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悟相彰,情浓韵美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本身就是对学生自身的感染,而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不仅仅反映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了悟,也反映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相对而言,对其他学生来讲,聆听朗读就是一次情感被唤醒,被激发的过程,也是语感不断发展的过程。语文学习是一个读悟相彰的过程:在读中体悟,在悟中丰富情感,因有感而发声,也因感情朗读而有所顿悟。
  
  一、潜心会文读中悟
  
  文章一定要读,带上自己的阅读储备边读边理解,在一遍一遍读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观念,改变、丰富或重构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
  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即调动孩子自身的语言储备、成长经历、情感体验,让孩子的心灵与文字相碰撞,让孩子去感受、体味语言文字的韵味,去理解、挖掘作者深蕴于文章中的情感,去揣摩、想象字里行间的“留白”之美。这样,孩子的情思才能与作者的情感相交融,才能产生共鸣,也为感情朗读积蓄能量。
  对于六年级课文《穷人》的学习,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形式(教师提供选项)把文章读三遍,并要求学生每读一遍都把自己有感触的地方点点画画,同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用简单的语言写下来。结果我发现孩子们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发现,其中有一个学生三次阅读的简单心得是这样写的:
  1. 桑娜真善良!文章很感人。
  2. 他们很勤劳,很穷。但我觉得他们不穷,因为他们有爱心。
  3. 文章有很多心理描写,很真实,很感人。
  还有一个学生在第三次阅读后写上这样一句话:
  为什么如此勤劳还这么穷?为什么?
  一节课下来,我很有感触,我们真的应该留给孩子们自主阅读的时间,只有孩子们自己真正潜心会文,他们的感悟才是最真实的,才是个性化的。我还发现,全班学生基本都领会了穷人的善良,这本是第二课时的重点学习内容,看了孩子们的阅读心得后我决定调整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从原来重点品味人物“善良”的思想境界改为:
  1. 从行为、品行、社会背景三个角度去品味作者笔下“穷人”的形象;
  2. 研读心理活动描写的精彩片段。
  又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孩子们对人物的特点的把握从原来的“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对名家名篇语言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很明显,学生阅读的触摸点高了。
  “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读书悟意的过程。”这话说得很精辟。读,是前提,读然后才有所悟,才能有所得。
  
  二、入情入境悟中读
  
  感情朗读之“情”从何而来?毋庸置疑,当然是来自读者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好的文章,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所谓“字字句句总关情”。但是,同样的文本,有的孩子读起来味同嚼蜡,有的孩子声情并茂,为什么?要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用心咀嚼语言文字的内涵和魅力,才能“披文入情”,才能“以声传情”。没有感受到文本之情,没有感受到作者思想的脉搏,如何生“情”?就算加以技术指导,让学生读得抑扬顿挫,那也不过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而已,不是真情。
  但是“情”存在于文本中,孩子往往难以自己深入去体会。文本能否激起孩子的情感冲突,即动情,是感情朗读的关键。而能否动情则取决于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意境之中,带领学生咀嚼、品味文章的语言、构思、意境,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情情相激,使感情朗读充满生气和真情。
  学习三年级上学期课文《盘古开天地》时,有一个句子的朗读某教师指导得很生动。
  句子是: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下面是教师的指导过程:
  教师让学生像盘古一样站起来,两手紧贴耳朵往上举,然后先男女分别读句子,再全班齐读。这时,发现有孩子的手已松开耷拉下来了,教师马上不失时机地引导:
  师:累了吧?
  生:手酸了。
  师:是累了,盘古也肯定累了,可能放下来吗?
  生:不能够,放下了天地可能又合在一起了。
  师:所以还必须——
  学生把手举高,充满力量地读句子。
  教师把话筒对准一个动词读重音的学生,及时表扬:“看得出你在用力顶着天、使劲蹬着地,而且越来越高了,好样的!”
  孩子们都坚持着,再次读书时读得更有力量和气势了。孩子们在坚持中体会到了盘古坚持不懈的精神,体会到语言的力量。
  这时,教师一连问几个一直坚持的孩子:“你累了为什么还坚持?”
  孩子们说:“如果不坚持,天就会塌下来,天地又会合在一起。”
  教师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赞扬那些坚强的“小盘古”,孩子们说:“你真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小盘古’!”
  这一下,孩子们精神倍增,脸上显出了骄傲的表情,再次齐读时读得很感人。
  好的朗读绝不仅仅是对文字本身“轻重缓急”的技术处理,而更需要深悟于文本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并把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以声传情表现出来。孩子们读得好是因为在一次次朗读中加深了对文字内涵的理解,升华了情感。
  朗读者的高明之处,并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体验所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朗读之“情”存于教材的语言表达中,显于读者内心感悟,有待我们巧妙地引导学生启动情感之门。
  
  三、一咏三叹情智升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他认为美读是“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一咏三叹”原指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说白了就是指抓住重点语句反复吟咏。让孩子真正做到与作者心灵相通,是需要反复咏叹的,特别是诗歌散文的学习,非常适合使用“一咏三叹”的朗读策略。
  对于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的学习,我先带领学生品读文章前面英子的四件童年趣事,然后与学生一起涵咏文章的中心句: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这朴素而真实的话语,有着非同凡响的魅力。它已经不仅仅是文中作者的心声,也是孩子们的心声。此时,语言的魅力已经让我们的课堂为真情所浸透,也不知是文本中作者的深情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触景生情丰富了文本。虽然作者跟小读者存在着年龄和时代的差异,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通过孩子们深情的朗读,我们聆听到了孩子们在情感上与作者的共鸣声,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波澜起伏。
  本栏责任编辑罗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醒后缺血性卒中(WUIS)的危险因素.方法 169例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治疗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WUIS组(37例)和非WUIS组(132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卒中常见危险因
微生物肥料在现代生态农业中应用前景广阔,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微生物肥料具有品种种类多、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尤其是在研制开发微生物与有机营养物质、微生物与无机营养物质的
摘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重视抓好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要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工程质量;人员素质;材料;机械设备  Abstract: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we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pa
期刊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 7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地塞米松联合氨
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以读促写,读写迁移,引导学生做到“三读三写”,以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精读名篇课文,写模仿作文    精读就是对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深入钻研,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文段的透彻理解,来全面读懂文本的一种阅读方式。精读,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再深入到字、词、句、篇等微观领域去,弄清作者写的是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其次
期刊
在现代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进行:一是多媒体历史教学;二是网络历史教学,例如网上阅读和搜索历史资料、网上历史课堂等;三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下面,我以历史选修Ⅱ第5课《美国独立战争》(岳麓版)为例,谈谈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运用音像图画等直观材料,实施再现教学    历史是过去客观存在的事实,它不可能再现、重演。我们学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这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缺乏竞争优势
目的 探究分期针刺法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
石油是一种战略资源,不但关系到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国家稳定,地区安全和政治军事安全。我国石油企业的跨国并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高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啤酒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到200年时产销量已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从全国来看,出现典型的地域格局割据特点。“企业及品牌多、规模小、竞争力低下”还是行业目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