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身心发展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的优良程度。身心,尤其是心理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学校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师,绝大多数人会认为心理教育应是班主任的事或心理咨询教师的事,心理教育与学科任课教师的工作风马牛不相及。但在本人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作为学科教师尤其是政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结合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心理教育,让心理教育成为中学政治教学成效提升的有效策略。其次,从学科任课教师的角度进行心理教育还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仅不会在心里对教师的教育帮助产生抵触情绪,而且还容易接受教师对该生的思想教育或帮助,使学生在心理、学业上双丰收,使学生真正成人、成才,实现学校教育的教育功能。本人将十多年的教学体会写出来,愿作抛砖引玉之用,与诸位同仁交流、共享,共同进步。
【关键词】政治教学 心理教育 心智学业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34-02
进入中学后,学生的身心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心理不稳定,处于心理成熟前的动荡时期。学习困难的学生其心理变化更为明显,一般都有较严重的悲观消极心理,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他们就会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和以后的工作,甚至酿成社会问题。初中政治教育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进行再塑造的课程。二者相结合既有利于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教育成为中学政治教学成效提升的有效策略,这样一方面不仅不会耽误教学,反而会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自尊、自信,对生活、学习充满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政治课的魅力,改变那种认为政治课就是说大道理讲教条枯燥乏味的观点,从而喜欢政治学科,提升政治教育教学成效。
政治教学中的心理渗透方法很多,笔者常运用以下方法,促进学生心智学业双丰收,也使我的课堂绚烂多彩充满活力,成效显著。
一、创设情景法
一个人某些方面不如人,但可能在另一方面做得更好,因此要注意发扬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创设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良好的情境可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产生“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最佳教学情景,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对成绩差又调皮的学生,应尽量地尊重、关心他们。要与学生和谐相处,从不同角度教育感染学生,使学生找回自尊,树立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班级是和睦的大家庭,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过,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自然不刻意,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②切合学生的身心情况,尤其是性格特点,要有针对性;③结合教材。在我教过的第一批学生中有一位男生,由于从小成绩差,被老师、同学看不起,家长也对他失去信心,导致这个学生从进入中学的大门起就不愿与同学交往,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整天沉默寡言,课下也不与同学嬉戏打闹,完全像一个小老头,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自卑,自卑得连与人说话交流的勇气都没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发现了他的这种异常情况。课后,我悄悄找他了解情况,彼此努力交流沟通以后,他发现老师是真正想关心他、帮助他,于是他才慢慢地把自己的情况告诉我。我告诉他:相信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你;老师不会嫌弃你,只会爱你、帮你。随后,我们作了约定:以后老师请他发言,无论如何不能拒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特意安排他朗读一个较长的故事——《神童张满意》。当他结结巴巴开始朗读故事的时候,有同学看他结巴的样子便嘲笑他,有的甚至大声吵着不要他朗读。见此情景,他无助地望着我,一副手足无措非常尴尬的样子。我用目光鼓励他继续读下去,同时,将食指放在唇边,示意其他同学们安静。同学们看了老师的表情,顿时明白了老师的用心,都安安静静听他读书。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支持下,他逐渐变得自信、勇敢了,朗读故事的声音也逐渐响亮了,结结巴巴的情况慢慢减少了。当他读完故事,全班同学给予他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他脸红了,有点不好意思,但眼睛里溢满了快乐、自信,整个身心回到一个少年应有的状态。在以后的初中生活中,快乐、自信始终伴随着他,尽管成绩不太好,但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天阳光灿烂,不再沉默寡言,还主动与同学踢足球,到教师办公室给老师帮忙,不再像一个小老头了。现在,我还经常反思:课堂上,我占用全班同学十多分钟时间来给一个同学创设情景,锻炼一个同学,改变一个同学的心理状况是否值得呢?实践和时间证明,值得!
二、激励法
一位伟人说过,人是最需要激励的动物。激励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用激励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就能让他们认识自我,在充满自豪感、成就感的情绪感召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这种办法对一般学生都有作用,但教师要注意激励的火候:要让学生通过激励有自豪感、成就感,但不能自负、不能得意忘形。有一位学生刚进校时成绩很差,而且比较懒惰,但他的集体荣誉感强,于是我就利用上政治课时对他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学校开展比赛活动也优先推荐他参加,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加以肯定。慢慢地,他不再懒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在老师激励他的过程中他也渐渐发现自己与最优秀的学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自己还要努力,不能就此停止不前。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要用恰当的言辞、和颜悦色的表情、用充满希望的方式去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传递的教育信息。
三、幽默法
运用幽默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奇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松紧张的心理,解除压抑的情绪,减轻焦虑。在枯燥的政治课教学中,我经常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动作、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学生常说我们的政治老师用五种语言教学:普通话、四川话、各地方言、英语、偶尔还有夸张的肢体语言。一堂课多种语言交换使用,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调节了心情。长此以往,学生也潜移默化,逐步改变他们的心理,逐渐幽默起来快乐起来。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我会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用英语(还要变着腔调)说:“Very good!”或者模仿电视主持人说:“回答正确,100分!”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感受到政治课也是有声有色的,从而喜欢政治课。
四、角色渗入法
运用角色渗入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角色渗入法可以将师生双方距离拉近,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使学生接受教育。我在上课中常用“我读书时也是这样”、“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假如我是你……”、“如果我们……”等语言,使师生双方的角色不断转化,自然而然化解了学生的焦虑和自卑心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政治教学中,能用的心理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根据情况,结合教材内容使用不同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喜欢老师也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最终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心理教育也成为提升教育教学成效的有效策略。总之,要让政治课改变以往“学一点背一点”的枯燥、乏味的状况,使政治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最大可能的教育教学成效,运用心理教育与政治教学相结合无疑是最好的最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杨宗义主编.实用教育心理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出版,1991
【关键词】政治教学 心理教育 心智学业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34-02
进入中学后,学生的身心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心理不稳定,处于心理成熟前的动荡时期。学习困难的学生其心理变化更为明显,一般都有较严重的悲观消极心理,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他们就会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和以后的工作,甚至酿成社会问题。初中政治教育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进行再塑造的课程。二者相结合既有利于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教育成为中学政治教学成效提升的有效策略,这样一方面不仅不会耽误教学,反而会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自尊、自信,对生活、学习充满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政治课的魅力,改变那种认为政治课就是说大道理讲教条枯燥乏味的观点,从而喜欢政治学科,提升政治教育教学成效。
政治教学中的心理渗透方法很多,笔者常运用以下方法,促进学生心智学业双丰收,也使我的课堂绚烂多彩充满活力,成效显著。
一、创设情景法
一个人某些方面不如人,但可能在另一方面做得更好,因此要注意发扬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创设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良好的情境可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产生“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最佳教学情景,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对成绩差又调皮的学生,应尽量地尊重、关心他们。要与学生和谐相处,从不同角度教育感染学生,使学生找回自尊,树立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班级是和睦的大家庭,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过,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自然不刻意,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②切合学生的身心情况,尤其是性格特点,要有针对性;③结合教材。在我教过的第一批学生中有一位男生,由于从小成绩差,被老师、同学看不起,家长也对他失去信心,导致这个学生从进入中学的大门起就不愿与同学交往,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整天沉默寡言,课下也不与同学嬉戏打闹,完全像一个小老头,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自卑,自卑得连与人说话交流的勇气都没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发现了他的这种异常情况。课后,我悄悄找他了解情况,彼此努力交流沟通以后,他发现老师是真正想关心他、帮助他,于是他才慢慢地把自己的情况告诉我。我告诉他:相信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你;老师不会嫌弃你,只会爱你、帮你。随后,我们作了约定:以后老师请他发言,无论如何不能拒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特意安排他朗读一个较长的故事——《神童张满意》。当他结结巴巴开始朗读故事的时候,有同学看他结巴的样子便嘲笑他,有的甚至大声吵着不要他朗读。见此情景,他无助地望着我,一副手足无措非常尴尬的样子。我用目光鼓励他继续读下去,同时,将食指放在唇边,示意其他同学们安静。同学们看了老师的表情,顿时明白了老师的用心,都安安静静听他读书。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支持下,他逐渐变得自信、勇敢了,朗读故事的声音也逐渐响亮了,结结巴巴的情况慢慢减少了。当他读完故事,全班同学给予他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他脸红了,有点不好意思,但眼睛里溢满了快乐、自信,整个身心回到一个少年应有的状态。在以后的初中生活中,快乐、自信始终伴随着他,尽管成绩不太好,但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天阳光灿烂,不再沉默寡言,还主动与同学踢足球,到教师办公室给老师帮忙,不再像一个小老头了。现在,我还经常反思:课堂上,我占用全班同学十多分钟时间来给一个同学创设情景,锻炼一个同学,改变一个同学的心理状况是否值得呢?实践和时间证明,值得!
二、激励法
一位伟人说过,人是最需要激励的动物。激励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用激励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就能让他们认识自我,在充满自豪感、成就感的情绪感召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这种办法对一般学生都有作用,但教师要注意激励的火候:要让学生通过激励有自豪感、成就感,但不能自负、不能得意忘形。有一位学生刚进校时成绩很差,而且比较懒惰,但他的集体荣誉感强,于是我就利用上政治课时对他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学校开展比赛活动也优先推荐他参加,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加以肯定。慢慢地,他不再懒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在老师激励他的过程中他也渐渐发现自己与最优秀的学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自己还要努力,不能就此停止不前。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要用恰当的言辞、和颜悦色的表情、用充满希望的方式去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传递的教育信息。
三、幽默法
运用幽默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奇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松紧张的心理,解除压抑的情绪,减轻焦虑。在枯燥的政治课教学中,我经常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动作、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学生常说我们的政治老师用五种语言教学:普通话、四川话、各地方言、英语、偶尔还有夸张的肢体语言。一堂课多种语言交换使用,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调节了心情。长此以往,学生也潜移默化,逐步改变他们的心理,逐渐幽默起来快乐起来。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我会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用英语(还要变着腔调)说:“Very good!”或者模仿电视主持人说:“回答正确,100分!”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感受到政治课也是有声有色的,从而喜欢政治课。
四、角色渗入法
运用角色渗入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角色渗入法可以将师生双方距离拉近,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使学生接受教育。我在上课中常用“我读书时也是这样”、“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假如我是你……”、“如果我们……”等语言,使师生双方的角色不断转化,自然而然化解了学生的焦虑和自卑心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政治教学中,能用的心理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根据情况,结合教材内容使用不同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喜欢老师也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最终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心理教育也成为提升教育教学成效的有效策略。总之,要让政治课改变以往“学一点背一点”的枯燥、乏味的状况,使政治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最大可能的教育教学成效,运用心理教育与政治教学相结合无疑是最好的最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杨宗义主编.实用教育心理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出版,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