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对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文章基于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从自学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能力培养 目标 物理教学
社会的发展、课程的改革都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强调学生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我感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目标应包括:自学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那么怎样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呢?
一、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和其它能力一样也是一种使人终身受益的重要能力,它包括阅读能力,理解概念、规律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这些自学能力都是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第一,要弄清建立概念、形成规律的物理事实的全过程;第二弄清与概念、规律有关的其它知识;第三,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规律的适用条件;第四,从质和量两方面理解定量概念(物理量),从物理意义上理解物理公式。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要通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观察后用完整的语言把看到的现象描述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一些问题,从而使观察有目的、有次序,逐步养成细致、持久的观察习惯。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包括常规仪器的使用和设备的组装能力、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能力、独立完成实验并排除故障的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分层逐步进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
三、强化过程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能力主要是指科学的抽象概括能力、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各种思维能力都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实现人类特有的活动目的。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感知的物理现象中,由表及里地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内在关系,运用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找出事物间的差异,从而建立概念,形成规律。其次在规律、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要培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推理的科学方法,增强科学思考、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再次,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创造能力,尤其要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创造性的求异思维能力,拓宽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敏捷。
总之,要变过去的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让学生在建立概念、形成规律、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重视思维过程教学,教师应做到:第一,展现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在概念教学中,应多举些学生熟知的生产、生活实例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演示等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第二,揭示定理的形成过程。运用探索发现法引导学生把定理、公式、法则再“发现”一次,必定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促发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与发展。第三,展现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在例题与习题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展示怎样联想已知的知识系统,怎样联想学过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把联想的思维过程暴露在学生面前,把受挫的过程展示出来,这样对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是大有益处的。
四、探索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指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融入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结合初中物理教材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热衷实验的心理特点,尽量让学生多做一些物理实验。
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演示实验,把演示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对于演示实验这样的直观性教学,学生的直接表现是好奇,特别是当讲到教学重点、难点处提出问题时,学生会不满足于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而是想象老师一样亲自动手试一试。教师要及时抓住机会,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动手做演示实验,通过做实验来找出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在组织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各组自行推荐一两个人给本组同学做演示实验,然后共同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实验结论之后,再在全班同学中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高级、复杂的大脑活动过程,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现代化教育的归宿和目标,虽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就一定会见到成效,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能力培养 目标 物理教学
社会的发展、课程的改革都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强调学生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我感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目标应包括:自学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那么怎样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呢?
一、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和其它能力一样也是一种使人终身受益的重要能力,它包括阅读能力,理解概念、规律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这些自学能力都是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第一,要弄清建立概念、形成规律的物理事实的全过程;第二弄清与概念、规律有关的其它知识;第三,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规律的适用条件;第四,从质和量两方面理解定量概念(物理量),从物理意义上理解物理公式。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要通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观察后用完整的语言把看到的现象描述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一些问题,从而使观察有目的、有次序,逐步养成细致、持久的观察习惯。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包括常规仪器的使用和设备的组装能力、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能力、独立完成实验并排除故障的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分层逐步进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
三、强化过程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能力主要是指科学的抽象概括能力、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各种思维能力都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实现人类特有的活动目的。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感知的物理现象中,由表及里地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内在关系,运用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找出事物间的差异,从而建立概念,形成规律。其次在规律、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要培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推理的科学方法,增强科学思考、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再次,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创造能力,尤其要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创造性的求异思维能力,拓宽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敏捷。
总之,要变过去的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让学生在建立概念、形成规律、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重视思维过程教学,教师应做到:第一,展现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在概念教学中,应多举些学生熟知的生产、生活实例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演示等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第二,揭示定理的形成过程。运用探索发现法引导学生把定理、公式、法则再“发现”一次,必定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促发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与发展。第三,展现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在例题与习题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展示怎样联想已知的知识系统,怎样联想学过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把联想的思维过程暴露在学生面前,把受挫的过程展示出来,这样对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是大有益处的。
四、探索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指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融入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结合初中物理教材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热衷实验的心理特点,尽量让学生多做一些物理实验。
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演示实验,把演示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对于演示实验这样的直观性教学,学生的直接表现是好奇,特别是当讲到教学重点、难点处提出问题时,学生会不满足于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而是想象老师一样亲自动手试一试。教师要及时抓住机会,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动手做演示实验,通过做实验来找出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在组织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各组自行推荐一两个人给本组同学做演示实验,然后共同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实验结论之后,再在全班同学中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高级、复杂的大脑活动过程,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现代化教育的归宿和目标,虽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就一定会见到成效,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