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感悟数学的创新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zhimin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面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严峻挑战,培养创新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题。人的创造能力是全面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作为数学学科,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感悟数学的创新性.谈点自已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 感悟 创新 数学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一.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具有审美的创新性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
  数学中的“一点一线”都是美的图形,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以视觉的同时给学生以审美的情趣,要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美的艺术再现给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完成数学教学时得到美的欣赏,激发学生领略数学的“五彩缤纷”,让学生感悟到数学课犹如“这与舞蹈艺术的享受有何不同”(华罗庚)。数学处处都是美。德国数学家魏尔说:“美和对称性紧密相关。”几何学中的“黄金分割”,闪闪的红星正是“黄金分割”给她添上夺目的光环,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学生听课如坐春风、如欣赏一首诗,如贝多芬的一首进行曲。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数学具有实际的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有人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实验,果然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三.数学具有大众的文化性
  数学是一种文化 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我们说,无论是哪一种学科,都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尤其重要,应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老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的是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
  四.数学具有趣味性.
  表现在提问上更是如此. 提问的核心在于調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但枯燥、平淡的问题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长期如此,还会使学生感到厌烦,逐渐形成对问题的惰性和思维的僵化。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角度新颖,平中出奇,使问题具有悬念、兴趣和吸引力,并激发学生好奇心使之发展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诱导学生积极思考,热情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讲《指数与对数》时,可先让学生思考:拿一张报纸对折,报纸有多厚?有的学生估计不超过1米、10米等,这时教师指出报纸的厚度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此刻,学生有一种“想知到原因”的悬念心理,从而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例如讲“三线八角”时,学生判断不清两个角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我就用两只手比给学生看,学生觉得新奇,原来三线八角还可以这样来找,纷纷效法,以此促进了注意力的集中,刺激了思维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学生在求负数的倒数时,经常忘记符号,于是我问“男同学做倒立,会变成女同学吗”.学生在大笑中就记住了这一知识。有些学生在学习定理时,不管有无逆定理,拿来就用。我问“人有两只眼”,它的逆命题“有两只眼的就是人”,对吗?学生从这有趣的逆命题中,领悟到原命题和逆命题不一定是等价关系,也让学生明白,一个命题,要证明是正确的以后才可使用。总之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艺术殿堂。
  数学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作出了规定。学生的思维起点源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形象思维作为思路点拨的起点,尽可能多地以直观演示提供数学原型和数学范式,科学地去发现思维通路,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教师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少老师认为,作业评价就是批改作业,没有把作业批改上升到作业评价的高度。有的老师甚至连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和分数的功夫也省去了,只是简单的打一个“ √ ”或者“ ⅹ ”,或者写一个“阅”字
期刊
摘要:教室中的座位及座位编排方式,是形成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束缚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负面影响日渐凸显。笔者从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对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入手,以教学内容为主要根据,以整体最优化为主要原则,以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主要思路,以学生视觉就课堂座位排列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力求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座位编排方式 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编排座位 最优化  一、引言
摘要:在幼儿教育高度重视的今天,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在适合他们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条件下,为幼儿创造更轻松、更愉快的环境。同时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渴望被赞赏,被鼓励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赞赏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自尊感及自信心的培养,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幼儿进行自尊心培养的重要性
期刊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后,渗透到生后的每个角落。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信息技术也给当今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在当今的教育中“减负”一词已经不再新颖,可是如何“减负”却变成了一个新的课题。是让孩子们“减去负数等于加上正数”吗?显然不是,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最多的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力得到最大
期刊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患者服用更年安汤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评价更年安汤的临床疗效,为该方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
数学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促进学生正向、持续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光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加强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的激发。这些三维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该贯穿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  一、适时进行情感目标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结合教学内
期刊
摘 要 针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实例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对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既学到了生物科学知识、学会了基本技能,又培养了探究新知识的科学求索精神。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未来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素质。无论是从培养 2 1世纪的建设人才的需要看还是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