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身边的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整合了历史、地理及有关人文知识的综合课程,因此它要求教师善于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其中,乡土课程资源又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拓展。作为历史与社会课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身边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恰当、合理地使用,有效地提高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实效性,更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
  关键词:乡土资源;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6-0049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整合了历史、地理及有关人文知识的综合课程,因此它要求教师善于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其中,乡土课程资源又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拓展。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如今的中考逐渐加大了乡土知识的分量。中考试题密切联系乡土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已成为必然。例如2016年绍兴中考卷第23题,“酒与绍兴山水”一题,就是将绍兴的本土资源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又如“酒与绍兴名人”一题中又让学生回答与绍兴有关的历史名人及事迹。这些命题趋势就要求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紧密结合本地的乡土知识开展教学。这不仅是符合考试改革的要求,也是落实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家乡建设的需要。
  美国课程专家泰勒曾提出:“学校教育也要重视对校外生活的研究。”[1]这就告诉我们要注意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进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课堂”。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身边的课堂”呢?
  一、运用乡土资源,走向课堂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2]一堂课的导入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主体的作用,大大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因此,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乡土材料导入新课,能使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中的《稻作文化的印记》一课,该课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景观、生产和生活特点来说明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湄南河平原离学生生活实际非常遥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听过这个地方。于是,本课的导入,笔者选用了所带班级学生在璜山学校参加社会实践的时候与农民伯伯学插秧的照片,既直接切入主题——水稻生产,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为很多学生自己参加过这个活动,比较有感受,也能简单地给其他同学介绍,再加上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二、运用乡土资源,突破重难点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课堂的重难点,一直都是教师在不断寻求最佳方法。乡土资源取材于本地,贴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乡土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教材知识有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加容易地掌握课堂的重难点。比如,在上面提到的《稻作文化的印记》一课中,当介绍完湄南河平原的自然条件,以及湄南河平原水稻生产对当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时,很多学生却还是模模糊糊的感觉,似懂非懂。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选择联系诸暨实际。水稻其实也是诸暨的主要农作物,所以可以让学生联系诸暨实际,思考诸暨有哪些条件可以满足水稻生产的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比较全面地回答出水稻生产必需的几个条件,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内容。此外,关于“水稻生产对当地的社会生活的影响”这一问题的巩固,笔者还让学生思考问题“水稻生产在诸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记”,从而突破本堂课的重难点。
  三、运用乡土资源,培养情感
  家乡是学生自己最熟悉的社会环境,乡土资源对于学生来说特别具有亲切感。巧用乡土材料能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先辈对家乡的贡献,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中学生一般是相对固定地生活在某一地域内,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情。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适时加入乡土资源,能调动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时,可向学生出示“店口三江口惨案”的资料。1940年2月17日至21日,是这个村村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当时,日本鬼子军机侵袭三江口,炸死村民3人,炸毁房屋10余间。接着,鬼子入侵村庄,驻三江口还没来得及撤走的200余名守军与村民分别被关进塘湾、蔡家台门。翌日晨,重刑拷打,死伤甚多。19日傍晚,敌以机枪扫射在押军民,死伤百余人。20日,日军将死伤者抛入江中,整个江面都被鲜血染红。21日,日军将所剩70余人用船运往杭州,途中又打死多人——史称“三江口惨案”。通过这则资料,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我们的侵略,从身边真真实实的故事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运用乡土资源,巩固知识
  教师在平常的作业布置时,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包含乡土资源的题目,让学生在熟悉的内容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從而更加巩固知识点。如在学习“科技的重要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大唐袜业”为例,大唐袜业在提档升级改革展开后,一些规模小,设备落后的企业先后倒闭。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回答大唐实行这一改革的原因是什么。通过类似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宝库之一,犹如一汪清泉不断地滋润着历史与社会课堂,为社会课教学注入勃勃生机和活力。因此,社会课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发掘丰富的乡土资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恰当、合理地使用,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活动,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实效性,实现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黄良.历史与社会课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4).
  [2]刘泳霞.“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大唐初中311801)
其他文献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方法,要求语文教师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及“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初中生提供综合性学习的机会,优质完成单元整体教学任务。在本文中,笔者特意从引导学生明确主题,鼓励学生精读课文,放手学生自读理解,强调单元读写结合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单元整合提出了自己比较粗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有效策略;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语文是一门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的学科,但是随着学生到了高中阶段,会感觉到语文是一门颇具难度的学科,这时候学生需要学习的不是简单的字词理解,而是更深层次的语篇理解。就高中教师而言,在这一阶段也需要转换角度,打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因此,本文以此作为主线,探讨高中语文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版块,现如今国家提高了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倡素质教育,所以广大教师应该重视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以阅读学习来开阔自身视野,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当前,初中语文进行了深度改革,为了能够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教师需要加强教学实践,研究不断提升教学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成长特点,开展合理的教学措施,在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通过
摘要:高中生物教材图像系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帮助高中生在生物课程的学习中有效的识别、识会、识懂章节知识中的插图,对于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课程的高效自主学习,具有重大教育意义。鉴于此,本文以高中生物课本上的过程图知识点、例题等,提出一些有效培育塑造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典型图学习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读图能力;过程图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你善于与人相处吗?
期刊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音乐教学活动对于细节的关注和处理,用得好可以使音乐课堂高效、充满活力。笔者以小学唱歌课为例,从研究背景、关注音乐本体的细节分析与应用、音乐课授课过程中的细节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细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0-0062  一、研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中地理教材的课程编排理念、编排体系等都发生了诸多变化。为了适应高中地理教材的这些新变化,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探索与实践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新方法,以此更进一步地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益以及发展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5-0119
课题:本文是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7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立项号174420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在“停课不停学”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线上教学采用了主题式活动教学法,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源,完成自主学习主题式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把信息技术学科的信息素养内化为学生自身能力,为学生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培养成为实
摘要:中学物理教学中可以进行归类的问题较多,在过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但实际上这类问题往往具备表征问题和内涵问题两个层面的知识认知,仅通过题海训练往往只能达成对表征问题的把握,对于内涵问题往往涉及较少,以致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本文选定问题图式为教学手段,通过问题图式逐层深入的教学原理克服上述教学桎梏,以达到帮助学生深刻掌握物理問题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授课已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传授。在这样的背景要求下,初中政治趣味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手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趣味教学策略能使初中政治教学冲破传统教学的禁锢,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中笔者思考了初中政治课堂趣味教学的策略,希望提出有效的教学见解。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趣味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