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们社区教育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牢固确立“全员学习,终生学习”理念,大力加强社区教育的各项建设,为实现全面小康、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全省一流街道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
街道党委、办事处十分重视社区教育工作,以党建工作为龙头,把社区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了《崇川区文峰街道社区教育实验方案》,并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和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委员会由党委、办事处领导挂帅,由教育、人事、劳动、财政、民政、宣传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社区教育中心由街道办事处管理,分管领导担任主任,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副校长兼任专职副主任。社区教育中心按照街道党委、办事处及社区教育委员会的要求,制订计划,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检查、指导居(村)委会的社区教育工作,各居(村)委会以市民学校为阵地,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工作。街道党委、办事处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形成了社区教育中心、村居市民学校、居民学习小组上下贯通的社区教育网络。
二、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我中心始建于1984年,原址在市郊农村,地处偏僻,设施简陋。后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关心重视下,于2002年投资320万元,建设了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30平方米的教学主楼,这里交通便捷,风景秀丽,四季常绿。社区教育中心做到了编制独立、校园独立、财务独立,设有普通教室、微机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会议室、办公室、档案资料室。配有空调、音响、健身等设备,微机室配有50台电脑,图书阅览室藏书28000余册、报刊70余种。教学及文体设施基本满足了社区群众学习活动的需要。
三、拓展教育内涵,创新活动形式
(一)拓展社区教育对象
社区教育的对象由原来较为单一的党员干部、建党积极分子、青少年学生和老年居(村)民,拓展到社区的全体成员,包括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残疾人、外来务工及经商从业人员等。
(二)拓展社区教育内容
把街道内原有的党校、市民学校、法制学校、人口学校、家长学校等各类教育培训的内容尽可能整合到社区教育的范畴,纳入社区教育的学习计划,积极为辖区群众提供学理论、学科学、学文化、学技术的服务平台。
(三)拓展社区教育形式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根据不同教育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如进行法制、科普、创卫、健康专题讲座,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组建各类健身队、文艺团队,开展集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社区教育活动,利用节假日播放电教片,召开建设学习型家庭经验交流会等。这些教育形式居民喜闻乐见,营造了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自身建设,规范教育管理
我们在社区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上下功夫,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
(一)强化自身建设
我们着重抓了四个方面的建设。1、班子建设。社区教育中心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实行党校、成教中心、人口学校、老年学校、文化中心几块牌子一套班子。街道党委、办事处领导任校长,部门负责人参加校委会,校委会每年至少召开三次校务会议,部署、检查、总结工作并对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2、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社区教育志愿者为积极分子的工作队伍。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3人,另聘请兼职教师18人,志愿者队伍450人。多年来,我们通过岗位锻炼、脱产进修、外出访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我们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严格的管理增强教师的自制力并规范教学行为。建立激励机制,做到奖罚分明,促进优良教风、学风、校风的形成,提高施教团队的综合实力。3、制度建设。制度是管理的依据、质量的保证。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坚持每月一次的教师学习制度,坚持对基层社区学校辅导制度和抽查考核制度等。4、基地建设。建立实训基地,搞好实验项目。我们坚持农科教共建、共用、共管的原则,抓往项目试验、典型示范、培训推广几个重要环节,试验推广了五步口社区的网膜育种、祠堂桥社区的花卉园艺、城南社区的奶牛生产、星火村社区的枣熏腊鸭、鲍家桥社区的三元杂交瘦肉型猪饲养等新兴项目,这些实验均取得成功,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强化各项管理
一是严格计划管理,社区教育中心及各村(居)学校都制订好全年工作计划和办班计划,按计划办事,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严格教学管理,教师按教学计划施教,认真备课、上课及辅导,学校积极组织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严格学籍管理,学员入学填写学籍表,学员表现、考试成绩均纳入学员档案:四是严格档案管理,及时收集办学资料,分类管理、规范入档;五是严格后勤管理,学校建立后勤管理制度,资产使用建有台帐,专人负责,认真执行财务审批制度,对来自街道财政拨款、办学收入、村居赞助等渠道的教育经费,做到规范使用。
五、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社区教育是投有围墙的大教育,仅靠社区教育中心的人力、财力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各类资源,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才能使社区教育持久有效地开展。
(一)统筹组织资源。加强教育协作
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深化部门之间的协作,统筹街道团委、综治办、司法办、工会、妇联、关工委、计生协会、科文卫、党建、宣传、民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社区教育工作指导组,指导村(居)开展法制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失地农民就业教育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协调高校资源。扩大教育效能
充分挖掘街道辖区的高校资源,将辖区内大中专院校的相关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与南通大学文峰校区联合举办了两年制中青年干部经济管理大专班、计算机应用培训班,高校为我们提供计算机培训基地,我们为高校提供大学生暑期实践基地。与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农作物和花木盆景栽培技术培训班。此外,周边高校的图书馆还给我们参培人员办理借阅证,供销学校操场对我辖区居民开放,让居民晨练,市戒毒所、看守所是我街道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我们还借助南川园幼儿园对育龄妇女和保姆进行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每年暑期各村居关工委还带领青少年到教育基地接受军训。这些活动激发了居民爱祖国、爱家乡、爱社区的情感,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区氛围。
(三)巧用人才资源,增强施教力量
一是聘请一大批有教育经验的教师、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上级部门负责人作兼职教师。二是各社区居委会组织有一技之长的人员组成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使社区教育志愿者人数达到全社区常住人口的4%以上。三是组建社会团体,形成学习型组织,让他们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作用。我们先后成立了文峰街道科技协会、文峰街道老年体育协会、文峰街道残疾人联合会等,全街道共成立各类团队50多个。四是组建宣讲团,壮大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力量。我街道位于新城区中心,拆迁任务十分繁重,由于许多群众对我市新颁布的《房屋拆迁暂行条例》还不了解,因此对拆迁工作产生了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抵触的现象。宣讲团一方面做好拆迁条例的讲解,用三峡移民的事例教育大家要顾全大局:另一方面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为被拆迁群众提供维护权益、领取补偿、办理房产手续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他们的宣讲不仅受到市拆迁部门的好评,而且被社区群众誉为可信的“拆迁顾问”。五是以党员干部教育带动社区教育。请市委党校教师为街道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请区纪委领导为党员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请老党员、老干部作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报告,请派出所所长为村居治保主任进行法制培训。
(四)整合村居资源,发挥分校优势
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部”,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融合剂”,办好分校则是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支撑点。近几年来,我街村级办学打开了新局面,全街15个村居都设有市民学校。随着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校基础条件得到了很大改观,办学能力有了明显进步。各分校分站都设有专用教室、多功能活动室,建有远程教育网络。我街道外来人口达到3万多人,各村居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的特点,开设了一系列培训,如安全知识培训、新市民法制培训、市情民风介绍等,使其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六、贴近社区实际,提高教育成效
社区教育中心按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总要求,贴近群众需求和社区发展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街道党委、工青妇等部门对党团员、干部、职工、妇女加强形势教育,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岗位业务培训,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老龄委着力建好老年活动中心,组织老年人开展体育、歌舞、保健、琴棋、书画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戏曲协会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体委组织各类体育比赛;文广站、精神文明办积极为社区成员提供服务,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建好村级业余文艺骨干队伍;成教中心和农技推广中心努力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办好市民学校,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扶持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教育辅导区积极组织师生参加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向社会发放市民手册、法制常识、警示教育及环保、科技资料,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社区教育中心还结合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编写印发《文明健康读本》,向广大市民普及文明健康知识。2007~2008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培训人数25000多人。社区教育已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加快发展,乘势而上,努力建设条件优越、充满活力、成效显著、富有特色、人民满意的社区教育中心。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
街道党委、办事处十分重视社区教育工作,以党建工作为龙头,把社区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了《崇川区文峰街道社区教育实验方案》,并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和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委员会由党委、办事处领导挂帅,由教育、人事、劳动、财政、民政、宣传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社区教育中心由街道办事处管理,分管领导担任主任,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副校长兼任专职副主任。社区教育中心按照街道党委、办事处及社区教育委员会的要求,制订计划,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检查、指导居(村)委会的社区教育工作,各居(村)委会以市民学校为阵地,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工作。街道党委、办事处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形成了社区教育中心、村居市民学校、居民学习小组上下贯通的社区教育网络。
二、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我中心始建于1984年,原址在市郊农村,地处偏僻,设施简陋。后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关心重视下,于2002年投资320万元,建设了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30平方米的教学主楼,这里交通便捷,风景秀丽,四季常绿。社区教育中心做到了编制独立、校园独立、财务独立,设有普通教室、微机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会议室、办公室、档案资料室。配有空调、音响、健身等设备,微机室配有50台电脑,图书阅览室藏书28000余册、报刊70余种。教学及文体设施基本满足了社区群众学习活动的需要。
三、拓展教育内涵,创新活动形式
(一)拓展社区教育对象
社区教育的对象由原来较为单一的党员干部、建党积极分子、青少年学生和老年居(村)民,拓展到社区的全体成员,包括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残疾人、外来务工及经商从业人员等。
(二)拓展社区教育内容
把街道内原有的党校、市民学校、法制学校、人口学校、家长学校等各类教育培训的内容尽可能整合到社区教育的范畴,纳入社区教育的学习计划,积极为辖区群众提供学理论、学科学、学文化、学技术的服务平台。
(三)拓展社区教育形式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根据不同教育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如进行法制、科普、创卫、健康专题讲座,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组建各类健身队、文艺团队,开展集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社区教育活动,利用节假日播放电教片,召开建设学习型家庭经验交流会等。这些教育形式居民喜闻乐见,营造了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自身建设,规范教育管理
我们在社区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上下功夫,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
(一)强化自身建设
我们着重抓了四个方面的建设。1、班子建设。社区教育中心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实行党校、成教中心、人口学校、老年学校、文化中心几块牌子一套班子。街道党委、办事处领导任校长,部门负责人参加校委会,校委会每年至少召开三次校务会议,部署、检查、总结工作并对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2、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社区教育志愿者为积极分子的工作队伍。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3人,另聘请兼职教师18人,志愿者队伍450人。多年来,我们通过岗位锻炼、脱产进修、外出访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我们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严格的管理增强教师的自制力并规范教学行为。建立激励机制,做到奖罚分明,促进优良教风、学风、校风的形成,提高施教团队的综合实力。3、制度建设。制度是管理的依据、质量的保证。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坚持每月一次的教师学习制度,坚持对基层社区学校辅导制度和抽查考核制度等。4、基地建设。建立实训基地,搞好实验项目。我们坚持农科教共建、共用、共管的原则,抓往项目试验、典型示范、培训推广几个重要环节,试验推广了五步口社区的网膜育种、祠堂桥社区的花卉园艺、城南社区的奶牛生产、星火村社区的枣熏腊鸭、鲍家桥社区的三元杂交瘦肉型猪饲养等新兴项目,这些实验均取得成功,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强化各项管理
一是严格计划管理,社区教育中心及各村(居)学校都制订好全年工作计划和办班计划,按计划办事,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严格教学管理,教师按教学计划施教,认真备课、上课及辅导,学校积极组织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严格学籍管理,学员入学填写学籍表,学员表现、考试成绩均纳入学员档案:四是严格档案管理,及时收集办学资料,分类管理、规范入档;五是严格后勤管理,学校建立后勤管理制度,资产使用建有台帐,专人负责,认真执行财务审批制度,对来自街道财政拨款、办学收入、村居赞助等渠道的教育经费,做到规范使用。
五、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社区教育是投有围墙的大教育,仅靠社区教育中心的人力、财力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各类资源,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才能使社区教育持久有效地开展。
(一)统筹组织资源。加强教育协作
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深化部门之间的协作,统筹街道团委、综治办、司法办、工会、妇联、关工委、计生协会、科文卫、党建、宣传、民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社区教育工作指导组,指导村(居)开展法制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失地农民就业教育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协调高校资源。扩大教育效能
充分挖掘街道辖区的高校资源,将辖区内大中专院校的相关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与南通大学文峰校区联合举办了两年制中青年干部经济管理大专班、计算机应用培训班,高校为我们提供计算机培训基地,我们为高校提供大学生暑期实践基地。与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农作物和花木盆景栽培技术培训班。此外,周边高校的图书馆还给我们参培人员办理借阅证,供销学校操场对我辖区居民开放,让居民晨练,市戒毒所、看守所是我街道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我们还借助南川园幼儿园对育龄妇女和保姆进行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每年暑期各村居关工委还带领青少年到教育基地接受军训。这些活动激发了居民爱祖国、爱家乡、爱社区的情感,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区氛围。
(三)巧用人才资源,增强施教力量
一是聘请一大批有教育经验的教师、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上级部门负责人作兼职教师。二是各社区居委会组织有一技之长的人员组成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使社区教育志愿者人数达到全社区常住人口的4%以上。三是组建社会团体,形成学习型组织,让他们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作用。我们先后成立了文峰街道科技协会、文峰街道老年体育协会、文峰街道残疾人联合会等,全街道共成立各类团队50多个。四是组建宣讲团,壮大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力量。我街道位于新城区中心,拆迁任务十分繁重,由于许多群众对我市新颁布的《房屋拆迁暂行条例》还不了解,因此对拆迁工作产生了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抵触的现象。宣讲团一方面做好拆迁条例的讲解,用三峡移民的事例教育大家要顾全大局:另一方面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为被拆迁群众提供维护权益、领取补偿、办理房产手续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他们的宣讲不仅受到市拆迁部门的好评,而且被社区群众誉为可信的“拆迁顾问”。五是以党员干部教育带动社区教育。请市委党校教师为街道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请区纪委领导为党员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请老党员、老干部作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报告,请派出所所长为村居治保主任进行法制培训。
(四)整合村居资源,发挥分校优势
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部”,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融合剂”,办好分校则是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支撑点。近几年来,我街村级办学打开了新局面,全街15个村居都设有市民学校。随着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校基础条件得到了很大改观,办学能力有了明显进步。各分校分站都设有专用教室、多功能活动室,建有远程教育网络。我街道外来人口达到3万多人,各村居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的特点,开设了一系列培训,如安全知识培训、新市民法制培训、市情民风介绍等,使其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六、贴近社区实际,提高教育成效
社区教育中心按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总要求,贴近群众需求和社区发展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街道党委、工青妇等部门对党团员、干部、职工、妇女加强形势教育,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岗位业务培训,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老龄委着力建好老年活动中心,组织老年人开展体育、歌舞、保健、琴棋、书画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戏曲协会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体委组织各类体育比赛;文广站、精神文明办积极为社区成员提供服务,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建好村级业余文艺骨干队伍;成教中心和农技推广中心努力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办好市民学校,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扶持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教育辅导区积极组织师生参加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向社会发放市民手册、法制常识、警示教育及环保、科技资料,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社区教育中心还结合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编写印发《文明健康读本》,向广大市民普及文明健康知识。2007~2008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培训人数25000多人。社区教育已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加快发展,乘势而上,努力建设条件优越、充满活力、成效显著、富有特色、人民满意的社区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