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如何面对压力”导写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e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压力是负面、有害的,它损害健康和活力,影响表现和效率,阻碍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避免给自己压力。
  另一些人认为恰恰相反,压力是正面、积极的,它有助于健康和活力,提升表现和效率,推动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压力。
  调查显示, 85%的美国人认为压力对健康、家庭生活和工作有消极影响; 75%的中国内地上班族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力比去年更高(该比例位列全球第一);超过 50%的中国学生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力很大。
  我们究竟应该有意识地给自己压力还是选择尽可能地远离压力?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
  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或群体施加给个人的外在压力,这种压力是自我无法逃避、需要直面的。另一方面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在压力。这种压力很多时候难以发现,如果写好,文章会打开另一番格局。
  如果选择的是第一种压力,即外在压力,那么文章的重点应是对这些外在压力作用的思考。此外,外在压力的范围过宽、过大,不可泛泛而写,更不可将现实生活中种种琐碎事件一一列举,不避详略。
  如果选择谈内在压力,因为这种压力是可以设法避免的,写作的重点应是为自己心灵减压的积极意义。在举例论证时,要以前人之鉴启示当下,落脚现实,会有贯穿古今、汪洋恣肆的化境,文章可以写出彩。着重写内在压力的学生,也需针对当下压力的种种现状,以及内在压力过大引发的一系列不良现象,强调舒缓内心的必要性。更可联系当前国家对青少年的期望和要求,进而提升文章格局。
  【例文】
  于收摄之后,轻放负累之心
  □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 傅垲媛
  内心的、外界的,沉重的、无尽的——压力,如长鞭抽打人如陀螺般旋转,如重壳压迫人如蜗牛般蹒跚。这积存的压力,如何抵御?这身心的枷锁,如何挣脱?《菜根谭》曰:“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斯言善矣!于收摄之后,轻放负累之心,方可笑对生活之律动。
  压力何处来得?其因有二。其一,当今社会紧张的生活氛围和节奏使人们对成功过于急躁,外界的期盼抑或是怀疑作用于个人时,扭曲为“自我证明”的压力。其二,大多数人心中既“不甘心与瓦砾为伍”,便在一味的比较中逼迫自己投身于复杂与忙碌的漩涡。由此观之,我们实应轻放负累之心,莫任压力“黑洞”吞噬身心,
  轻放负累之心,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大冰在丽江为自己修建一座道场,他在书中写到,“谁说你我没权利过上那样的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安安静静的五一街,除去山东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的光环,他坐在“大冰的小屋”里,听着流浪歌手缓缓的民谣,从容地写着自己的书。放下观众众口难调、节目红火不再、收入日益紧张的压力,通过文字的宁静,他收获了最丰盛的自己。
  轻放负累之心,让自己虽临绝境,却也能细嗅蔷薇。“回首向来萧瑟处”,苏子只轻笑“也无风雨也无晴”。身处困境,多少人因压力深重而长吁短叹,他何以如此达观?只因他深明轻放负累之法。轻放绝望失意之积痛,他幽默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把痛、愁、志加诸自身的压力当作垃圾清理,挑出乐观自信作为新的武器,轻装上阵,整装待发。
  梅贻琦先生曾感慨于人们在压力的束缚下无知的麻木,“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在生活压力日益繁重的今天,我们轻放自己与外界施加的压力,以鼓动天赋灵机,使之畅达充沛,提升自我,舒展生活。愿吾辈皆能于收摄之后,轻放负累之心,“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评点:冷春峰
  文章在首段提出问题后,适时引用《菜根谭》中的话点出论点出处,论点不俗而有据可依。第二段压力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深刻而到位。第三、四、五段的論述娓娓道来,使读者读来不由“轻放负累之心”。尾段深化主旨,结束有力。
  (编辑:王莹)
其他文献
成语故事:力挽狂澜  追根溯源  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清·秋瑾《失题》:“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具天才;立大业;拯斯民于衽席;奠国运如磐石;非大英雄无以任之。”  文本解读:唐·韩愈《进学解》:“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河流,引导它们向东流入大海;尽管狂涛已经泛滥,但是还要努力将其挽回。”  清·秋瑾《失题》:“作为国家的中流砥柱,要努力挽救国不将国的混乱局面,具有天才
2020年5月29日,四川成都率先试水“地摊经济”后,江苏南京、四川彭州等多地陆续出台指导意见,为“地摊经济”“松绑”。  6月1日上午,李克强在山东考察时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有6亿人的月均收入不到1000元,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况且疫情的影响,很多人一下
从维熙,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作家出版社原社長、总编辑。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远去的白帆》《风泪眼》,长篇小说《北国草》《走向混沌》等。其早年作品师法孙犁,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79年开始,《大墙下的红玉兰》等十几部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的发表为其赢得了“大墙文学之父”的美誉。2019年10月29日,从维熙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  人物解读角度一:性情中人,书、酒为友  素材呈现:  从
适用主题:亲情;付出与回报,成长的感恩……  外婆:  现在是北京的凌晨,刚刚结束一天的拍摄,静下来,才发现很久没有好好和您聊聊天。今天我想用写信的方式和您说会儿话。我还没告诉您吧,“外婆”这熟悉的两个字总是能给我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蓦然回首,我已离家十载!家中的一切都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但您陪我一起长大,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光时常会让我怀念。  “外婆,外公,我回来了,开门咯!”您还记得这句响
【技法指导】  1.调动平时的积累,巧妙组织材料。作文的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书本和课外读物上。要注意搜集、积累历史课本和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比如,及时积累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的事迹、习近平讲话报告、新型冠状病毒等热点事件。  2.联想、想象,一材多用,精心選材。文章要做到内容丰富,就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如,学了《我与地坛》知道了史铁生的母亲是如何关心、惦念史铁生的;知道了史铁生在
《中国地名大会》展现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2019年11月1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中国地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正式播出。节目甫一播出,即赢得观众如潮好评。  《中国地名大会》是一场集结全国各地70名选手共同参与的地名知识竞赛,以地名为载体,生动展现了中华大地的辽阔幅员、多样地理、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聚焦地名背后蕴含的寻根文化、孝亲理念、安宁向往、奋斗精神,激发了公众对脚
消费者贾某某购买2.02元过期食品后,向山东济南某区食药监局举报,食药监局对销售食品的超市没收违法所得2.02元并罚款5万元,向贾某某支付了两毛钱作为奖励。  2毛钱,不知道现在还能买到什么?虽说这也是对举报者的一种褒奖,但在出動了国家机关,走了一系列的调查、处罚流程后,却做出了奖励举报人两毛钱的决定,未免让人觉得大煞风景。而与对超市罚款5万元对比一下,两毛钱的奖励更是显得毫无诚意,简直就是儿戏了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北京大学的一位三年级在校女生,恋爱中陷入了对方的“精神控制”,于2019年10月选择了自杀。此事一出,众人哗然。青年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学会思考人生、珍惜生命?这个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写作指导】  社会热点事件入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在情境中给学生提出了解决生活具体问题的任务。针对这个命题,建议从以下角度立意:
【2019年高考作文备考金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梦想时,感觉生命之美丽;我清醒时,感觉生命之责任。  品读上面的句子,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名师题解】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句子化用了特里萨修女的名言:“我睡去,感觉生命之美丽;我醒来,感觉生命之责任。”该句子中,出现两组对立的概念——“梦想”与“清醒”,“生命
上山和下山 汪金友  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上山的人和下山的人擦肩而过。上山的人虽然汗流浃背,但兴致勃勃,心中充满了期待,并主动和下山的人打招呼:“山上好玩吗?”  下山的人疲惫不堪地摇摇头:“一座破庙,几尊菩萨,没意思,我劝你不必上去了。”  上山的人不以为然:“噢,是吗?我上去看看再说。”说完,上山的人挥舞着竹杖,擦拭着汗水,继续攀登。  过了一段时间,这拨人下山了,兴致勃勃向上爬山的人问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