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图像软件的教学实践,详细阐述了“巧问”“巧讲”“巧练”的三巧教学策略,并通过具体教学实例介绍了如何在photoshop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改善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photoshop 有效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Photoshop是一门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笔者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摸索出“巧问”、“巧讲”、“巧练”的三巧教学策略,即“巧问启迪思维、巧讲传授技法、巧练提升能力”,努力实践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有效教学活动。
一、“巧问”的有效策略
(一)提问要新颖别致。
好的提问能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选的材料的兴趣。”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和技能掌握。
例如,在讲解修补工具时,笔者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缝补过衣服的漏洞吗?”学生被问得一头雾水,感觉很奇怪,但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笔者接下来的知识引入中。这样的提问先声夺人,迅速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提问要层次分明。
好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导思维的出发点,教师要在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浅及深,层层递进。
例如,在讲解复杂抠图的操作时,教师可首先以背景单一的图片为例提出问题一:“如何进行简单的‘移花接木’?”。学生会想到“橡皮”、“魔棒”、“蒙版”等工具进行处理,这时教师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操作,通过实例效果图师生共同验证工具的功能和方法的可行性。接下来选择背景复杂的实例提出问题二:“使用什么工具进行精细抠图?”。然后教师引出新的方法“通道”和“色彩范围”,让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索再给学生点拨,会让学生立刻感觉到眼前一亮,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在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后再提出问题三:“请你讲讲几种工具使用区别?”通过这个总结性的提问,能够加深学生对工具使用的理解。
(三)提问要灵活多变。
在课堂提问时,最常用的提问方法是直接提问,也可侧面提问,列出问题让学生边实践边思考;可单向性的师问生答,也可多向性的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还可以课前提问,指导提问,也可课后提问。
对概念性的知识就直接提问,如“色彩模式有哪几种,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对学生自由综合设计操作性知识则可先列出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实践。如设计演唱会的宣传广告,设置几个问题“演唱会广告设计的元素有哪些?”、“有哪些图层样式可以经常应用在广告中?”、“你用到的图像取材的方法有哪些?”。在评价作品时,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以提出“你认为作品的优缺点有哪些?”、“这个作品最大的亮点是什么?”等开放性的问题。
二、“巧讲”的有效策略
(一)讲课坚持“理、实一体化”。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为本,将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大胆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Photoshop教学活动中,精心地选择教材和教学实例,有步骤地安排实例教学。以实例为主体将理论融入实例中讲解、实战,将软件工具的使用循序渐进地讲解,每节课安排2-3个案例,这样实例教学中常用工具会经常重复使用,使学生对工具由陌生到熟练掌握,最后通过实例练习、实战,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
(二)讲课多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式驱动教学法,通过实施一个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置有针对性的项目,项目进度安排要由浅入深,项目实训内容要贴合实际。
通过项目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项目学习思路。在photoshop教学中,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展示和示范,然后让学生围绕项目进行练习、完善和提高。例如,在学习比较难的知识点“图像色彩”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案例项目“旧照换新颜”,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学习、操作,并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加强学生自我认知,加深练习效果。
(三)讲课突出知识对比教学。
在讲授新知识时,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恰当类比,抓住操作工具中类似工具的联系与区别,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修复画笔” 工具时,就可以和“图章”工具相比较。学习“色彩范围”抠图时与“通道”、“蒙版”进行对比演示讲解。发现几个方法的共同点和效果的差异,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几种方法细微差别,在实例操作中能灵活运用。
三、“巧练”的有效策略
(一)练习应注重实例取材。
在组织教学练习时选取一些比较有趣的、贴近生活的主题进行讲解,例如,可以选用“如何去掉脸上的黑痣、青春痘”、“怎样实现老照片翻新”、“如何制作个人艺术照”等。通过上述主题巧妙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也应尽量选取一些贴近实际、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如学校活动照片、班级照片、学生图片、校园图片等。
(二)练习应注重举一反三。
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依赖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的数量和质量,“为迁移而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教师施教,不是把知识嚼碎灌给学生,牵着学生一步一步走,而是以教材为例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受益良久。例如,在进行“滤镜”讲解时,Photoshop的滤镜有近百个,分成十多类。在滤镜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熟悉滤镜,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笔者在教学中选讲几个滤镜,其他的分组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对自学的效果时行总结汇报。
(三)练习应注重分类提高。
由于各班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个人兴趣及审美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练习题目时应做到因人而异、弹性适度、分类提高。笔者在布置实操练习题时,经常会设置“选做题”、“必做题”。“必做题”多为基础题目,对于上课认真学习、操作的同学而言,可以达到实现技能的达标的目的。“选做题”是针对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设计,设计有一定的综合性,多为有难度、有深度的作品。
(作者单位: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陈青阳.易懂性·趣味性·实用性[J].正德学院学报,2010,(6).
[2]龚道敏.PhotoshopCS4基础与案例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袁其帅.浅谈Photoshop的教学方法[J].教法学法新探,2009,(11).
[4]何金花,唐友刚.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10,(4).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关键词:photoshop 有效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Photoshop是一门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笔者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摸索出“巧问”、“巧讲”、“巧练”的三巧教学策略,即“巧问启迪思维、巧讲传授技法、巧练提升能力”,努力实践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有效教学活动。
一、“巧问”的有效策略
(一)提问要新颖别致。
好的提问能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选的材料的兴趣。”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和技能掌握。
例如,在讲解修补工具时,笔者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缝补过衣服的漏洞吗?”学生被问得一头雾水,感觉很奇怪,但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笔者接下来的知识引入中。这样的提问先声夺人,迅速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提问要层次分明。
好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导思维的出发点,教师要在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浅及深,层层递进。
例如,在讲解复杂抠图的操作时,教师可首先以背景单一的图片为例提出问题一:“如何进行简单的‘移花接木’?”。学生会想到“橡皮”、“魔棒”、“蒙版”等工具进行处理,这时教师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操作,通过实例效果图师生共同验证工具的功能和方法的可行性。接下来选择背景复杂的实例提出问题二:“使用什么工具进行精细抠图?”。然后教师引出新的方法“通道”和“色彩范围”,让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索再给学生点拨,会让学生立刻感觉到眼前一亮,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在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后再提出问题三:“请你讲讲几种工具使用区别?”通过这个总结性的提问,能够加深学生对工具使用的理解。
(三)提问要灵活多变。
在课堂提问时,最常用的提问方法是直接提问,也可侧面提问,列出问题让学生边实践边思考;可单向性的师问生答,也可多向性的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还可以课前提问,指导提问,也可课后提问。
对概念性的知识就直接提问,如“色彩模式有哪几种,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对学生自由综合设计操作性知识则可先列出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实践。如设计演唱会的宣传广告,设置几个问题“演唱会广告设计的元素有哪些?”、“有哪些图层样式可以经常应用在广告中?”、“你用到的图像取材的方法有哪些?”。在评价作品时,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以提出“你认为作品的优缺点有哪些?”、“这个作品最大的亮点是什么?”等开放性的问题。
二、“巧讲”的有效策略
(一)讲课坚持“理、实一体化”。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为本,将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大胆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Photoshop教学活动中,精心地选择教材和教学实例,有步骤地安排实例教学。以实例为主体将理论融入实例中讲解、实战,将软件工具的使用循序渐进地讲解,每节课安排2-3个案例,这样实例教学中常用工具会经常重复使用,使学生对工具由陌生到熟练掌握,最后通过实例练习、实战,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
(二)讲课多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式驱动教学法,通过实施一个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置有针对性的项目,项目进度安排要由浅入深,项目实训内容要贴合实际。
通过项目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项目学习思路。在photoshop教学中,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展示和示范,然后让学生围绕项目进行练习、完善和提高。例如,在学习比较难的知识点“图像色彩”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案例项目“旧照换新颜”,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学习、操作,并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加强学生自我认知,加深练习效果。
(三)讲课突出知识对比教学。
在讲授新知识时,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恰当类比,抓住操作工具中类似工具的联系与区别,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修复画笔” 工具时,就可以和“图章”工具相比较。学习“色彩范围”抠图时与“通道”、“蒙版”进行对比演示讲解。发现几个方法的共同点和效果的差异,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几种方法细微差别,在实例操作中能灵活运用。
三、“巧练”的有效策略
(一)练习应注重实例取材。
在组织教学练习时选取一些比较有趣的、贴近生活的主题进行讲解,例如,可以选用“如何去掉脸上的黑痣、青春痘”、“怎样实现老照片翻新”、“如何制作个人艺术照”等。通过上述主题巧妙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也应尽量选取一些贴近实际、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如学校活动照片、班级照片、学生图片、校园图片等。
(二)练习应注重举一反三。
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依赖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的数量和质量,“为迁移而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教师施教,不是把知识嚼碎灌给学生,牵着学生一步一步走,而是以教材为例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受益良久。例如,在进行“滤镜”讲解时,Photoshop的滤镜有近百个,分成十多类。在滤镜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熟悉滤镜,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笔者在教学中选讲几个滤镜,其他的分组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对自学的效果时行总结汇报。
(三)练习应注重分类提高。
由于各班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个人兴趣及审美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练习题目时应做到因人而异、弹性适度、分类提高。笔者在布置实操练习题时,经常会设置“选做题”、“必做题”。“必做题”多为基础题目,对于上课认真学习、操作的同学而言,可以达到实现技能的达标的目的。“选做题”是针对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设计,设计有一定的综合性,多为有难度、有深度的作品。
(作者单位: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陈青阳.易懂性·趣味性·实用性[J].正德学院学报,2010,(6).
[2]龚道敏.PhotoshopCS4基础与案例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袁其帅.浅谈Photoshop的教学方法[J].教法学法新探,2009,(11).
[4]何金花,唐友刚.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10,(4).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