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98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出身贫寒,早年丧父,只读过几年书,后来做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同样是他,这个有些倔强,一身傲骨的毛头小子,当他挥手离开人间的时候,已成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坐拥290亿人民币身家,可以和李嘉诚比肩的华人巨子。他就是被媒体誉为红色资本家的霍英东。然而,老人留给世界的,不仅是让人艳羡的万贯家财,更是他顶天立地的做人风范。
  
  我敢说,我从来没有负过任何人
  
  当霍英东成为富豪之后,曾有人问他是否担心被绑架。霍英东坦然地回答说:“我从不担心别人会绑架我,因为我这一辈子没有对不起任何一个人!”
  霍先生不只一次对人说,无论是从政还是做生意,无论你属于哪个行业,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做人。霍英东早年在和一个合作者共同开发新项目时,对方公司突然出现危机,急需现金,霍先生主动并巧妙地将利润重新划分,不仅不露声色地帮助对方渡过了难关,还保护了对方的尊严。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当年的合作者及他的后代都将霍先生看做最值得信任的朋友。霍英东是香港超级富商中唯一一个敢不带保镖独行的人。数十年来,市民们常常能看见霍先生独自一人散步、爬山,沿途还不时和热情的市民们打着招呼。
  “做人,关键是问心无愧!”霍先生不仅是这样说的,并且用其一生为后人做出了榜样。霍英东叱咤商界半个世纪,至今,尚未听过关于他的商业行为或其他任何行为的负面传闻。霍英东一生都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看得比金钱更重要,在很多时候,他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和利益。他认为,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赢得人们更多的尊敬。而这样一个处处得到人们尊敬,人人都愿意为他尽力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霍英东坦荡的胸怀,毫不做作的为人,真诚的处世方式,为他赢得了无数的朋友,也为自己辉煌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不惹事,也决不怕事
  
  霍先生一生与人为善,但同时也坚守着自己的做人底线与原则。霍英东先生是商人,与普通商人所不同的是,霍先生是位有血气的商人。广州著名的洛溪大桥是霍英东无偿捐款所建,而当地某政府部门却肆意收取过桥费,此事使霍先生倍感愤怒。于是,霍先生委托别人在报上发表声明,说明自己并没有收到过一分所谓的“过桥钱”,以此“敲山震虎”,通过人大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后的结果是当地政府部门认识了错误,还了霍先生一个公正。
  一滴雨露可以折射整个世界,一件小事便能检验人的品格。有些商人为了讨好相关部门,一味捐款,哪怕捐款的钱用起来不大干净,捐款的商人也不会有丝毫计较。而从此事可以看出霍先生的人品是多么高贵,如同他的身价一样。身价与人品等值,这才是真正的富有者。
  霍先生一生历险无数,尝遍人情冷暖却从未放弃,靠的就是这股不服输,不低头的血性精神。霍先生,是顶天立地的血性男儿!
  
  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华男儿
  
  霍英东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实干家,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爱国主义者。当年,西方国家对大陆进行封锁,霍英东先生冒着巨大的危险向大陆提供紧缺物资。当后来有人谈起这段历史时,半开玩笑地问大陆给了他什么好处,霍先生当即慷慨激昂地回答道:“大陆当然给我好处了,没有大陆,就没有身为炎黄子孙的我,我一生都为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当年来到广州建设白天鹅酒店时,霍先生被同胞们贫穷的生活状态深深震撼了。那一次大陆之行,让一向坚强的霍英东落泪了。从那之后,他便以个人名义不停向祖国捐款。自1977年成立“霍英东基金会”以来,霍英东已经先后向内地捐款达40亿港元。
  酷爱体育运动的霍英东,每次在世界性的竞技比赛中,看到祖国的五星红旗在国外的奥林匹克赛场上飘扬的时候,都激动万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霍先生每次大赛过后,都要拿出巨款来嘉奖和表彰运动员的成绩。而每一次奖励,霍先生都尽量低调处理,丝毫没有炒作的成分,完全出于一片爱国的赤子之心。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站在时代潮头的霍先生有着无数傲人的资本:财富、地位、名誉、事业,然而霍先生对这一切却有很独到、很透彻的见解。他一生追逐财富,却不为财富所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霍先生一直用一种淡然的心态看待过往云烟。霍家子孙从很小就被告知要勤恳做人,整个家族都崇尚俭约朴素、勤奋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谈到自己的孙子与一些演艺圈儿的当红女影星交往时,霍英东语重心长地说道:“她们出名,有自己的实力,也有媒体的元素。别人出名是别人的事情,我只会教育我的子孙远离名利场,做个不被浮名所累的真性情的好人。”霍英东一生谨慎做人,时时刻刻不忘教诲子孙低调处世,这一份淡泊名利的自在洒脱,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先生去了,却在身后为我们留下一串串光辉的脚印。他用一生的足迹告诉我们:人活一世,要做就做大写的人!
  编辑 寇爽
  E-mail:koushuang001@163.com
其他文献
我对女友说:“抱歉,最近工作忙,忽视你了,有什么可以补偿你的吗?”  女友说:“哼,那你今晚带我去电影院。”  我爽快地回答:“没问题。等你看完了我还能来接你!”打车  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  某日正开车时,被交警拦下。  我胆战心惊地说:“我没喝酒、没违章、没闯红灯、没撞到人,你为什么拦我?”  交警平静地说了一句:“我打车。”趁热吃  第一次跟女孩约会,请她吃冰激凌。  我全程特别紧张,为了打
我爸有四个弟弟,所以我有四个叔叔。他们都是散落于市井小巷、穷乡僻壤的普通人。  北京的建筑工地很多,迎面走来头发凌乱的民工,我总要看两眼。我疑心,那里有我的二叔。  二叔年过半百,种了一辈子田,老了老了,又跑到城里给别人修房子。他的儿子没有考上大学,他几乎花掉一辈子积蓄。送儿子进了一所民办学校,读的是当时很流行的MBA。毕业了,海归都找不到工作,何况一只小小土鳖。在扔掉近30份简历仍毫无回应时,这
他一直记得十六岁的那天。是春天的薄暮吧,十六岁的少年,快速骑着单车去参加一场足球赛,因为晚了几分钟,他生怕入场晚了被教练骂,骑得太快了,拐弯时,一个女子轻飘飘地倒在他面前。  那是他第一次如此地离一个女子这样近。  他慌了,有些结巴地说:你……,我……,你你……我我……简直是乱了。他不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白衣女子,她黑的长发。白的长裙,春天里一张油画一样的脸,女子明显地比他大几岁,骂他:你个小冒失鬼
是否拥有成功的事业,是见仁见智的。在我们这一代留学生的心里,由于几千年文化的烙印,一谈到事业上的成功,会很自然地想到“金榜题名时”、“学而优则仕”,多半会觉得只有成名成家或升官发财才算成功。在北美生活了十几年,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在皇后学院读书时,我曾在一家意大利餐馆打工,认识了一名美国厨师罗伯特。一次闲聊,讲到自己的未来,我直言不讳:“有朝一日,我会打入华尔街去!”一份体面的工
梭罗曾说:“寂寞有助于健康。”其实,现代人的城市病已经越来越多,不能说寂寞是医治百病的药方,却可以起码说有些病让我们离寂寞越来越远。梭罗还曾经用诗一样的语言说:“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片豆叶。一枝酢酱草,或一只马蜂更寂寞。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融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寂寞。”  是的,我们不比它们寂寞,但我们却显
放暑假的第二天,归心似箭的我和一位老乡提前两个小时就来到了火车站。正当我们百无聊赖地等车时,一位外地口音的阿姨拿着一张车票过来问我们:“小姑娘,我想把一张后天的车票退了,请问要到哪里去退啊?”  我们告诉她,退票要到售票大厅去,这里是候车大厅。因为两个大厅之间有一段距离,我的老乡又把售票大厅的具体位置给她描述了一番。  那位阿姨惊呼:“这么远我怎么找得到呦!而且我要坐的那趟火车快要开了。你们看这样
2006年的中国文化界可以被称为“易中天年”。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上摒弃“演义”说三国,用幽默机智、神情并茂、通俗浅显的说史方式,把古代三国人物品了个淋漓尽致。这一年里,易中天红遍了大江南北。    边塞诗人,该出手时就出手    1965年,18岁的易中天高中毕业,从家乡长沙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建设兵团干的是重体力活,易中天往往是累了一天连饭都顾不上吃倒在床上就睡。在兵团实在苦得
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男女=人的容貌、名气或者贫富等条件并不相当,就如同董永、七仙女般颇有悬殊,使得双方之间横亘着一道无形的鸿沟。相爱虽难,但为了“鸳鸯成对蝶成双”,就绝对不能“爱你在。口难开”,且请看,几位“董永郎”是如何表白,掳获“七仙女”的芳心的。    ——王志匠心独运的爱情宣言——    其貌不扬的王志能娶到“央视当家花旦”朱迅,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2003年4月,“非典”阴云笼罩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场8.0级地震,顷刻之间几万条生命灰飞烟灭,给人间留下了无尽的伤痛。对青少年来说,他们最重要的一种心理需求——安全感,可能会被严重挫伤乃至摧毁。这种伤害会像噩梦一样伴随其一生,以致成年后依然会表现出惊恐、焦虑、抑郁,有的则患上酗酒、进食障碍、失眠等症状。对青少年来说,最可怕的是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创伤潜伏到成年后才表现出来,因此,在急性的灾难心理干预中,
一天下午,我正坐在窗前看书,突然有人轻轻敲我的玻璃窗。一个憨厚的乡下人,拿着一个硕大的搪瓷杯,笑容可掬地站在窗外向我讨水喝。讨了水之后,他猛喝一气,又让我给杯子加满水,晃悠悠地端去给他的家人喝。这时候,我才发现,窗外一株小树边,歇着一辆板车,板车上有个看上去很文静的女人,还有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中,大的那个不过五六岁,捧着搪瓷杯喝了几口,接下来是女人喝,女人喝完了,又喂杯中那个小的,小的似乎不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