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成长环境 提升网络素养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ne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中小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引导他们科学、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工具,养成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 网络素养;学校发力;家庭助力;社会添力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现实问题,尤其是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学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中小学生的自控力、鉴别力等较为薄弱,网络中的有害信息容易对他们的学习、思想、道德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他们不能健康成长。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网络建设,要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营造底蕴深厚、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优质的上网环境。我们既要依法办网、净化网络,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还学生一片网络净土。还要加强中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为他们普及网络知识,培养上网技能,培育网络素养,增强抵制不良信息侵害的本领,防范网络观念、言论和行为偏差。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教育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工具,养成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网络行为习惯。
  为中小学生提供健康的网络空间,培育中小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需要全体总动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联动,为学生上网保驾护航。
  一、学校发力,教师尽心,授之以渔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教育学生科学、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工具,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网络素养,是每一所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网络教育中应尽心,教授学生健康的上网方法,培育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网络行为。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三不”“三正”上网法。
  (一)引导学生不乱点,正确甄选,绿色上网
  从小学三年级起,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守上网的道德规范。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培养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更要授予学生健康上网的方法。要做到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等。
  互联网如同浩瀚的海洋,网站数不胜数,信息鱼龙混杂,内容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学生懂得甄别遴选,面对众多网站,不要乱点,要正确选择,学会绿色上网。
  绿色上网即进入绿色网站,看绿色内容,玩绿色游戏,要远离不良网站,不看非法内容,不玩暴力、色情游戏。这就要求学生不要随意点击网站,要合理选择,在点击之前,要仔细观察,认真识别,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和文件插件,要正确决策,点击访问正规网站,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沉迷网络是中小学生上网时出现的最大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绿色上网难题。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介绍健康上网知识,使他们懂得上网过度会对视力、颈椎、大脑等造成危害,教他们学会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自觉控制上网时间,提高自我控制力。尤其是在玩游戏时,要适可而止,要自我约束,及时停止游戏。
  绿色上网,需要帮助学生练就火眼金睛,能准确辨别真伪、善恶、美丑,理性选择,手不乱点,眼不乱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教育学生不乱发,正当言论,文明上网
  网络世界是一个自由民主的世界,不仅可以浏览、获取信息,而且可以发表、传播信息。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申请属于自己的邮箱、微博、微信、QQ等,借助这些平台传播信息,为网络提供更多的资源。如,可以在网上发帖子、作评论,可以上传一些图片、视频、动画等作品,甚至可以在网上进行直播。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文明是一种高贵的品质,网络世界同样需要文明,每一个人都要文明上网。文明上网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文明上网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行为。
  作为学校,要坚持政策导向,教育学生文明上网,以遵纪守法为前提,遵守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规范使用网络语言,要具有良好的公德心,恪守网络道德。教育学生不在网上参与敏感话题讨论,不编造和散播扰乱社会秩序的虚假消息,既不相信谣言,也不传播谣言。对他人评判做到客观真实,不发表虚假言论,不谩骂攻击他人。
  不在互联网上胡乱发布信息,要正当表达,理性诉求,要维护网络文明,传播网络文明,多传播正能量,多发表一些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做真善美的代言人。
  (三)保证学生不受骗,正义抵制,安全上网
  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党和国家时刻关注中小学的安全,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网络安全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应增强责任感,对学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网络判断能力与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学生安全上网。
  中小学生上网的安全隐患在于容易上当受骗,导致他们在身体、心理、经济等方面遭受损害。中小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较弱,抵制诱惑意识不强,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薄弱。如在网上交友中,对网友的真实身份与企图辨识不清,容易轻易相信别人,把信息告诉对方,最终造成经济损失。再如,中小学生容易贪图小利,轻信网站的“幸运中奖”“棋牌游戏”“森林舞会”等欺骗、赌博性质的信息,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导致钱财被骗。
  教师在网络安全教育中,要教给学生一些上網常识,增强防骗能力。如在与人网上聊天时不轻易向对方透露真实姓名、真实地址、身份证号码、QQ账号密码等信息,不向陌生人或者账户转账汇款,不进入不知名网站,在注册会员前要仔细阅读了解条款内容,以免上当受骗。我们要教育学生在网络中不要轻信他人,学会正义抵制,增强自护意识,不随便约会网友,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不要贪图蝇头小利,不参与网络赌博,远离圈套陷阱。
  二、家庭助力,家长尽责,看管监护   经常有家长向学校反映,说自己孩子不听话,玩手机、电脑无节制,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也时常看到一些新闻报道,说家长的手机账户里的钱被孩子用来买游戏装备或者给网络主播送礼物。这些现象说明了少数孩子网络素养较低,上网的自我约束力不强,发生这些事件,反映了家长监管的缺失。
  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离不开家庭教育,需要家长的助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学生上网事件上,家长应尽责,履行好监护职责,看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首先应当知网懂网,遵守网络道德,依法上网、规范上网,为孩子树立良好形象,给孩子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家长应保管好自己的手机,给电脑设置上密码,不让学生私自上网。学生上网学习时,家长要时刻守望,做好指导与监督,确保他们在网络的海洋中不至迷失方向,不会触碰暗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上网轨迹,了解浏览的内容,防止他们看不健康的信息。家长要掌控好孩子的上网时间,教育他们上网娱乐要有节制,可以设置好闹钟,定时关闭或断开网络。在监管学生上网过程中,家长要坚持原则,不能溺爱放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三、社会添力,创新方法,净化网络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教育孩子人人有责,维护网络安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
  在学生网络素养培育中,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社会添力。政府、企业、社区等多方介入,创新方法,优化手段,净化网络空间,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构建网络安全防护网。如,政府网络监管部门应开展净网行动,对所有网站进行全面排查,取缔非法网站,对所有网络信息进行过滤,防止不健康内容进入。企业部门应多研发一些功能强大的“绿色上网”软件,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可以为中小学生组织一些网络安全专题讲座,开设一些网络知识培训班,为学生安全、文明上网赋能。
  让人们多方合力,净化成长环境,提升网络素养,为中小学生织密保护网,力保中小学生健康上网。
  参考文献:
  [1]王晓蕾.网络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生安全教育分析[J].网络安全技術与应用,2019(2).
  [2]张健.浅谈“家校联合”网络安全教育[J].新课程导学,2020(28).
  (责任编辑:吕研)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学设计及场景建构应符合新课标理念,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场景的建构中,注重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教学设计;场景建构;开放性作业  《父爱之舟》是一篇表达父爱的抒情散文,通过梦境,描写多个生活场景,为我们呈现
[摘 要] 教育讲究艺术,作为班主任更要摒弃生硬的管理,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育人,化管理的被动为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关键词] 故事;自我教育;沟通;呵护;扶助;提升  故事德育应如雨露滋润心田,应在点滴之处,应在每个学生。故事之美,美在沟通、美在呵护、美在扶助、美在提升。每一位班主任的身上,都有许许多多的教育故事,就让这些故事,化作一缕缕春风,随风潜入学生的心田,成为永恒的、不变的主题。小
[摘 要] 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师要在充分感知文言文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进行诵读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训练,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浸润,积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性能力。   [关键词] 聚焦;着力点;言语;训练;思维能力  随着统编版教材中文言文篇目比重的不断增加,如何依托古典诗文的特点,训练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呢?笔者以为可以从诵读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篇幅短小,具有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是训练儿童语言能力最好的启蒙教材。遗憾的是,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儿童诗的诵读和理解,往往忽略了儿童诗的创编。实际上,孩子天生是个诗人,童心是个诗意盎然的世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模仿、放飞想象、再现生活、呼唤情感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诗性大发,思如泉涌。  一、模仿——创造的桥梁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儿
[摘 要] 当前,部分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显得相对滞后,相关主体的职责履行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亟须健全教育体系,实施心理健康教师、其他教育工作者、社会资源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四方协同”明晰各方责任,加强多方合作,从而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心理和健全人格,及时而精准地做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防范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关键词] 学生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方责任;有用人才
[摘 要]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创作原则,自然也就有着迥异的阅读方法。散文作为初中统编版教材中的重要体裁,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资源。教师要从散文体裁的特点入手,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从朗读、矛盾、主题和读写迁移的角度,提升初中散文教学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 文体特点;读写迁移;朗读体验;矛盾辨析;契合主旨  散文是统编版初中教材中的重要文体,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丰富学生语言储备,提
[摘 要] 在学生入学之后,初中班主任应巧妙地利用各种契机和平台,从警醒学生、制定目标、摸查情况和营造氛围等不同的维度入手,做好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初衔接,为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九年一贯制;小初衔接;德育;班级管理  当学生从小学六年级升到初中一年级,看似是一个年级段之间的自然升迁,但其背后却是小学到初中的质变,所包含的学校愿景、管理模式、目标要求等都有着巨大的
[摘 要] 课堂观察活动前的研究、反思、研讨,带着研究任务进行团队参与课堂观察活动及活动后的证据收集、分析,反思成文,进而改进教学行为,这样的主题式课例研究带动教师团队深入教研,提升教师团队研究反思能力、科研能力,实现教学科研有机融合,深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课堂观察;伙伴式学习;教科研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专业的课堂行为研究,它有特有的科学研究方法、理论框架与实践技术。用课堂观
[摘 要]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个主题单元课文之后、“语文园地”之前都设置了词语盘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词语盘点里的词语只要求学生读过、抄过、听写过,其实,词语盘点大有文章可做,是有效的语文资源,需要大力发掘。笔者以第七册语文教科书上的词语盘点为例,对词语盘点的教学有了浅薄的尝试,发现这些词语是丰富学生词库的肥料、引领学生复述的拐杖、联结学生生活的桥梁。  [关键词] 词语盘点
[摘 要] 让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科学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概括得到科学结论,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儿童种子观”观照下的小学科学课堂,努力从创造适合的语境让学生想说话;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说话;打造表达的能力让学生会说话这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關键词] 儿童种子观;想说;敢说;会说  “儿童种子观”是叶圣陶提出的,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生长发展规律。儿童如种子,他们的成长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