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水到渠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jack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材中的课文是经得起推敲琢磨和考验的美文。以本为本,细读课文,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赏析的能力,更可以让学生从文中学习到基本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指导;课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190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有的教师在所谓的优秀作文选中苦苦寻找写作的范本,还在摇头叹息无米下锅。这些教师忽视了手头拥有的宝贵资料——教材,对此视而不见,弃之不用。其实,细读教材,掌握方法,读写均可兼顾。教材中所精选的课文,是多年百读不厌、千诵不衰的经典,是经得起推敲琢磨和考验的美文。文学精华就在眼前,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呢?以本为本,细读课文,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赏析的能力,更可以让学生从文中学习到基本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一、 以本为本
  其实,常规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为作文教学作准备,写作教学也有助于阅读教学,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例如,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加强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接受了情感熏陶,培养了学生独立写作的基本素养。没有好的语感,写个句子都不通畅,表达的情感前后矛盾,文章就难以写好了。通过品析课文句子,让学生学会提炼词语,培养阅读分析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所以教材的“本”是写作的奠基石,只有把教材这个最根本的奠基石打好了,我们才有机会建造更高更好的写作高楼。
  二、 以本促练
  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重要的写作教材。初中的六册课本,其实就是巨大的文学宝库,如何教会学生撷取其中的精粹呢?教中练,以本促练很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文章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写作训练。例如教读《范进中举》时,很多教师侧重分析范进喜极而疯的语段,但仅仅局限于对范进这个人物的理解,没有与作文教学相联系。一个喜极而疯的细节,作者光是动作描写就分成了几个部分:1.看—念—拍—笑,几个动词,把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得细致形象;2.用“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使读者心一紧;3.“爬将”“拍手大笑”“飞跑”等发疯的狂态让人捧腹大笑。我们学生习作中的动作描写,经常是“扑哧忍不住笑了”,或是“脚下一滑,摔了个狗啃屎”……同样一个小动作,为什么大师们写得活灵活现,而学生写的却平淡无奇呢?根据范文,我们引导学生首先学会扩大动作细节,把一个动作拉长或分成几个更细小的动作,把想象中的一个简单动作变得更加的丰富细腻,或加上一点点小波澜,使其更扣人心弦,再加以准确的修饰,那描写就更具体生动了。其次,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之后,还要补充相应的描写的方法,例如范进的“嘻,好,我中了”等语言描写,用语言衬托动作,把范进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逼真的外貌描写,如“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那极其强烈的讽刺,在描写中力透纸背,范进那可笑可憎的疯态立马呈现于读者面前。第二部分的间接描写,通过对旁人的简叙,范进发疯就合情合理了。短短的人物描写,让学生在阅读中层层收获,我趁热打铁,马上训练学生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要求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并修改强化。以本促练,这节阅读课,学生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当然,还有很多课文是可以作为写作范文的,如人物刻画的心理描写,可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肖像描写可以模仿《老王》;景物描写就向郦道元的《三峡》或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请教;至于文章谋篇布局,《羚羊木雕》的插叙法,《背影》的前后呼应,《散步》的层层铺垫,《邓稼先》的小标题片段式等都是值得我们教师仔细研究,供学生写作训练的好范例。
  三、以本传本
  课文还是学生重要的习作素材。农村学生的生活范围窄,学习生活相对比较单调,加上阅历浅、阅读少,缺乏细节生花的写作能力,不能把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次感悟都化作习作素材,所以教会学生选材也是教师的一大重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灵活借用课本的素材,如《背影》中的父子分别,《散步》《羚羊木雕》中的家庭小事,或是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如孔子、邓稼先、毛泽东、普希金、海伦·凯勒等的事例,都可以成为“下锅之米”。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文学名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自己的满腔豪情,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来勉励遭遇挫折的自己,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表达自己的闲适惬意等等。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紧密联系的,切不可把它们分割开,否则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语文教师应该学会深入细致研读教材,以本促读,以本促写,指导学生。教师的“研”,是为了引导学生“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作文有法而无定法,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时,就可以灵活创新,就可以擺脱课文这根“写作拐杖”,推陈出新也就指日可待了。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方向,而公共参与是高中政治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通过开展政治学科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提升学生公共参与能力,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有担当的合格公民,从而实现政治学科育人的目标与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公共参与;政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综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等当代西方学习理论界最具影响力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认识呈现出从关注“有效的教”到“有效的学”,从关注“知识掌握”到“智慧生成”的发展趋势。美国教育和培训界有一个著名的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目前正在被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为例,通过对造成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对策,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不断走向成熟。  [关键词]思想品德 小组合作学习 低效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本文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的《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课为例探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本课是哲学教学中比较深奥和抽象的内容,其中“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理论要求较高,学生理解和接受较为困难。本课教学以嫦娥卫星发展为背景,由七组探究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这七组问题展开,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达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七组问题设计如下。  问题探究一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史料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初中是这项能力形成的基础阶段。初中历史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史料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史料阅读方法和史料探究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初中 史料 阅读理解 兴趣 方法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89  近几年来,我国各
[摘 要]文章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展现教学过程中基于整体认知的教学设计理念,从“瞻前顾后”到“浮想联翩”到“建构新知”,突出历史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性与整体性,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有效性与生动性。  [关键词]整体认知 教学设计 历史课例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91  整体认知是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化现象,是历史教学与研究的热点之一。其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重“教”而不重“导”,学生的学习被动,其学与思不能有效结合,其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严重不足。因此,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入手,探索低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对策尤为必要。  [关键词]初中历史 低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
[摘要]为改变目前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尴尬局面,切实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将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整合起来,通过化整为零、对接生活等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33.3[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开展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在进行经典美文的教学时加以落实,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获得文章思想精粹,得到审美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丑小鸭》的教学,可以朗读为主,以读促思,以思促悟。具体可从三个环节展开:默读,感知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理解形象及意义;精句品读,欣赏课文语言。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苍白;丑小鸭  [中图分类号]G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很大程度体现在个体的记忆能力的差异上,词汇记忆难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尤为突出的问题。记忆与遗忘的矛盾、短时记忆和长效记忆的矛盾,以及词汇量大却零散无联系的问题,成为学生学习全过程需要克服的重重障碍。  因而,帮助学生解决词汇记忆困扰是教师词汇教学中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记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各种方法的有效程度亦因人而异。机械记忆快捷但记得快,忘得也快。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