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题、典型,议论文选材之关键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zh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导航】
  不少同学在写议论文时,常常感到腹内空空,总觉得没有合适的素材。好不容易想来一个,还不能证明观点。其实,到处都有充足的素材,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如何对议论文进行选材呢?
  一、选社会热点为材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考生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关爱人类,这就要求作文的选材也应与时俱进,这样的作文才更具现实意义。世界发展风云变幻,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闻时事涌现。以这些时事为材料,不仅可以展示开阔的视野,体现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而且可以营造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使文章富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文章选用的论据应当遵循新颖性原则,选取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来说理。另外,对时事热点,我们还要尽量选取那些体现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的材料。对这些新鲜材料的运用,可以使阅卷老师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从而得到较高分数。这些时事材料的获取途径主要是广播电视、网络、纸质媒体,因此同学们需要平时的有意识积累。
  二、选名人故事作材料。同学们在写议论文时,所选择的论据大都以人物为主。在人物的选择方面,要注意避免雷同事迹。此外,对历史人物论据的选择要有一定顺序。一般情况是按时间顺序。如选择民族英雄为材料,那要首先用岳飞再用文天祥,然后再用郑成功。时间不能打乱,否则会给读者语无伦次之感。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尽量不要选择非常熟悉的人物,因为可能会与他人选材雷同而导致缺乏新意。特别是熟悉的人物不能详写,因为人物事迹尽人皆知,写得越详细就越啰嗦。如果用略写的形式写一组,使语言构成排比,那么就会是另一种表达效果了。反之,大多数人不熟悉的人物则要详写,因为这种材料属于新颖材料,读者也想知道细节,这就需要详写。
  三、选课本内容作材料。在选材方面,有的同学绞尽脑汁也搜索不到合适的材料。其实,我们没必要舍近求远,我们的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宝库。只要我们充分研读课本和读本上的内容,调动课内材料,也照样能把作文写得意蕴深刻,文采斐然。课内材料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包罗万象。无论是课文里的内容还是作者的经历、精神世界及理想追求,都可以作为我们证明观点的论据。有一点需要注意,小说中的人物不可作为论据。因为小说本身就是虚构的,而论据的要求则是真实。
  另外,选材要切题、典型。学生作文中常见的一种问题就是材料与论点脱节,以致材料有牵强附会甚至生搬硬套的嫌疑。材料切题也就是要选取最符合论点需要,能为证明论点服务的事实、名言等材料。要做到材料切题,一是要明确论点的内涵和外延,紧扣其本质意义筛选材料。二是要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中心意义的细微差别,准确选择与论点意义一致的材料。
  所谓典型就是指所选事例要有代表性。那些个别的、特殊的、偶然的现象应该摒弃,所选材料是能够“服众”的材料。显然,名人言行、伟人事迹,其说服力自不待言。典型材料还可以选用那种蕴含深刻道理的材料。这种材料要能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某类现象,具有普遍意义。这样的材料不在多而在精,可以“借一斑而窥全豹”。
  【范文展示】
  幸福 原来就是一种乐观的态度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残疾夫妇,女人双腿瘫痪,男人双目失明。春夏秋冬,播种、管理、收获……一年四季,女人用眼睛观察世界,男人用双腿丈量生活。时光如水,却始终未冲刷掉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幸福。
  当有人问他们为什么幸福时,他们异口同声地反问:“我们为什么不幸福呢?”男人说:“我虽然双目失明,但她的眼睛看得见啊!”女人说:“我虽然双腿瘫痪,但他的双腿能走路啊!”
  这就是幸福,一种乐观、豁达的胸怀,一种左右逢源的人生佳境!
  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犹如有了源头活水,时时滋润灵动的眼睛,去发现幸福,发现美,欣赏美。姹紫嫣红、草长莺飞是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美。荷败菊谢就大煞风景了吗?为什么不用心去品味“留得残荷听雨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优美意境呢?在城市,有霓裳倩影、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繁华热闹;在乡村,有小桥流水、麦浪滚滚、蛙声一片的淳朴宁静。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则空明、澄澈,超然于名利纷争之外,感到宁静与满足。身居高位,钟鸣鼎食掌印管符,可谓荣华富贵。人在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逗虫鱼养花鸟,自怡心性淡泊明志。拥有一份平常的工作,能感受到生活的平和安逸。“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先天的骄傲;“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浸润,更能使你出类拔萃、卓而不群;即便是遇到挫折“行到水穷处”,也要坦然地迎难而上,潇洒地“坐看云起云涌”。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幸福的支柱。而幸福是乐观抵达的目的地,要想自己幸福,就要首先具备乐观的精神。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它:拥有一个正确的视角,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让我们像那对夫妇一样,拥有这种生活态度,去发觉美,发觉幸福吧。
  (选自《全国优秀作文选》)
  【可圈可点】
  文章题目拟得很好,具有哲理,它不但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还能让读者很快地入题。该文结构清晰,文章由一个具有启发性的哲理故事切入,然后旁征博引,用有力的说理论证,再次归结出“幸福原来就是一种乐观的态度”的论点。文章采用许多优美的词语,引用了大量古诗文佳句,语言颇具文采,说服有力,是一篇很成功的文章。文章论据充分而有理,既有事实论据,又有理论论据,并能灵活运用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更上层楼】
  议论文的叙事是为论点提供论据的,在写作上不能等同于记叙文的议论,要能考虑文体的特点,叙事概括、准确。本文就注意到这一点。为了提高文章的说服力,还可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例来说明道珲。
  【范文展示】
  长处是把双刃剑   如果说,你会因为你的某个短处而遭遇到一些失败,这句话你肯定不会反驳。但如果说,你的长处也会让你因此获得灾难,你肯定不会赞同。其实,长处还当真不一定只给你带来幸运。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故事中的东郭先生是一个有着菩萨心肠的好人。当他看到一头逃亡的狼时,禁不住狼的苦苦哀求,他仁慈之心大发,帮助狼躲避了猎人的追赶。但他的仁慈在这里却让他差一点儿丧命:猎人走后,狼执意要吃掉他。仁慈无疑是一个人在品德上所具有的长处,可是这个长处这次没有给他带来幸运,而是带来了灾难。幸亏农夫及时赶到,智除恶狼,才使我们的好心人幸免于难。看来,如果长处使用的场合不对,倒有可能害了自己啊。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了完成刘备交给的大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勤政、谨慎是他的一大长处,但他的这个长处有时却使用过了头:“事必躬亲”。大小事务一概过问,终因费心太过,在五十四岁的年纪便去世了。设若他的长处不是过度使用,该自己干的自己干,该属下办的事自己不用躬亲,说不定他还能多活几年,蜀国也不至于那么快灭亡。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是那棵树的长处,但“秀”很可能为那棵树带来“风”的侵扰。俗话说:“淹死的多是会水的。”会游泳是一个人的长处,但这个长处也为被淹提供更多的机会。还有句成语这样讲:“玩火者必自焚。”玩火者必是知火性的人,这可以说他的一个长处吧,可是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使自己受到火的袭击。
  由此看来,长处真是一把双刃剑啊,当剑的一面利刃对着敌人时,另一面利刃却对着自己啊。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了某个长处,就可以拿来到处炫耀了。在使用自己的长处时,大家一定要像用剑一样:学会利用对着敌人的那一面利刃,同时也要小心对着自己的那一面利刃啊。
  (选自《优秀作文点评》)
  【可圈可点】
  本文是一篇观点新颖的议论文,平常大家只看到长处的优点,却忽视了长处也有缺点,作者这篇文章就让大家改变了这种看法。文章在题目中就提出中心论点,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结尾归结中心论点,使得全文首尾照应。文章能做到既摆事实,又讲道理。作者分别举了东郭先生和诸葛亮在自己的长处上栽跟头的事例,进行了有力的实例论证。为了弥补论证的单薄,作者又在倒数第二段引用了俗语名言进行说理论证。作者在结尾处再次点题:长处是一把双刃剑,并告诫大家要正确使用自己的长处。文章中心明确,结构严谨,说服有力,是一篇很成功的考场作文。
  【更上层楼】
  东郭先生因“仁慈”而险些丧命;诸葛亮因“事必躬亲”,使自己过早离世,也加快了蜀国的灭亡。两个事例是证明作者观点的事实论据,两个论据有力地证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两个故事一是历史名人故事,一是出自小学课文。但两个故事虽然经典,却缺少一点时代气息。如能选取近年的社会热点素材,文章时代色彩会更浓。
  参考答案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参考答案:
  1.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作答时,一要表态,二要定性,三要解说删去后句意的变化,四要点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示例:(1)不能删除。“几乎”表限定。在文中的意思是30年后大部分的民宅都会成为废墟。如果删除,则成了30年后所有的民宅都会成为废墟,过于绝对,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不能删除。“绝大部分”表限定。在文中意思是100年后极大一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如果删除,则成了100年后所有的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一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过于绝对,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分析。这就要求考生透彻了解几种常见说明方法的主要特点及作用,然后根据设问及文段的相关内容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后,再根据该说明方法的作用并结合文本内容来回答。示例: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各种人类文明消失的时间。
  3.是一道发散创新题。它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深刻领悟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然后做出具有个性化的答案。示例:人类给地球带来的文明不是永恒的,除非人类是永恒的。
  4.也是一道发散创新题。它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答题时须对阅读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本中来;并结合实际进行推断和想象,力争发表出具有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的观点。示例:除了火山爆发,夜晚时地球一片黑暗;人类电视节目的破碎而微弱的信号几十亿年后可能在外太空传播。
  《奔跑的母亲》参考答案:
  1.本文在结构上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肯尼亚的一名农妇切默季尔竟在高手如云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得冠军,然后详细叙述其走上冠军之路的“成长”历程。开头设置悬念,容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去练习马拉松,以求取得好名次,攻取不菲的奖金,供孩子们上学。3.她还是少女时,曾被教练相中,但因种种原因未果,这说明她具有一定的马拉松运动的先天素质;攻取不菲的奖金,供孩子们上学,是她奋力拼搏的动力;坚强的意志是她取得成功的关键。4.“场下一片哗然”是因为“她的话太不合时宜,有悖于体育精神”;“瞬间,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是人们知道这位母亲为“那7000英镑的冠军奖金”而拼搏的原因,人们被她的言行所感动。5.一是说是一位母亲创造了这一体育奇迹,而这位母亲并不是一名职业运动员;二是体育奇迹的缔造者是因为其出于母亲的爱才去勤奋训练,努力拼搏,奇迹的创造与其母亲的身份是分不开的。
  《榉树》参考答案:
  1.榉树。2.一是直接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并点明其是身价最高的木材;二是故事导入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大意相同即可。)3.不能删去。这棵榉树是不是国内最大的一株榉树并不能确定,只能说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株榉树。“已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榉树还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树皮、树叶都有重要的药用价值。5.(1)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数据说明榉树材质重的特点。(2)此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本草经集注》记载的例子,说明榉树叶也有药用价值。
  《说“徽”》参考答案:
  1.脱颖而出:指显露出来。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2.这个春节,微博、微信风头正劲,刷新着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3.通过对比说明这个春节微博、微信风头正劲,进而引出关于“微”的话题。4.“微”生活,大变化,见证的是科技的迅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微”时代,新时尚,反映的是当下时代社会人群分化所带来的明显代际差异;“微”人物,见大义,展示的是普通人身上并不普通的能量。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文章结尾先用反问句加强语气,引起人们的思考,然后点明本文的主要观点——于细微处,我们的社会就这样飞速前行。
其他文献
我认识一位发明家,他曾将自己的发明专利无偿的赠送他人,他曾开办免费医院。因为他曾拒绝盈利,他认为盈利不是自己的目的。可是最后他自己却一贫如洗,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他的多项发明也因缺乏资金而无法真正造福社会。他的故事令我嗟叹不已,,追求财富是否“不仁”?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又该如何面对“财富”二字。  谈到这个问题,不能不追溯我们古老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传统是重文轻商,知识分子素以清贫为荣,故有君子不
有段时间,我和你都喜欢张韶涵,喜欢她的《隐形的翅膀》,只记得这首歌伴着我学会默默地坚忍。每当我给你唱起这首歌时,你总会很安静地听,陪我快乐地笑,陪我一起唱,然后你扯开话题,我们开始异想天开,然后在只有我们两个孤单的身影的路上笑,很幸福很温暖很美丽。有时候,你故意引我笑,即使佯装不笑最后我还是要笑。谢谢你,我的开心果!是你给了我快乐和幸福,让我享受了那段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  曾记得,你说Jay的
认识老金已经是很早很早以前了,那时候我还小,上小学二年级左右吧。老金也很小,大概十几岁的样子。记得他当时个子不是很高,一个中学生的模样。他是邻居家的亲戚,邻居家是他姐姐。旁边的人都说,老金是邻居家的“小舅子”,我当时不知道“小舅子”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这个称呼很有意思,于是,就很想接近他。他人很和气,哄着我玩,给我逮蝉、摘树上的蝉蜕玩。不到两天,我们就很熟识了。  后来老金虽然到邻居家来走亲戚的时
不说寒冷,也不说雪  许多时间和事物被岁月带走  就连发黄的过往似乎也空荡荡  诗人用凝练的语言,一句话就道出了冬天的全貌,真地拍案叫绝。接下来诗句进行了大的跳跃,直接跨越到岁月如歌,过往发黄。留足了空间,给予读者去想象。试着诠释一下,也可能偏离了诗人的初衷。  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果,冬天的雪,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用提起也不会忘记,就象冬天的寒冷一样,它就在那里。谁能不记得穿上冬装。天地
我从冰箱拿出啤酒来喝。玲子叉点了一支烟,猫儿在她的腿上呼呼入睡了。  "她从一开始就全部决定好了。所以显得如此精神奕奕。笑容满面的。快定了。心情就轻松了。然后她把房里的东西一一整理好,不要的东西就放进院子的汽油桶烧掉,包括当日记用的笔记,信件等等,连你的信也烧了。我觉得奇怪,问她为何烧掉。因她向来十分珍惜地保管你的信,时常重读。她说:"我把过去的东西全部处理掉,以后重新做人了。"我也不怀疑,反而单
当地时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Glück)获得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露易丝·格丽克,美国当代女诗人,美国桂冠诗人(2003-2004)。格丽克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10余本诗集和一本诗随笔集。曾获普利策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
周日午后,天气晴好,蓝蓝的天空散落着几朵白云,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难得的冬日好天气,我带着9岁的女儿来到附近的超市,准备采购点东西。   与往日的冷清相比,今天超市里的人格外的多。我们开心地往购物车里放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忽然,我和女儿被一阵低低的责骂声所吸引,循声望去,只见在散装货品区,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在责骂孩子。   “你个傻子,让你吃你就吃,磨叽什么呀!”那位妈妈打扮新潮,穿着讲究,但是语
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被誉为苦难大师,现实主义写作者。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对文学现实的一次冲击,在其新著《一个人的三条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中,阎连科用真情抒发了对父辈、土地、乡人乡事的深切回忆,让人体会到了久违的、发自心灵深处的感动。  这本《一个人的三条河》,是一部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沉重之书。阎连科以自己出生的村落为基点,通过描写父亲的病逝、母亲的衰老、朋友的离别、乡亲们
加法起始课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运算意义的起点,作为后续学习数的运算的发展基础和延伸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与减(一)》的第一课《一共有多少》为例,谈谈如何上好数学加法起始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初步感知合并  一年级的学生对加法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他们不知道这类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教学中,教师创设充满童趣而又有数学含量的动态化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早期的创作描写两性之间淡淡的朦胧的柔情,显得纤巧柔美。后转入对农村现实的揭示,表达对人性的深入思考。自“秋天三部曲”直至《古船》,他徹底从原来的纤细敏感走向深厚沉郁,这或许就是他从土地中所得。  从《九月寓言》开始的三部长篇,显示了他对知识分子精神理想和民间立场的坚持。他更多地在思考中国文化的命运和出路的问题,包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改造问题和知识分子的精神自救问题,“融入野地”是他设计的一条理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