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公平的现实性思考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dddes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教育大省,但也是非均衡教育发展类型的省份。实践证明,教育公平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没有密切关系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公平成为教育公平中尤为关注的话题。基于江苏省实例,剖析现阶段职业教育公平的态势,指出职业教育公平的取向,创新职教发展观,同时提出职业教育公平的对策,让职业教育在经济转型期更好地履行职责,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关键词】职业教育公平 现实性 思考
  一、现阶段职业教育公平的态势
  (一)政策执行偏离。十六大以来职业教育成为中国教育事业新增长点。从十六大报告的“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到十七大报告中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再到十八大报告中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早已纳入国家政策层面。作为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它是区域人力资本的主要支撑源,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最为紧密,却还没有真正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教育发展规划。
  (二)资源投入不足。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是整个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是经费严重不足。职业教育生均教育成本约为普通高中的3倍。然而,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无论是总量还是生均教育经费数量都低于普通高中。从职业教育所带来的社会贡献率看,2009年职业教育拉动经济增长0.35%,相应带动财政收入增长0.74%,对应财政增收金额为500亿元左右。根据制度和政策规定,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应筹集并分配3353.53亿元用于职业教育。实际上,2009年我国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大致为1800亿元,缺口十分巨大。财政对职业教育有限的投入增量远低于财政增收所带来的效益。
  (三)社会需求缺位。据统计,在中国从事制造、服务业的一线人员中,五成以上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其中受过专门职业培训的却不足20%。此外,中国的技术工人和创新型人才亦十分紧缺,高级技工严重匮乏的问题尤为突出,产业升级亟需人才结构调整。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江苏第二、三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分别达到52%和41.8%,但从业人员结构优化幅度远低于产业结构优化幅度。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严重影响对口就业率,未来专业人士缺位更是令人堪忧。
  (四)社会认可度低。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不存在主流和次流两层次之说。但现实中,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腹背受敌。据不完全统计,2015~2018年初、高中毕业生源主要是2000年出生的人口,目前这批人口尚不足1990年出生人口的一半,江苏职业教育的生源荒即将到来;同时,长期形成的“政府重视、社会轻视、家长藐视、学生歧视”怪圈,也在恶化职业教育的生存环境,职业教育亟需正能量宣传。有数据表明,我国教育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5%左右,职业教育的贡献率却高达25%~35%。以2009年为例,当年GDP为340507亿元,较上年增长26462亿元,其中有1200亿元左右为职业教育创造,相当于拉动GDP提高了0.35个百分点。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及职业教育与经济结构匹配性更强,职业教育对经济财政的贡献率还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不可忽视的主力军。
  (五)统计环境失衡。目前我国教育统计基础比较薄弱,缺乏教育质量统计评价数据,人口大规模流动导致各个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脱离了当地教育发展实际。统计方法欠妥、统计内容偏失、统计口径偏颇,必然导致职业教育处于困窘状态。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总计六项,唯独缺失职业教育。该划分是按类型教育划分,既然职业教育属于类型教育,就应该纳入教育统计公报,给予职业教育最基本位置。另外,由于我国现有的统计资料中没有反映阶层之间、学校之间、性别之间教育公平的指标,所以目前排序的教育公平指数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公平指数还有待进一步构建。
  二、职业教育公平的取向
  (一)由汲取性职业教育转向福利性职业教育。众多事实证明,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改善“平民百姓”的生活水准和社会地位,良好的职业教育能够给学习者带来眼前的实惠和未来发展的机会。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办学经费主要是对学生费用的汲取。据观测,目前职业教育在校生85%来自农家和城市底层家庭,家境贫寒。美国社会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谈“公平”时认为:在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状态下,要尽力做出和谐安排,既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又要提供公平机会发展的均等条件。由此推及职业教育的公平性,即社会应该给予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均等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共享公共教育资源。为了获取一种技能,掌握一种生存方式,选择一种成长路径,争取一份工作,今后职业教育要逐渐变成一种对弱势群体的福利教育。
  (二)由短期型教育转向长远型教育。职业教育最现实最实用的功能,体现在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上。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容易使学生局限在某一岗位或工位上,工种变化的幅度受限。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观成为主流,就业岗位的快速更替、就业对技能需求的结构变化、就业岗位变换的频繁性等都表明,社会成员正从“岗位人”逐渐走向“社会人”。正如杜威所说:这种职业教育,并不使青年屈服于现今制度的要求和标准,而要利用科学和社会的因素发展他们的胆识,并且培养他们实际和执行的智慧。
  (三)由非均衡性教育转向均衡性教育。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不同,具有教育和经济双重属性。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属性上,即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撑,具体说来,是为不同产业发展服务时,要有因产业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的职业标准与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相同的产业也会因区域发展水平而不同。江苏目前处于一个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时期,不论是人均GDP、城镇化进程,还是工业化水平、产业构成,各区域都存在很大差异。职业教育扎根区域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江苏作为教育大省,通过实施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可以实现教育公平理念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延展。若要使始终处于弱势的职业教育真正享受“国民待遇”,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弱势群体生存状态,促进贫困人群脱贫,就必须通过教育资源分配平衡与调节杠杆作用,进入均衡阶段即资源均衡、机会均等、质量均衡、结构均衡,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实践运行过程。通过职业教育的各主体方长期不懈的努力,各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是可以达到基本均衡的,区域职业教育的规模、质量和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可以匹配的。   (四)由滞后型教育转向实时性教育。现阶段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是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促使技能型人才的数量、类型和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理论上看,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有三类:一是引领作用,引导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促进作用,适应、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三是阻碍作用,滞后或游离于经济社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趋势应该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目标是与时俱进,实时、适时跟踪、促进或同步发展。江苏正处于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尤其要重视重点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对接、与职业岗位相配套、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全符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
  (五)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在生源不断下滑的当下,职业教育更是要以质量为核心,目标定位由规模适度扩张转移到教育内涵提升即职业教育定性、定向和定心。目前江苏职业院校专业基本覆盖了全部产业类别,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着重两方面:一是整体结构的优化,含层次联通和类型补缺;二是个体内部结构调整修正。总之,职业教育只有整体拓展和转型提升,才能增强服务社会、辐射区域、惠民促和谐的功能,实现产业优化、就业扩大、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三、职业教育公平的对策
  江苏经济的鲜明特征是由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向高素质人才支撑转变,由高物耗、模仿追赶向创新驱动转变,人才培养的支撑瓶颈已经成为新的焦点。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考虑区域内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做到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协调、与行业的协调、与企业的协调,以及职业教育内部的协调等。因为,职业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个人生存、社会发展高度相关,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职业教育公平成为教育公平的关注话题,也成为缩小贫富差距的焦点话题。
  (一)纵向一体化战略。在现有体制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先行先试“直通车”“立交桥”等“3 2”“4 3”“5 2”“3 4”培养模式。注意要依据办学标准,实施区域职业院校均衡发展预警机制。所以,政府统筹规划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关键点,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将职业教育纳入各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如在区域层面上,加大地区和城乡间职业教育科学合理布局力度,加强分类指导,注重资源整合;在部门层面上,加强职教与普教、中职与高职、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之间资源整合和统筹协调力度,健全现代教育体系;允许突出体现区域文化的人才发展特色,杜绝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增强协调性,形成有效合力,实施资源共享。
  (二)全面质量管理战略。教育公平问题有三方面:教育机会的公平体现国家的责任,教育过程的公平体现学校、教师的责任,教育结果的公平体现社会的责任。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是教育公平的抓手,即过程的公平才是最主要环节。目前职业学校评价考核如万花筒,技能大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评估等,万变不离其宗,质量成为第一要务。抓质量不是走形式,要务实务事,要有标准,这样不管纵向贯通、横向等值、多向转换都有聚焦点,都能真正树立职业教育的正能量,提升职业教育形象,为职业教育公平吸纳更多的资源。
  (三)结构优化战略。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两个方面的转型尤显突出:一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型,二是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转型,实现这两方面的转型基点就是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区域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经济效益等决定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结构、质量以及发展速度。所以职业教育只有根据区域产业调整方向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趋势及地区经济发展潜能,及早谋划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对策,主动承担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责,才能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匹配度,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四)资源倾斜战略。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教育经费分配的比例变化应与本国教育、经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目前职业教育经费比例失调。2012年江苏共征收增值税650.80亿,营业税1260.6亿,消费税431.46亿,三税合计2342.86亿元,按3%的比例足额征收的教育附加费为70.29亿元,可以从中提取30%即21.09亿元用于职业教育。
  黄炎培说,职业教育目的:一是谋个性之发展;二是个人谋生之准备;三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是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在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被赋予了重要职责。所以,江苏职业教育以十二五建设为契机,抓住调整机遇,弥补教育公平的缺失,助跑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彰显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
  【参考文献】
  [1]朱效娟,徐安兴.教育分流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对策探讨——以四川省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顾坤华,赵惠莉.江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对策——六议江苏高职强省[J].江苏社会科学,2011(1)
  [3]李剑平.职教经费保障难在哪[N].中国教育报,2013-8-9(03)
  [4]庄西真.职业教育发展要做到三个转变[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1(12)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不再只看重学生的成绩,而是希望培养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但是,社会与家庭带来的压力,往往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素质教育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中职学生心理品质的现状,探究了当前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式,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關键词:职业院校 心理问题 对策  根据一项
摘要:本文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分别从翻转课堂模式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加强对课后训练和学习评价的重视等方面,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最后总结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职数学 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点教学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如何摆脱德育困境,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成为近些年来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抓住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契机,积极探索,以强化“体验”为核心,以“五个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为抓手,积极打造“体验式”德育基地,推动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基于对“体验式”学习理论的认识,学校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特点,结合当前德育工作新要
编者按: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将“创业能力”定为人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一是学术性的,二是职业性的,三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即创业能力)。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将“创业精神”定义为“追求超越现有资源控制下的机会的行为”。创业精神意味着突破资源限制,通过创新来创造机会。创业精神隐含的是一种创新行为,而不是一个特别的经济现象或个人的特质表现,因此
摘 要:苏州市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之一,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苏州的职业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区域性现代职教体系。然而,苏州市职业教育发展受制度的影响相比市场的作用更为明显,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体系构建、经费投入体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制度性分割现象,近年来,这种分割现象业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阻碍因素。文章在系统分析苏州市职业教育制度性分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摘要:舞蹈教学是塑造空乘专业学生完美身段和协调体态的直接方法,其中“语言描绘”是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口头讲解动作和运用肢体示范动作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运用“语言描绘”,可以表现课堂中的节奏美、动律美和体态美,激发学生学习动作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追忆和遐想,保障了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产生视觉、听觉、感觉与肢体表现的共鸣。  关键词:中职 舞蹈教学 语言描绘 空乘专业  一、中职
摘要:随着我国对著作权等智力成果权利属性的关注,艺术类大学生的独立创作著作权的保护和合理使用也成为法律研究的重点。本文探究了艺术类大学生独立创作著作权,旨在提高大学生对独立创作著作权的保护意识,强化了大学生在使用他人独立著作成果时的行为约束意识,促进艺术类大学生独立创作著作权在法律规定框架内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艺术类 大学生 独立创作 著作权  艺术类大学生是独立创作作品的重要主体,也是使用
【关键词】中外合作;区域服务;国际办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6-0043-02  2011年7月,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认真学习三部委印发的《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后,学校意识到示范校建设必须要在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上下功夫。
一、调查目的  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电气技术应用协作组对常州、苏州、盐城、徐州丰县及周边地区机电装备企业进行了调研,掌握企业对人才及岗位需求的第一手数据,确定机电装备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  二、调研思路与内容  (一)调研思路  首先成立专业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然后确定本专业的调研流程、调研方式、调研对象、调研方法,收集相关原始资料。  通过现场
漫步在一望无际的牧场上,映入眼帘的是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青青的水草,清新的空气,习习的凉风,明媚的阳光;成群的牛羊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有的低头吃草,有的摇尾散步,有的眯眼小憩,有的追赶撒欢;再看那牧人骑马扬鞭,放声高歌,悠扬的歌声飘向远方……好一派各取所需,怡然自得,和谐欢畅的景象。  如此美丽的牧场,真是令人心旷神怡,令人神往啊。  做了二十多年班主任的我,突然间有一种感悟——班级应该是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