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自然地理中的借鉴尝试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e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缘起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开展时,案例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热门话题,从选修到必修、普通高中到义务教育,都有众多同行锲而不舍地将案例教学付诸实践。
  国家教育部制定并公开发行的文件中,“案例”一词最早出现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选修课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有“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研究”,其知识要求的表达均是“结合……实例,了解(或理解)……”。而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必修课程“地理3”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法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亦是将案例教学列为高中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学早些让学生接触到案例学习方法,特别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由选修内容变为必修内容后,从形式上看,人文地理比重增加,可能更有利于后续学习。
  二、对案例教学法的认知
  1.什么是案例
  由于案例的运用是案例教学法区别于其它教学法的最突出特征,所以首先界定案例的含义: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台湾学者张民杰先生针对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专门作了说明:案例是真实实践的叙述;案例是以叙述形式的呈现;案例包含了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困境或问题;案例乃分析、讨论、做决定、问题解决等的基础。
  以上定义和说明,厘定了案例(case)与模拟(simulation)、例子(example)的意义差别,尤其强调了案例的真实及可供讨论的特点。
  2.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自1870年由哈佛法学院倡导以来,不同教育领域的学者对案例教学法有不同的定义。张民杰先生依据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材料、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等特色,对这些定义分类并归纳出以下表述:“案例教学法是籍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学习方法。”
  有限的知识只能解决不变情景中的问题,而实际情景却在不断地变化,这需要提高能力、增长智慧。案例教学法正是在这方面弥补了常用于中学教学中讲授法的不足。
  郑金洲先生总结了案例教学法的五个益处,用以说明为什么要使用案例教学法:①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②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整合;③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④案例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景的差距;⑤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作为教师来说,也掌握了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三、案例教学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中的尝试
  高中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标准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活动建议是“用计算机设计……洋流运动的动画”。
  教学设计思路是“案例→规律→迁移应用”,采取的教学策略是“边做边学”,学生要分析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实际洋流分布→提取洋流分布规律→寻找地理事物联系→分析分布成因→迁移应用解决北印度洋洋流分布→修订分布成因→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具体如下。
  ★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图略),在图1中简要绘出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布状况。
  ★在图2中绘出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布模式。
  ★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在图3的右图绘制一幅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用实线表示暖流,虚线表示寒流;依据世界洋流模式简图,你会联系到哪些地理现象的分布?请在左图中绘出。
  中高纬度大洋东部为________________流,中高纬度大洋西部为________________ 流,中低纬度大洋东部为________________流,中低纬度大洋西部为________________流。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 型大洋环流,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时针、南半球________________时针;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型大洋环流,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 时针、南半
  球________________时针。
  总结:影响洋流分布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
  ★印度半岛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冬夏季节风向有何不同?对洋流流向有什么影响?请在图4中绘出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示意图。
  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时针、南半球________________ 时针。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时针。
  绕南极洲—________________(南纬30°~60°海域),纬度更高的极地东风的________________环流。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海水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呈________________时针方向流动;夏季盛行________________ 风,海水向________________ 流,呈________________时针方向流动。
  整个案例分析及其应用过程,加上洋流基本知识,耗时两节课,效率明显比以往教学设计低,而且短期检测发现,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比以往教学设计高。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由于学生区域地理基础欠佳(如完整“S”型的大西洋学生几乎没见过),实际洋流的分布比课本示意图复杂得多(如北太平洋中低纬有两个环流),造成规律的归纳有难度,加上归纳思维训练长期缺失,所以耗时长。
  第二,学生初次接触案例分析,对自己总结的规律不敢十分确定,仍想在课本中找些东西来验证,不过由于现在课本的表述方式多为事实描述而不是规律的条文,因此造成答题失误。
  基于对案例教学理论的学习,笔者在余下必修1的教学中,依然选择了“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的“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中的“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必修2“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案例教学尝试并收到一定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学习自信心加强,不再受困于课本和教辅。因为自己参与的案例分析的结果更加完整、规范,也更方便运用;这也反映出学生能力结构的提升和知识的内化。
  教学效果有所提升。因为增加了归纳思维的训练,学生对规律的掌握,尤其是对规律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所以教学效率和效果都有所提升。
  学生更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生活现象。如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农产品上市时间及其价格变动等。
  四、案例教学实践的思考
  首先,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需要有较先进的教学理念、过硬的学科功底和教学能力,因为不仅要应对“教”,在目前情况下还要应对“考”,所以要完成“教学内容选择”、“前置准备”、“后置练习巩固”等案例教学的组成部分,个人承担难度不小,小组合作则需要成员间有相当的共识和水平,还要面对教学对象的差异等。
  其次,学生的学习分化情况更严重,因为案例教学实施中,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和提升,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深度,由于课堂上对案例的探究活动不可能具有强制性,“马太效应”下,学生成绩的标准差有扩大的趋势。
  最突出的是,在目前众多的案例教学实验中,由于对案例教学的内涵理解不够,有泛化的现象,最常见的是案例与模拟、例子混淆,甚至把例题当成是案例,把做练习当成是案例迁移;此外就是教学内容不加选择,包括一些逻辑关系很严密的自然地理原理都套用案例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肤浅,应用效果自然不佳。
其他文献
评价是校本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具有主体多元性、要素综合性、方法多样性及标准灵活性等特点。近十年,笔者坚持开设校本课程《旅游地理》,开课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学生学业的评价模式。    一、角色扮演——模拟导游展示评价模式    1.角色扮演评价模式简介  角色扮演即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以某种任务的完成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扮演自己以前没有体验过的角色或作旁观者,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使学生注意力专注
一、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由于教师教学能力由多个因素构成,不同的专家对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界定不一,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能力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综合而言,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一为显性的教育实践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教学创新能力、组织教学(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选择能力、板书能力以及驾驭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等;其二为隐性的教师心理过程,主要包
双导师模式在财会、会计、法律等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取得很多明显的成效,而在师范类专业相对来说应用较少。师范类“双导师制”指为在校师范生配备地理专业出身的大学教师作为校内导师,负责专业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学术引导及品德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学生发展空间;同时聘请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作为校外导师,负责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教育实践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教
我国是世界上风能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风电作为重要的新能源在我国开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我国风力发电已达1 200万千瓦,位居世界前列。按照国家规划,到2050年将形成3~5亿千瓦的装机能力,风电将成为第二大主力电源。我国将重点在甘肃、内蒙古、河北和江苏四省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内蒙古风电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风能可开发容量超过1.5亿千瓦,占全国陆地风能资源储量的50%以上。内蒙古境
一、识图培养巧思  1.解读地图与理解文意相结合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通过不同渠道对知识的吸收率是不同的:视觉83%、听觉11%、嗅觉3.5%、味觉1%、触觉1.5%。可以认为,大脑储存的信息,绝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与视觉有关的“图形信息”占最高的比例,地理图像更是如此。因而学习地理知识时重视解读地图有利于优化学生思维具体的序列化程度,应合理、协调地利用影像、地图和表格,以促进各种知识之
祖国版图上22个“世界之最”    1.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2.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3世界围地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  4.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标志塔。  5.世界水稻种植最北的地区——黑龙江呼玛县。  6.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塘江大潮。  7.世界最大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在吉林省。  8.世界最旱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董家甫教师回答:  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看,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如何,已经成为评价课堂教学优劣的重要标准。课堂上教师条理清晰、环节紧凑、从头到尾滔滔不绝的“优异”表现,而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已经过时。那么,如何使课堂“活”起来?前不久,笔者结合学校开展的高效课堂研究活动上了一节研究课,感触颇深。  对于环境问题学生并不陌生,在以前的相关课堂上已经了解到很多,因此,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东濒嘉陵江,南北为两条溪淘环绕,占地36ha。其发展历程已有1800余年,是目前重庆市主城区惟一保存完整的典型山地传统街区。磁器口背靠歌乐山,面朝嘉陵江,中部马鞍山自西向东蜿蜒伸展,地面高差达60m(175-235m),南边和北边两条溪沟(新街溪、小街溪)环绕街区交汇于嘉陵江中,街区外围尚有凤凰山和金碧山形成对古镇街区的环抱之势。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孕育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都能感受到初中地理新教材的许多优点。与老教材相比,在内容上,新教材更注重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密切联系;在结构上,各种探究“活动”的设计构成新教材重要组成部分;在呈现方式上,新教材提升了图像的数量和质量,更形象生动。尽管新教材具备很多优点,但教材总会因为篇幅的限制、时效性的落后、使川区域的差异等原因,有着不断改进的空间。而且新理念认为:教材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
区域历来是地理学一个传统、基本的研究领域,有学者认为地理学就是研究地表物质区域变化的科学。无论哪一种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都重点突出了区域在地理学中的地位。所谓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区域规划及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该部分教学中学生要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