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口语水平与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人士也逐渐重视学生口语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使他们能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策略实施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当前,较多语文教师因为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向学生讲授知识,而没有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语言表达能力是新时代人才所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同时,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近些年来,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发频繁,使得信息交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社会人与人进行信息传递、交流的方法包含有文字书面交流、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与语言等。其中,语言是人类开展沟通交流的重要思维工具与交际工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信息的有效传达与交流互动提供有效保障。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有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规范,以此来帮助他们养成较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取得较好的语言思维锻炼。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在不断进步,并逐渐被应用在学校教育中,文字成为多媒体教学中信息传达的主要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语言沟通有所减少,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对此,教师需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现状
第一,语文教材方面。小学语文主要依托教材来开展教学,目前,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将大量课堂教学时间与精力放在教材内容的考量与分析中,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生僻词汇,也只是向学生简单讲解该生僻词汇的读音与释义,而不会积极引导学生对生僻词汇进行分析与理解,导致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照本宣科的语文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学生也不能够在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进行词汇的有效分析与运用,导致学生的个人书面表达能力难以提升。
第二,语文教学方法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方法会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较大影响,同时还会对语文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进行文章阅读与写作,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将教学的根本目标定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律来选择教学方法。然而现在有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没有结合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律与身心情况,同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而随意进行语文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仍然较为落后,这就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语言思维能力受到明显限制。
三、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第一,全面挖掘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教学资源。在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学校、家庭与社会都有一定责任。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与家长共同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的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有效的情境教学法,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角色,并适时指导学生的角色语言,使得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具有更好的语言表达。家长要能够在家庭中有效监督学生的日常用语。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的教学时,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主人公和主人公的爸爸,再现文章主人公与爸爸在树林边走过的场景。教师要能够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实现规范化。同时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与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一次“树林边走”的活动,让家长在“走树林”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以另一种方式向家长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充分运用课堂提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有效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式教学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落实奖励机制,为课堂提问设置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勇于表达。比如,在导入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在假期有旅行的经历吗?”“当你在旅行时,留下有哪些深刻的印象吗?”等问题,若学生回答得好,教师要给予学生表扬和奖励,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充分运用拓展写作教学。作文写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的基础便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师能够有效运用作文写作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教学中,有较多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为了让学生这一情况得到改善,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来让学生进行拓展写作。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一文时,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时,应当帮助学生分析与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理顺作者的想象思路:一颗种子不满足于现状,一次次地追求改变的历程之事。由于这是一篇充满想象的课文,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如果你是一颗种子,你想还可能会被农夫做成什么物品?并让学生将奇特的想象写成一篇作文。这样的拓展写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效鍛炼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教学资源以及课堂提问与拓展写作等有效策略,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国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学周刊,2019,35(35):27.
[2]王桂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1):8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当前,较多语文教师因为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向学生讲授知识,而没有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语言表达能力是新时代人才所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同时,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近些年来,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发频繁,使得信息交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社会人与人进行信息传递、交流的方法包含有文字书面交流、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与语言等。其中,语言是人类开展沟通交流的重要思维工具与交际工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信息的有效传达与交流互动提供有效保障。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有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规范,以此来帮助他们养成较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取得较好的语言思维锻炼。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在不断进步,并逐渐被应用在学校教育中,文字成为多媒体教学中信息传达的主要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语言沟通有所减少,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对此,教师需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现状
第一,语文教材方面。小学语文主要依托教材来开展教学,目前,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将大量课堂教学时间与精力放在教材内容的考量与分析中,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生僻词汇,也只是向学生简单讲解该生僻词汇的读音与释义,而不会积极引导学生对生僻词汇进行分析与理解,导致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照本宣科的语文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学生也不能够在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进行词汇的有效分析与运用,导致学生的个人书面表达能力难以提升。
第二,语文教学方法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方法会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较大影响,同时还会对语文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进行文章阅读与写作,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将教学的根本目标定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律来选择教学方法。然而现在有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没有结合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律与身心情况,同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而随意进行语文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仍然较为落后,这就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语言思维能力受到明显限制。
三、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第一,全面挖掘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教学资源。在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学校、家庭与社会都有一定责任。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与家长共同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的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有效的情境教学法,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角色,并适时指导学生的角色语言,使得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具有更好的语言表达。家长要能够在家庭中有效监督学生的日常用语。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的教学时,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主人公和主人公的爸爸,再现文章主人公与爸爸在树林边走过的场景。教师要能够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实现规范化。同时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与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一次“树林边走”的活动,让家长在“走树林”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以另一种方式向家长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充分运用课堂提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有效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式教学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落实奖励机制,为课堂提问设置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勇于表达。比如,在导入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在假期有旅行的经历吗?”“当你在旅行时,留下有哪些深刻的印象吗?”等问题,若学生回答得好,教师要给予学生表扬和奖励,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充分运用拓展写作教学。作文写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的基础便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师能够有效运用作文写作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教学中,有较多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为了让学生这一情况得到改善,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来让学生进行拓展写作。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一文时,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时,应当帮助学生分析与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理顺作者的想象思路:一颗种子不满足于现状,一次次地追求改变的历程之事。由于这是一篇充满想象的课文,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如果你是一颗种子,你想还可能会被农夫做成什么物品?并让学生将奇特的想象写成一篇作文。这样的拓展写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效鍛炼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教学资源以及课堂提问与拓展写作等有效策略,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国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学周刊,2019,35(35):27.
[2]王桂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