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语文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ceg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情”味、文本的“文”味、熏陶的“美”味、学习的“趣”味……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综合学习;语文味
  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关注学生的“情”味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这里的综合性学习是面向生活,不拘泥于课堂,不局限于教材。在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在学习中,教师应把重心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方法、思路的引导以及情感态度的养成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让机械的操作过程充满“情趣”……
  在综合性学习——“日记”的引导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消除对日记的陌生感、恐惧感,在最开始我总会把自己的日记小语抄给他们:
  日记是少年儿童抒写天真的乐园,是青年朋友花前月下的罗曼蒂克,是老年生活中恬静的思绪……一句话,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愁绪的港湾、甜甜的秘密。
  没有地点,无需时间,多则洋洋洒洒数千言,少则三言两语,没有形式,只求内容,少了一份拘束,多了一份洒脱。在这里你尽可以宣泄心中的不满,而又不必担心别人对你指手画脚;你尽可以胡思狂妄,亦不必害怕别人说你异想天开;你尽可以豪情万丈,更不用忧虑别人说你得志猖狂……
  以“情”引導、鼓励学生写自己心灵中感悟最深的,最想倾诉的。这样,日记便成了学生倾诉日常喜怒哀乐的最佳场所,不但有啥写,而且乐意写。
  二、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关注文本的“文”味
  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中,在一节课或一个教学设计方面,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识点,甚至对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既要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还要抓住语文的“核心价值”,最重要的是挖掘课文隐含的“文本”学习价值。以此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生活能力等,也就是变“语文课”为“语文”课。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决定所谓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就是从众多资源中选择、定位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中学习的内容是变幻多姿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深远广博的远古文明。“文章不是无情物”,离开了人文的文章就不再是文章,离开了人文熏陶的语文也不再是语文了。如果语文中抽掉了人文内涵,只一味地训练形式,那么文本就失去了生命而显得暗淡无光。
  文本阅读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这些文本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赞颂着真善美,鞭挞着假恶丑,让人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这方面文本很自然就成为了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引导着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美好的生活,从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关注熏陶的“美”味
  美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教学就是美的教学,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的过程。艺术之美、自然美、人物之美、性情之美……语文教师应该是美的“设计师”,设计的每一个综合性学习都能让学生感觉出“美”来,让语文课堂随时散发美感,激发学生读书思考的热情。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晨晖认为,“语文是美的熏陶,智的启迪,情的沉浸,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以它独特的抑扬顿挫的语音、象形、会意的文字、丰富多彩的词语、妙趣横生的话语……在众多学科中彰显着它独特的人文魅力。那么,教语文,可以美美的——带领着学生徜徉在精彩的语文世界,领略独具特色的语文之美。”
  下面是我自己设计的对联综合性学习后学生的习作,通过学习、练习学生体会到了语言文字回环往复的无限美感。
  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原对:北京输油管油输京北。
  其他下联:京北输油管油输北京。
  北京出租车租出京北。
  北京香曲酒曲香京北。
  山东飞机场机飞东山。
  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
  四、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关注学习的“趣”味
  在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中,只有在学生心中激起学习的激情,就可能取得你所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进而乐学、善学……也就是让喜欢说的说,喜欢写的写,喜欢唱的唱,让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都能发光,这样他们才能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践中我从如下几个方面作过探讨(“看”字上想办法; “动”字上做文章; “编”字上下功夫; “赛”字上有创新。“玩”字上变花样。“创”字上动脑筋)……
  在课堂教学的空闲时间或自由辅导时间,我总会在黑板上不失时机的写一些名言、箴句,谜语,趣味对联,奇异体诗,三句半诗,剥皮诗等富有趣味性的语文知识,以便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时我还会把学生的姓名编成谜语的谜底,让学生去猜。如:“斧劈峻岭(段崇山)”、“水泥(杨辉)”、“皇上发怒(王伟)”……
  语文“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有趣情感氛围,这样就可能掀起层层情感熏陶的浪花,久而久之就会结出情感的硕果,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赵军红.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如何上出语文味[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
  [3]叶英梅.“语文味”应如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突现[J].新课程,2014,07.
  [4]于保东.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味[J].江西教育,2015,14.
其他文献
李永东,《关于戏曲进课堂的思考和策略之我见》,2009年6月《新课程研究》  摘要: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戏曲艺术的传唱使学生感受历史文化的丰富与深邃。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立足地方戏曲特色,开展多种活动,将古老戏曲融入当代校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让戏曲真正地成为音乐课堂中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戏曲;小学音乐课堂;点亮  在小学音乐
摘要:创造力是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中学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为学生日后的创造力的发挥添翼。中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有:中学音乐教师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采用先进的教育观念;中学音乐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中学音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创造力  一、 引言  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要: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在选取课文时,将文言文的比例做了大幅度的提升,必修书中,文言文的比例已达三分之一,更有像《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这样通篇为古文的选读课本以供高中生学习。为何要做如此大的调整?著名散文作家张晓风曾就台湾2010年高考语文课纲草案将文言文比例增至65%之事表达自己的观点:“何必让学生读我的呢?读苏东坡、柳宗元要比读我的要好一点。”“学生学习阶
摘要:教育界不少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背诵”不够重视,甚至把它与“死记硬背”简单地画上等号而加以摒弃。而今,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今天,我们对传统的“背功”有了新的认识,中学生要有“死记硬背”之功,读背出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训练  无数事实表明,重视诵读会促使人的知识越来越充实,大脑越来越聪颖,提高人的素质,促使人成才。三国时的曹植十岁起,专心背诵诗赋十万言,行七步吟出感人肺腑的《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语文教育本质与大语文教育进行展开论述,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一些教学特点,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一纸管窥,商榷同仁,并期待对自己形成有力的促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本质;大语文教育;孝治天下;生命教育  一、 教师要明了语文教育的本质  1. 教的内涵:孝  教有孝字。孝与教,唇齿相依。孝,辞海如是诠释: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教育和孝顺父母有什么关系呢?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