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背景下普法工作的开展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六五”普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创新性地开展普法工作,那么如何体现创新,如何能让普法工作的开展达到应有的效果,切实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这显得尤为重要。正值中共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这就给普法工作提出了新的切入点,使普法工作的开展有了新方向和新方法,以此来有力推动法治文化的建设,以达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高度。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 普法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西省高校党建课题《基于学习型组织理念的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建设研究》(JXGXDJKT.YB—201322)结题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高岚,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教师,副教授;刘斓,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管理系教师,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D920.4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美法系侧重于司法过程中法官造法的机制。案件法律适用规则与取舍以及法官造法不可能完全超越既有法律,凭空裁判和造法。卡多佐总结了担任法官的多年经验,在《司法过程的性质》中系统理论阐述了实用主义司法哲学。书中为法官在不同情况下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裁判,确保法律的公正提供了实践的方法依据,也对裁判进行了必要的限制。  关键词 判例法 实用主义 裁判方法 限制  作者简介:王东艳,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
摘 要 近年来,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产品标识不全的现象充斥中药材交易市场,严重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如何完善作为道地药材消费者基础权利的知情权已引起包括法律学者在内的社会各主体的高度重视。但目前相关学者多从药材品质监管角度进行理论的探讨,以消费者知情权保护为角度的实证研究暂未见报道。中医药大省广东省对道地药材消费者知情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做了些大胆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有鉴于此,本文以该省著名
摘 要 人民检察院是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的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从实践看来,检察机关诉讼法律监督相对比较成熟,立案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等制度和措施也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对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的监督,却存在着监督不力、与法律定位不相称等诸多瓶颈问题。本文试就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我院侦查监督工作实际为出发点,通过近三年的相关数据对比及推出新机制的践行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查找
摘 要 初查没有出现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条文中,但是,在司法机关的办案实践中,初查得到了广泛应用。通常认为,初查是司法机关对案件线索的初步审查工作,是立案的前提条件,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初查在实践中出现合法性受质疑、初查材料的证据能力问题以及初查措施的强制性程度问题等,因此,对初查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初查在刑事诉讼中的合理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我国的侦查程序宜分为初查与正式侦查,初查
摘 要 容易“概念错置”,是在现代语境中研究传统中国法的先天障碍。日本学者寺田浩明以西方法为标准,提出“非规则型法”概念以重新认识传统中国法。本文对此新概念进行评述,并思考如何在现代语境中用传统中国法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  关键词 传统中国法 非规则型法 寺田浩明  作者简介:张弘毅,复旦大学法学院法律史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
摘 要 新《刑事诉讼法》革故鼎新,将未成年人通知辩护提前至侦查阶段,然此项通知辩护职能在与公安机关固有侦查模式的磨合中,将会产生何种效果,又会产生哪些问题,这就是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阶段的通知辩护进行调查的需要。  关键词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通知辩护 侦查阶段  基金项目: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阶段的通知辩护调查(13XZ-BZX-017)。  作者简介:贾玉真、冯雪、张梦洁、宋天祎,西南政法大学
摘 要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也越来越频繁。公民的参与为提高公共政策科学性和民主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公民在参与过程中与政府决策权发生的矛盾冲突也愈演愈烈,通过制度设计缓和二者矛盾成为急迫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政府决策权与公民参与权二者矛盾的深入分析,提出解决这种冲突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 政府决策权 公民参与权 冲突 协调 公共政策  基金项目:“江苏高
摘 要 诈骗罪案件中经常需要审查具有一定证据支持的犯罪嫌疑人辩解,对此我们完全可以运用经验法则通过常识、常理来判断,如果被告人辩解漏洞较多,且在关键事实上与掌握的证据相左,那么就应当运用经验法则排除被告人辩解的合理怀疑。  关键词 经验法则 证据 合理怀疑  作者简介:张力,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助理检察员。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
摘 要 刑事和解作为我国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项新举措,其意在化解社会矛盾,是我国刑事法治理念的一次跨越。然而,在当前法治环境下,如何避免该项制度异化,消除“花钱买刑”的质疑成为往后实践中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交通肇事罪的角度,阐述刑事和解语境下必须兼顾被害人利益与量刑的社会效果,否则会违背刑事和解的原义,甚至触及公平底线。  关键词 刑事和解 被害人保护 量刑社会化  作者简介:马秋
摘 要 在努力建设法制社会的今天,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了欧洲等大陆法系国家,然而却忽略了我们存在了千年的本土法制文化。本文从法治与德治两个方面浅析了原心定罪原则从汉朝一直沿用的清朝的原因,剖析了法律的性质,将目光聚集在中国古代。并且简单讨论了在当今社会原心定罪原则的适用性。为法制建设的完善提出了一个有利的建议。  关键词 原心定罪原则 法治 德治 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朱晨,山东省临沂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