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通过对政府宏观导向分析,基于“职业经理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借鉴国内外优秀教学团队的教师培养管理模式,探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培养机制,构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经理人教学团队。
关键词:职业经理人;酒店管理;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5-0019-02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快速增长,酒店业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实现饭店管理者职业化是提升我国饭店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将大力推行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制度,实行职业经理人持证上岗。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已成为我国酒店业中基层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同酒店业关联较为密切,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 在高职教学团队构建上引进酒店职业经理人文化建设对促进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 政府政策导向分析
酒店是中国最早开始职业化管理的行业,目前已经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善的职业经理人体系和惯例。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要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而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教师在高职教育中的角色地位就需要重新认定,如何使我们的教育理念更能适应社会、行业、企业对高职的教育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定位为建设职业经理人教学团队提供良好平台
2005年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被安微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级教育教改示范专业”,通过示范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产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学院加大改革力度,促进校企合作。一方面,派出专业教师赴合作酒店进行顶岗实训、挂职锻炼,根据各自研究方向,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师徒结对,担任中层以上职位,参与企业运营管理,了解掌握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升教师的职业经理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一批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酒店职业经理人作为兼职教师,与酒店联合打造了一支教师经理化、经理教师化的“双栖型”师资队伍,建立起了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素养的专兼职达1∶1的职业经理人教师团队。
三、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职业经理人建设必要性分析
1.实现专业与行业发展对接,打造一支适应职业发展的教学团队
中国酒店业一直在寻求集团化、品牌化、连锁化、国际化的道路。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已经拥有一支职业经理人及高级管理人才队伍,由于酒店行业的特殊性,经理人既要熟悉行业发展动态,把握酒店发展趋势,在市场定位等决策层面具有判断力,又要精通业务,懂管理,还能进行实际操作,所以人才市场的职业经理人和高级管理人才并不适合酒店管理人才的要求,存在酒店职业经理人短缺的现状。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假如把酒店职业经理人这一理念变成自身的素质,就能够准确地把握专业定位,更能明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够将专业与行业发展实现无缝对接。通过酒店职业经理人教学团队的打造,能够让教师以一名酒店人感知酒店行业发展变化,并且能够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更有利于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求的教学团队。
2.推动教师角色向职业经理人转变,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教师需要了解酒店业发展前沿信息,了解酒店的岗位职责、SOP、工作任务,这样才能够确定职业课程学习领域,分解出教学模块,在每一个模块上细化并明确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通过这些典型工作任务的分解、布置及完成,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是推动教师转变教育角色成为一名酒店职业经理人的有效途径。在酒店专业教师团队打造中,以酒店职业经理人为导向,对促进高职酒店管理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意义重大。首先可以更新教师的专业思想,努力实践,提高专业水平。其次更有利于教师对酒店工作过程、岗位标准的把握,能够真正实现酒店职业课程内容和行业标准相对接,内容更能突出职业性,教学组织形式更灵活,能够真正做到“教、学、做、训、用一体化”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更上新台阶。第三可以使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把握行业的新动态,深入到企业一线,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
3.校园文化与酒店文化对接,培养教学团队专业认知度及忠诚度
对于高职学校来说,在建设学校文化时要与企业文化对接,创造性地将企业文化融会贯通到校园。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引进酒店职业经理人文化,从而培养教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酒店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影响着学生。如广泛宣传“快乐源自服务”, “我们是绅士和淑女,我们是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等理念,在校期间让学生适时、适量地了解其未来工作单位的文化因素,对形成学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非常重要。以酒店职业经理人素养培养出的教师团队,能以酒店的活动为参照标准,使得学生的思维、品行、技能等符合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期间培养与人交往的亲和力;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思路,又有助于学生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和行为目标。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文化内涵和企业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职业经理人;酒店管理;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5-0019-02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快速增长,酒店业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实现饭店管理者职业化是提升我国饭店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将大力推行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制度,实行职业经理人持证上岗。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已成为我国酒店业中基层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同酒店业关联较为密切,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 在高职教学团队构建上引进酒店职业经理人文化建设对促进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 政府政策导向分析
酒店是中国最早开始职业化管理的行业,目前已经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善的职业经理人体系和惯例。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要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而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教师在高职教育中的角色地位就需要重新认定,如何使我们的教育理念更能适应社会、行业、企业对高职的教育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定位为建设职业经理人教学团队提供良好平台
2005年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被安微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级教育教改示范专业”,通过示范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产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学院加大改革力度,促进校企合作。一方面,派出专业教师赴合作酒店进行顶岗实训、挂职锻炼,根据各自研究方向,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师徒结对,担任中层以上职位,参与企业运营管理,了解掌握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升教师的职业经理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一批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酒店职业经理人作为兼职教师,与酒店联合打造了一支教师经理化、经理教师化的“双栖型”师资队伍,建立起了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素养的专兼职达1∶1的职业经理人教师团队。
三、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职业经理人建设必要性分析
1.实现专业与行业发展对接,打造一支适应职业发展的教学团队
中国酒店业一直在寻求集团化、品牌化、连锁化、国际化的道路。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已经拥有一支职业经理人及高级管理人才队伍,由于酒店行业的特殊性,经理人既要熟悉行业发展动态,把握酒店发展趋势,在市场定位等决策层面具有判断力,又要精通业务,懂管理,还能进行实际操作,所以人才市场的职业经理人和高级管理人才并不适合酒店管理人才的要求,存在酒店职业经理人短缺的现状。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假如把酒店职业经理人这一理念变成自身的素质,就能够准确地把握专业定位,更能明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够将专业与行业发展实现无缝对接。通过酒店职业经理人教学团队的打造,能够让教师以一名酒店人感知酒店行业发展变化,并且能够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更有利于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求的教学团队。
2.推动教师角色向职业经理人转变,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教师需要了解酒店业发展前沿信息,了解酒店的岗位职责、SOP、工作任务,这样才能够确定职业课程学习领域,分解出教学模块,在每一个模块上细化并明确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通过这些典型工作任务的分解、布置及完成,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是推动教师转变教育角色成为一名酒店职业经理人的有效途径。在酒店专业教师团队打造中,以酒店职业经理人为导向,对促进高职酒店管理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意义重大。首先可以更新教师的专业思想,努力实践,提高专业水平。其次更有利于教师对酒店工作过程、岗位标准的把握,能够真正实现酒店职业课程内容和行业标准相对接,内容更能突出职业性,教学组织形式更灵活,能够真正做到“教、学、做、训、用一体化”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更上新台阶。第三可以使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把握行业的新动态,深入到企业一线,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
3.校园文化与酒店文化对接,培养教学团队专业认知度及忠诚度
对于高职学校来说,在建设学校文化时要与企业文化对接,创造性地将企业文化融会贯通到校园。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引进酒店职业经理人文化,从而培养教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酒店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影响着学生。如广泛宣传“快乐源自服务”, “我们是绅士和淑女,我们是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等理念,在校期间让学生适时、适量地了解其未来工作单位的文化因素,对形成学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非常重要。以酒店职业经理人素养培养出的教师团队,能以酒店的活动为参照标准,使得学生的思维、品行、技能等符合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期间培养与人交往的亲和力;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思路,又有助于学生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和行为目标。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文化内涵和企业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