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既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施实训的教学环节尤为重要,本文探讨实习实训教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评估 实习实训
一、引言
实习实训的作用是明显的,能够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我国高职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在实习实训教学各环节中都存在一些问题。评估是实习实训的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1]。
二、实习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估问题
考核评估是教学之中最敏感的环节,同时也是最有效的环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对教与学的双方有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实习实训之中同样须要考核评估,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往往被忽视,体现在:
1、评估的原则不清晰
许多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缺乏明确的市场需求导向,培训的目标定位不准,直接导致评估缺乏正确的导向;缺乏行业标准,许多院校不引入社会定级考核,不进行职业技能考核,以致学生不能获取被社会所普遍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而仅仅凭学校的成绩单不一定能得到企业的充分信赖;缺乏适应性考核机制,不能将理论知识、核心专业技术、职业技能、综合能力都纳入到考评体系之中,而是偏重于其中一种或几种方面,结果是学生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的引导;考核缺乏可测性,不能很好的设置具体指标,设置的指标又多是定性指标,缺乏定量指标,导致主观性太强,使得考核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缺乏评价体系和科学的方法,许多考核是“印象考核”,没有切实的现实依据。即便有量化指标,有合理的评估方法,各个指标间关联度又不够,不能保证指标与最终目标一致,结果是人力、物力的浪费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评估指标的构建不合理
缺乏评估的总体目标和相应的指标,如国家、省、市的职业资格认证获得量,社会技能等级认可,学生的实训实习作品参加校外竞赛的获奖情况;学生就业率、学生就业单位分布、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估报告、归口管理部门的评价,兄弟院校的评价等。缺乏实训实习前期准备考核指标,如:课程内容、训练计划、组织形式、考核大纲、各级教学组织者的责任等。缺乏实训实习过程中的考核指标,如:各种检查制度、实训能力考核、教师指导情况、学生作品情况、实训措施方法设计与实施、实训改革的策略与对策等。缺乏实训实习完毕后的考核指标,如:反馈方法的设计、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企业的评价、社会的评价、参赛获奖情况、技能等级人口情况、职业资格的获得情况等。
3、评估方法不科学
许多职业院校的评估方法依然局限于简单的一步考核,没有将其作为完整的考核管理体系。完整的考核管理体系应当包括前期调查、考核计划、考核实施、跟踪、考核结果反馈,考核方法的改进这几个方面,而考核本身仅仅只是这个管理体系的一个步骤。另外,把目标与愿景混淆,考核通常变成“一句口号”,不利于具体实施。考核方法依然停留在定性考核方面,造成不公平现象,导致考评对象产生抵触情绪。评估系统太单调,一般采用各级定性考评加汇总后统计的方法,该方法最简单,最能节省资源,但是也是最不科学的。没有采用更先进的方法,而是简单的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四等级考核,导致评价结果欠公正[2]。
三、对策分析
1、明确实习实训教学导向
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培养目标。因此,应当首先在全校范围内转变思想,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不应当将普通教育的地位置于职业教育之上,区分两者的定位、侧重点和培养模式,制定学院的发展战略,并在战略中明确职业教育的导向和目标。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应将学生的充分就业和满意就业作为原始驱动力,以市场高技能人才需求为引导,主动与企业对接,了解企业的职业技能需求和岗位需求,了解行业的技术特点和近期动态,持续收集就业市场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反馈到校内,优化各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实习实训的教学方法。
2、改革实习实训教学内容
在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导向以后,迅速把握实习实訓的教学内容,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中寻找突破口。课堂知识的学习是实习实训的理论基础,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作用,因此,不能割裂理论教育和实习实训的必然联系,在一定量的理论学习以后,通过实习实训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不能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习实训中,引导学生主动的了解当前的就业情况、职业技能需求情况、专业技术技能动态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行业规则,鼓励学生到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引入科学的实习实训教学绩效评估体系
首先要明晰实习实训绩效评估的原则,将社会定级考核、职业技能考核作为评估的重要依据;评估体系要尽量符合可测性的原则,用量化的指标来代替定性的描述;评估方法要科学合理,避开印象打分。其实要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指标数量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针对实习实训前、中、后三个阶段,每一项指标的设置都要仔细的论证和辨别。再次,导入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不仅有绩效的考核,同时也要有绩效的反馈和改进,在评估过程中,应当采用更加先进评估体系,如:标杆管理下评估、平衡计分卡的评估、绩效棱柱下的评估体系等。评估方法欠科学,在评估方法上,可以采用:专家评分法、全面质量管理、AHP层次分析、模糊数学评价等更加先进的方法。
四、结论
实习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阶段由于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多,高职院校纷纷涌现,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诸多问题的暴露,特别体现在实习实训教学评估环节中。本文提出了比较关键的几点思路,但并没有进行系统阐述,因此,针对高职实习实训的研究还将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张清秋,饶贵生,强化实训教学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
[2] 王前新,卢红学,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机制与保障模式,职业技术教育,2003.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评估 实习实训
一、引言
实习实训的作用是明显的,能够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我国高职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在实习实训教学各环节中都存在一些问题。评估是实习实训的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1]。
二、实习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估问题
考核评估是教学之中最敏感的环节,同时也是最有效的环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对教与学的双方有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实习实训之中同样须要考核评估,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往往被忽视,体现在:
1、评估的原则不清晰
许多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缺乏明确的市场需求导向,培训的目标定位不准,直接导致评估缺乏正确的导向;缺乏行业标准,许多院校不引入社会定级考核,不进行职业技能考核,以致学生不能获取被社会所普遍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而仅仅凭学校的成绩单不一定能得到企业的充分信赖;缺乏适应性考核机制,不能将理论知识、核心专业技术、职业技能、综合能力都纳入到考评体系之中,而是偏重于其中一种或几种方面,结果是学生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的引导;考核缺乏可测性,不能很好的设置具体指标,设置的指标又多是定性指标,缺乏定量指标,导致主观性太强,使得考核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缺乏评价体系和科学的方法,许多考核是“印象考核”,没有切实的现实依据。即便有量化指标,有合理的评估方法,各个指标间关联度又不够,不能保证指标与最终目标一致,结果是人力、物力的浪费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评估指标的构建不合理
缺乏评估的总体目标和相应的指标,如国家、省、市的职业资格认证获得量,社会技能等级认可,学生的实训实习作品参加校外竞赛的获奖情况;学生就业率、学生就业单位分布、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估报告、归口管理部门的评价,兄弟院校的评价等。缺乏实训实习前期准备考核指标,如:课程内容、训练计划、组织形式、考核大纲、各级教学组织者的责任等。缺乏实训实习过程中的考核指标,如:各种检查制度、实训能力考核、教师指导情况、学生作品情况、实训措施方法设计与实施、实训改革的策略与对策等。缺乏实训实习完毕后的考核指标,如:反馈方法的设计、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企业的评价、社会的评价、参赛获奖情况、技能等级人口情况、职业资格的获得情况等。
3、评估方法不科学
许多职业院校的评估方法依然局限于简单的一步考核,没有将其作为完整的考核管理体系。完整的考核管理体系应当包括前期调查、考核计划、考核实施、跟踪、考核结果反馈,考核方法的改进这几个方面,而考核本身仅仅只是这个管理体系的一个步骤。另外,把目标与愿景混淆,考核通常变成“一句口号”,不利于具体实施。考核方法依然停留在定性考核方面,造成不公平现象,导致考评对象产生抵触情绪。评估系统太单调,一般采用各级定性考评加汇总后统计的方法,该方法最简单,最能节省资源,但是也是最不科学的。没有采用更先进的方法,而是简单的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四等级考核,导致评价结果欠公正[2]。
三、对策分析
1、明确实习实训教学导向
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培养目标。因此,应当首先在全校范围内转变思想,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不应当将普通教育的地位置于职业教育之上,区分两者的定位、侧重点和培养模式,制定学院的发展战略,并在战略中明确职业教育的导向和目标。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应将学生的充分就业和满意就业作为原始驱动力,以市场高技能人才需求为引导,主动与企业对接,了解企业的职业技能需求和岗位需求,了解行业的技术特点和近期动态,持续收集就业市场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反馈到校内,优化各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实习实训的教学方法。
2、改革实习实训教学内容
在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导向以后,迅速把握实习实訓的教学内容,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中寻找突破口。课堂知识的学习是实习实训的理论基础,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作用,因此,不能割裂理论教育和实习实训的必然联系,在一定量的理论学习以后,通过实习实训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不能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习实训中,引导学生主动的了解当前的就业情况、职业技能需求情况、专业技术技能动态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行业规则,鼓励学生到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引入科学的实习实训教学绩效评估体系
首先要明晰实习实训绩效评估的原则,将社会定级考核、职业技能考核作为评估的重要依据;评估体系要尽量符合可测性的原则,用量化的指标来代替定性的描述;评估方法要科学合理,避开印象打分。其实要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指标数量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针对实习实训前、中、后三个阶段,每一项指标的设置都要仔细的论证和辨别。再次,导入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不仅有绩效的考核,同时也要有绩效的反馈和改进,在评估过程中,应当采用更加先进评估体系,如:标杆管理下评估、平衡计分卡的评估、绩效棱柱下的评估体系等。评估方法欠科学,在评估方法上,可以采用:专家评分法、全面质量管理、AHP层次分析、模糊数学评价等更加先进的方法。
四、结论
实习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阶段由于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多,高职院校纷纷涌现,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诸多问题的暴露,特别体现在实习实训教学评估环节中。本文提出了比较关键的几点思路,但并没有进行系统阐述,因此,针对高职实习实训的研究还将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张清秋,饶贵生,强化实训教学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
[2] 王前新,卢红学,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机制与保障模式,职业技术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