的进行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
  物理理论包括基本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等基本物理规律,而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又是物理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就是对观察和实验得来的感性材料进行理性加工,以便把有关物理问题的本质抽象出来,形成所谓的物理模型。物理学的许多成果是通过力、功、能、动量、场、势等基本物理概念来概括和总结的。物理学的基本体系主要是由若干反映物质运动基本特点的科学概念、与这类概念相联系的基本定律、以及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的一系列定理和结论所组成的。因此,进行物理教学,能逐步训练和培养学生从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出发,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推理形成准确的物理概念和掌握有关的物理规律,使他们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获得比较清晰的物理图象,这样就可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能够培养人们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是能力素质培养中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和无法比拟的最有效途径。有了较高的能力素质,才可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花大力气提高能力素质,才能使整个素质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这是不言而喻的。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现使用的教本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基础版。总所周知的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差,成绩普遍不高,学习兴趣也不浓厚,甚至还有一些厌学的情绪,可以说英语课堂的亮点不多。可就在第二册的第一单元中,我和学生都收获了久违的精彩,很有成就感。平时下课铃声响后,学生们都习惯性伸伸懒腰,长长的叹口气,觉得难熬的一节课终于结束了,而这一堂课互动下来,学生们都觉得意犹未尽,铃声响了,
期刊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这是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的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只有通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才能使课堂教学走出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给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  一、探究式教学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  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走让学生“乐”学的趣味教学道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基于此,我在英语课堂中引入了情境教学。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用
期刊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谈到县域经济时,常说: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或者是“郡县治,则天下安”与此体现相同思想的还有孟子提出的“百姓安,才能天下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相对于国家来说郡县属于局部,相对于天下来说百姓属于局部。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郡县制自此确立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东汉荀悦《前汉纪》记载,“郡县治民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的意义”是进一步學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运算等的基础。因此学好“分数的意义”这一节非常重要,下面是笔者的教学浅见
期刊
新年已悄然而至,孩子们要欢庆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新年了。粘的粘,贴的贴,墙壁上、窗户上、日光灯上,都是花花绿绿的彩条,就连那最高处的暖气管也不放过,挂上了他们亲手制作的灯笼.节日的气氛一下子浓郁起来."教室中间空荡荡的,挂些气球吧。"一个孩子提议说.这主意不错!说干就干,很快就买来了许多粉色和紫色的气球,也不管自己的脸蛋困不困,拿起一个气球就吹,吹得吹,扎得扎,一会儿功夫,一束粉紫相间的气球团做成了
期刊
我的学校管理原则只有六个字:严师 慈父 挚友  学生是最感性的教育对象,老师只有用最感性的管理方法才能管理好他们。作为一校之长,我总结出的经验就是这样的:用“严”管理学生,用“爱”感化学生,用“心”和学生交流。  我的从教时间已有三十多年,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在这里就把我的拙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严师  常言道“无规矩难以成方圆”。管理工作首先应从建立健全班级
期刊
培养面向社会具有一定职业技术和较好文化素质的劳动者是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而部分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忽视语文课教学。许多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教学基本上沿用普通中学的教法,部分教师又缺乏相关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割裂了语文和其它学科的内在联系,形成孤军奋战的局面。出于爱好,学生也对专业课偏重,对语文课失重,造成部分教师认为语文课难教的问题,使专业课和语文课失衡,既不利于学生语文课的学习,也不利于专业课的学习
期刊
教师对于学困生,更多的要采用赏识教育———对孩子信任、尊重、理解、宽容,教育方式多采取暗示、提醒、激励、督促。根据积累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从以下认知心理的各种能力培养和促进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入手:  一、学困生认知心理各种能力的培养  一个班中有多种类型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在知识能力上的后进,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造成思维能力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形成不同程度的一种迟缓状态,形成此状态的根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