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场8.0级地震,顷刻之间几万条生命灰飞烟灭,给人间留下了无尽的伤痛。对青少年来说,他们最重要的一种心理需求——安全感,可能会被严重挫伤乃至摧毁。这种伤害会像噩梦一样伴随其一生,以致成年后依然会表现出惊恐、焦虑、抑郁,有的则患上酗酒、进食障碍、失眠等症状。对青少年来说,最可怕的是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创伤潜伏到成年后才表现出来,因此,在急性的灾难心理干预中,要做到及时有效。
高中学生和初中
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干预
[典型案例]
在汶川大地震中,一高中学生第一个冲出教室,却亲眼目睹了他的很多同学和老师埋葬在轰然倒塌的建筑物中的悲惨情景。从此之后,他整日坐立不安,走在大街上,担心旁边的房子倒塌;走在马路上,担心汽车从后面撞上他;坐在教室里,担心再次发生地震……
[心理诊断]
高中生已经知道了死亡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死亡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上例中这个同学的反应,是因为他目睹了自己同学和老师死亡的全过程,他意识到死亡原来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形成死亡恐惧症。除此之外,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会出现以下症状:
A.睡眠出现问题、食欲不振、腹泻
B.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根本不能想别的事,注意力不能集中
C.悲痛,伤感;头痛、胃痛,不明原因的其他部位疼痛
D.无助、迷茫
E.失去兴趣、冷漠、孤独
F.罪恶感、责备自己
G.对异性的兴趣降低
H.总是担心自己得了某种不治之症,并且由于自我暗示确实出现相应的症状
I.行为问题(犯罪行为、引起别人注意的行为、退缩行为)
[治疗方案]
这类孩子的智力水平已经接近成人,解决他们心理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保证其身体、环境安全,预防潜在威胁,比如优先把他们安置在安全的环境里,优先保证他们的基本生理需要,让他们感受到有保证的未来。在此基础上,要特别注意:
第一,积极倾听。心理学上的积极倾听和我们平时说的听别人说话是不同的。积极倾听的核心是以平等的姿态鼓励对方说出真心话。倾听者要把自己的标准暂时放在一旁,不管你多么不赞同对方的意见和行为,都要无条件地接纳对方。
第二,通过倾听引导他们抒发情绪。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到灾难发生后负面的反应和态度是正常的、自然的反应,而不是病态的、愚蠢的、不坚强的表现。
第三,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退缩行为、疑病症、恐惧症时,不要责骂孩子。
第四,相信大部分孩子自己有能力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要给他们时间、宽容和信心。当然,如果有持续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存在,要及时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
小学生、初中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干预
[典型案例]
川北一个小学生从废墟中被救出来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以后再也不和你顶嘴了。”
[心理诊断]
这个年龄的孩子认识水平有限,许多孩子会错误地以为地震是由于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而导致的。比如,一个小学生正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时发生地震了,他可能会以为是他的小动作招来了地震。上例中的这个孩子为什么第一句话是“我以后再也不和爸爸顶嘴了”,潜在原因是她把地震当作老天对自己的一种惩罚。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要非常明确地告诉他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因为有谁做错了什么,更不是因为你。这类孩子中有些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死亡观,以为人死了还会复生,如果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亲人在地震中去世,不要向他们隐瞒,要让他们知道实情。这样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症状:
A.怕黑、害怕夜晚、做噩梦
B.老是粘着大人
C.出现攻击行为、制造麻烦
D.逃学
E.在同伴中退缩
F.注意力不集中
[治疗方案]
帮助这个年龄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安全感、自信心的重建。如果父母还健在,要让孩子确信危险已经过去,父母将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对于父母双亡的孩子,帮助他们寻找到父母代理人至关重要。让他们尽快融入到新的集体里面去,早日面对新的生活。
青少年灾后
要学会“心理自救”
[自我诊断]
在重建心灵家园方面,无论有没有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最终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青少年心理自救的第一步是学习接纳自己,地震灾难之后,以下反应是正常的:
害怕:很担心地震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家人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精神崩溃或没办法控制自己。害怕自己不能应对所发生的一切。
悲愤:上天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为什么科技这么发达,我们还是没办法对地震进行预测?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也不理解我的痛苦。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最恐怖、最悲伤的画面。
无助: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思念: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根本不能想别的事。回忆以前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对遇难亲人的怀念常有如针刺心般的感受。一直想,如果没有发生地震,生活是多么美好。
内疚: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或朋友,甚至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他们。
悲痛:也许你的父母、亲人离你而去,也许你的老师为了保护你们而牺牲了,也许你的同学永远离开了人世。你可能会大声哭喊,也可能内心压抑着巨大的悲伤,情绪非常低落,很伤感。
失望:期盼重建家园,渴望与亲人在一起,感受温暖,希望噩梦赶快过去,不断期待奇迹出现,希望一切完好如初,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敏感:对于与地震相关的声音、图像、气味等比较敏感,反应过度。
幻觉:看见死去的亲人活过来了,或是又发生了地震,房屋正在倒塌。
失去快乐的能力:无法再笑出来。
闯入性思维或表象:突然之间大脑中闪现出可怕的地震镜头。
[心理自救]
首先,要明白出现上述症状是正常的反应,其他人也同样出现这些症状。
第二,不要拒绝帮助,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帮人,也需要人帮,比如这个时候。接受自己的所有感受,并把这些感觉和经验说给其他人听。要学会倾诉,不隐藏自己的情绪,与亲人、朋友及有共同经历的人们一同分担悲痛。心理治疗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将有类似问题的人组成一个小组,让大家说出各自的内心体会。还可以用日记写下自己在地震中的感受,埋在地下。
第三,多跟自己的亲人或其他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在一起。当亲朋好友诉说他们的伤痛时,要尽可能地让他们说出来,让他们知道你也有同样的问题。
第四,不要不好意思哭泣,眼泪可以治疗心灵的创伤。借助一些悲伤的电影、音乐,痛快地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悲痛发泄出来。
第五,多鼓励自己,也别忘了鼓励周围的人。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痛苦。给遇难的老师、亲人、朋友写一封信与他们告别,表达你的怀念,告诉他们你会好好活下去。相信一切都将过去,一切都能过去。
第六,尽可能地保证睡眠和基本饮食。良好的体力、营养储备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的物质保证。相反,体力虚弱会加强心理创伤的负面影响。
第七,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不要苛求他人的救援行动,不要只是等待,尽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为自己安排一些具体的、可以做的事(三件左右,其中一件是帮助别人)。
第八,惊恐发作时,做一些活动分散注意力,或是做一些放松练习。增加跟亲人和朋友的身体接触,比如说拥抱、握手……另外,尽可能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减少独处的机会。
第九,对以后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那些不好的情绪再次袭击你,也不要担心,那只是还没有释放的悲痛。这段时间可能会有很多事情要面对和处理,你可以先从最重要、最容易完成的事入手,不要着急,不要慌张,不要一次处理太多的事情。
■编辑 陈霖
E-mail:chenlin719@126.com
高中学生和初中
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干预
[典型案例]
在汶川大地震中,一高中学生第一个冲出教室,却亲眼目睹了他的很多同学和老师埋葬在轰然倒塌的建筑物中的悲惨情景。从此之后,他整日坐立不安,走在大街上,担心旁边的房子倒塌;走在马路上,担心汽车从后面撞上他;坐在教室里,担心再次发生地震……
[心理诊断]
高中生已经知道了死亡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死亡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上例中这个同学的反应,是因为他目睹了自己同学和老师死亡的全过程,他意识到死亡原来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形成死亡恐惧症。除此之外,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会出现以下症状:
A.睡眠出现问题、食欲不振、腹泻
B.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根本不能想别的事,注意力不能集中
C.悲痛,伤感;头痛、胃痛,不明原因的其他部位疼痛
D.无助、迷茫
E.失去兴趣、冷漠、孤独
F.罪恶感、责备自己
G.对异性的兴趣降低
H.总是担心自己得了某种不治之症,并且由于自我暗示确实出现相应的症状
I.行为问题(犯罪行为、引起别人注意的行为、退缩行为)
[治疗方案]
这类孩子的智力水平已经接近成人,解决他们心理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保证其身体、环境安全,预防潜在威胁,比如优先把他们安置在安全的环境里,优先保证他们的基本生理需要,让他们感受到有保证的未来。在此基础上,要特别注意:
第一,积极倾听。心理学上的积极倾听和我们平时说的听别人说话是不同的。积极倾听的核心是以平等的姿态鼓励对方说出真心话。倾听者要把自己的标准暂时放在一旁,不管你多么不赞同对方的意见和行为,都要无条件地接纳对方。
第二,通过倾听引导他们抒发情绪。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到灾难发生后负面的反应和态度是正常的、自然的反应,而不是病态的、愚蠢的、不坚强的表现。
第三,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退缩行为、疑病症、恐惧症时,不要责骂孩子。
第四,相信大部分孩子自己有能力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要给他们时间、宽容和信心。当然,如果有持续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存在,要及时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
小学生、初中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干预
[典型案例]
川北一个小学生从废墟中被救出来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以后再也不和你顶嘴了。”
[心理诊断]
这个年龄的孩子认识水平有限,许多孩子会错误地以为地震是由于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而导致的。比如,一个小学生正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时发生地震了,他可能会以为是他的小动作招来了地震。上例中的这个孩子为什么第一句话是“我以后再也不和爸爸顶嘴了”,潜在原因是她把地震当作老天对自己的一种惩罚。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要非常明确地告诉他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因为有谁做错了什么,更不是因为你。这类孩子中有些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死亡观,以为人死了还会复生,如果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亲人在地震中去世,不要向他们隐瞒,要让他们知道实情。这样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症状:
A.怕黑、害怕夜晚、做噩梦
B.老是粘着大人
C.出现攻击行为、制造麻烦
D.逃学
E.在同伴中退缩
F.注意力不集中
[治疗方案]
帮助这个年龄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安全感、自信心的重建。如果父母还健在,要让孩子确信危险已经过去,父母将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对于父母双亡的孩子,帮助他们寻找到父母代理人至关重要。让他们尽快融入到新的集体里面去,早日面对新的生活。
青少年灾后
要学会“心理自救”
[自我诊断]
在重建心灵家园方面,无论有没有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最终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青少年心理自救的第一步是学习接纳自己,地震灾难之后,以下反应是正常的:
害怕:很担心地震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家人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精神崩溃或没办法控制自己。害怕自己不能应对所发生的一切。
悲愤:上天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为什么科技这么发达,我们还是没办法对地震进行预测?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也不理解我的痛苦。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最恐怖、最悲伤的画面。
无助: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思念: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根本不能想别的事。回忆以前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对遇难亲人的怀念常有如针刺心般的感受。一直想,如果没有发生地震,生活是多么美好。
内疚: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或朋友,甚至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他们。
悲痛:也许你的父母、亲人离你而去,也许你的老师为了保护你们而牺牲了,也许你的同学永远离开了人世。你可能会大声哭喊,也可能内心压抑着巨大的悲伤,情绪非常低落,很伤感。
失望:期盼重建家园,渴望与亲人在一起,感受温暖,希望噩梦赶快过去,不断期待奇迹出现,希望一切完好如初,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敏感:对于与地震相关的声音、图像、气味等比较敏感,反应过度。
幻觉:看见死去的亲人活过来了,或是又发生了地震,房屋正在倒塌。
失去快乐的能力:无法再笑出来。
闯入性思维或表象:突然之间大脑中闪现出可怕的地震镜头。
[心理自救]
首先,要明白出现上述症状是正常的反应,其他人也同样出现这些症状。
第二,不要拒绝帮助,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帮人,也需要人帮,比如这个时候。接受自己的所有感受,并把这些感觉和经验说给其他人听。要学会倾诉,不隐藏自己的情绪,与亲人、朋友及有共同经历的人们一同分担悲痛。心理治疗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将有类似问题的人组成一个小组,让大家说出各自的内心体会。还可以用日记写下自己在地震中的感受,埋在地下。
第三,多跟自己的亲人或其他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在一起。当亲朋好友诉说他们的伤痛时,要尽可能地让他们说出来,让他们知道你也有同样的问题。
第四,不要不好意思哭泣,眼泪可以治疗心灵的创伤。借助一些悲伤的电影、音乐,痛快地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悲痛发泄出来。
第五,多鼓励自己,也别忘了鼓励周围的人。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痛苦。给遇难的老师、亲人、朋友写一封信与他们告别,表达你的怀念,告诉他们你会好好活下去。相信一切都将过去,一切都能过去。
第六,尽可能地保证睡眠和基本饮食。良好的体力、营养储备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的物质保证。相反,体力虚弱会加强心理创伤的负面影响。
第七,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不要苛求他人的救援行动,不要只是等待,尽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为自己安排一些具体的、可以做的事(三件左右,其中一件是帮助别人)。
第八,惊恐发作时,做一些活动分散注意力,或是做一些放松练习。增加跟亲人和朋友的身体接触,比如说拥抱、握手……另外,尽可能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减少独处的机会。
第九,对以后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那些不好的情绪再次袭击你,也不要担心,那只是还没有释放的悲痛。这段时间可能会有很多事情要面对和处理,你可以先从最重要、最容易完成的事入手,不要着急,不要慌张,不要一次处理太多的事情。
■编辑 陈霖
E-mail:chenlin7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