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就近入学,不得不说到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2011年6月份以来,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相继有部分打工子弟小学被关停。诚然,“打工子弟学校及幼儿园的存在,本身就是当地教育部门的失职。”而如今突如其来的“关停”行动又似乎直逼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基本权利。
当下,打工子弟学校及幼儿园的存在,本身就是当地教育部门的失职。法律规定学龄儿童享有受教育权,而“以流入地为主,以公立学校为主”的中央政策也要求流入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现在仍有10万左右的农民工子女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自6月以来,北京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等地有30多所打工子弟小学被关停或即将关停。日前,最新一批打工子弟学校遭遇封门、停水、停电,学生将被分流到政府委托的学校。家长们发现,被分配的新学校并非公办学校,一些家长认为学校距离太远,担心孩子因此失学。
可以说,接受教育是农民工子女的奶酪,而时下一些政府部门的行为使得农民工子女的这块“奶酪”似乎也很难由自己“hold住”(网络新语,意为“掌控”)。
家长:子女“就近入学”难
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收费低廉、入学就近,深得农民工的欢迎。农民工子弟学校既缓解了城市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又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弟解决了受教育难题,同时还解决了一部分老师的就业问题。
2006年,北京市掀起第一波打工子弟学校取缔高潮,经舆论质疑后,打工子弟学校还是留下来了,并且在几百所打工子弟学校中有60多所取得了民办教学资格;时隔5年,北京又一次掀起取缔关停风波,把打工子弟学校推向封口浪尖。
今夏,一场打工子弟学校“关闭潮”席卷北京。根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消息,大兴、朝阳、海淀三个区共有24所打工子弟小学面临关停或拆迁,涉及在校生1.4万余人。据官方统计,目前北京共有43.37万名打工者子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中的70%以上在公办中小学就读。其余入读自办打工子弟学校的约10万人中,有5万余人就读的学校经过官方认定。而另有4万余人所在学校没有获得办学资格,这类学校有114所。8月16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表示,在未获得办学资格的打工子弟学校中,将有20%因“学生安全和学习环境无法保障”被关停。另有20%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将尽快进行审批“转正”。剩下约40%至50%的学校,则需加大投入力度进行改造。
据当地的学生家长反映,依照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接收借读生管理的通知》,这些孩子想要入读公办校,家长必须要提供包括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在内的五份证明文件。
“我们成天在这里干活,起早贪黑的,哪里有时间回老家办这些证明?”一些农民工表示。有一直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学者透露,“据我了解,要五证齐全,不玩猫腻的话没多少农民工做得到,多数农民工子弟因此被排斥在公办校外”。此外,北京公办校由于学位紧缺,普遍存在着缴纳所谓“自愿捐款”才可就读的潜规则。据一些家长反映,最普通的公办小学要一次性交6000元。
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受教育权,谁也没有权利剥夺。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不允许任何人剥夺,更不用说是为民服务的政府,打着城市建设的旗号来剥夺公民受教育权同样也是违法的。
校长:关停行动惹人不解
在北京城的另一端,大兴区西红门镇有四所打工子弟学校被关闭,分别为田园小学、建新庄实验学校、育红小学和团河实验小学,涉及学生3000余名。“这几年来年检,每年都没说有什么问题。关停的通知对我们太突然。”田园小学校长张明瑞说。
西红门镇方面表示,此次关闭的四所学校均为在违法建筑内开办的未经审批的学校,房屋、消防、校车、食品安全等方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出于对学生安全考虑,才给予关停。但学校方面认为官方的说法站不住脚。2006年,大兴区房屋安全鉴定站对田园小学房屋做出过安全鉴定,认定房屋符合安全标准,可以使用。2008年之后,四所学校均按政府相关要求,耗资数十万元进行了加固,达到了抗8级地震的要求。育红学校还为大多数教室装上了空调,这在打工子弟学校中极为少见。田园小学还在校舍改造之后安装了报警器,“一旦有火灾等情况,一按键就可以报警”。
对于食品安全,张明瑞拿出了一份大兴区卫生局发放的餐饮服务许可证。这份许可证有效期为2010年9月13日至2013年9月12日,类别为食堂(最大共餐人数200人)。此外,田园小学的食堂还拥有一块北京市卫生局颁发的“食品安全等级B级单位”的牌匾。根据餐饮行业的分级标准,A级为示范单位,B级为规范单位,C级为合格单位,D级为不合格单位。
而大兴区教委2010年5月出具的一份证明显示:建新庄实验学校是一所规范的“流动人口自办学校”。学校里的各种展板亦表明,大兴区和西红门镇教育部门的负责人曾多次视察学校,并给予高度评价。建新庄实验学校还曾取得镇教委评选的“教学质量优胜学校”称号,镇教委主任赵永生亲自为其颁发证书。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海淀区红星小学,红星小学因办学质量好,多次被区教育部门称为打工子弟学校当中的示范校。2006年时,该校长谢振清曾有放弃办学的想法,当时区教委相关人士还要求她继续办下去,以解决更多孩子的入学问题。
如此看来,北京在取缔、关停打工子弟学校之后,不能很好分流农民工子女,不仅频出“赞助费”丑闻,更是把“五证”提高到“七证”。这些所谓措施不但没有让农民工子女得到很好的安置,反而把一些农民工子女逼向失学边缘,使教育部门“让每一个农民工子女都有学上”的承诺面临落空的尴尬境地。
外界:关停学校有失妥贴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曹景行点评到:在北京,有一批民办农民子弟兵学校将被关闭。显然,对这些学生以及他们的家庭产生了很大问题。关闭农民工子弟学校,并不是公平的做法。对这样不合格的学校,在过去几年中,为什么政府不能够帮着它们通过审查?甚至有些公有学校资源过剩,能不能够把这些资源借给民办学校,而不是简单将其解散,农民工子弟能不能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未来能不能稳定和发展。
王石川在《每关闭一所学校,就可能增加一所监狱》一文中这样谈到:作家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无独有偶,马克•吐温也说,“你每关闭一所学校,你就必须开设一座监狱。”两人的指向明确无误,让适龄孩子读书,接受完整的教育,他们才能学有所成,起码有可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公民,而不至于走入歧途。这样的道理,相关部门不会不懂,为何非要拆掉打工子弟学校?……对于农民工子弟来说,他们的愿望很卑微,无非需要一个安稳的读书环境。正如新东方主要创始人徐小平所称,“今日中国,最缺乏合理教育资源的是什么人?是数千万民工子弟。数千万民工子弟,如果他们没有学可上,流落街头,或者早早就尾随他们父母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这个社会永远不会和谐,事实上只会越来越紧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一份来自广东三大监狱的调查显示,八成犯罪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幼年时留守农村无人看管。换言之,他们年少时曾是留守儿童。这委实令人心惊。
张梁在《“飘飞的蒲公英”不能没有“春天”》的评论中讲到,城市里的打工子弟常常被比作为“飘飞的蒲公英”,打工子弟学校就是他们的“春天”,而在教育部门眼里,却是非法办学的“山寨校”。“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温总理视察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时在黑板上写下的一句话。这些“飘飞的蒲公英”,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是尴尬的“城市边缘人”,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不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只有城市才有的优质教育。他们是“祖国流动的花朵”,只能在资源匮乏的打工子弟学校获得非常有限的教育。即使这样,政府仍然一直在酝酿要关停它们,拆除它们,彻底取缔它们。“飘飞的蒲公英”们唯一的课堂,“只余下一地瓦砾”;“幼儿园部也面临拆迁,孩子嘟着嘴不知明天还有没有书读”。
审视这次事件,政府在取缔或关停农民工子弟学校之后,就应做好农民工子弟上学的后续安置。须知,取缔、关停农民工子弟学校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关乎到农民工子弟入学的问题,还影响到老师的再就业、学校举办者的补偿等问题。因此,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兼顾,搞好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整治和取缔工作。可以在保障所有打工子弟义务教育求学的前提下,关停办学质量差、不合格的打工子弟学校;在取缔部分不合格、不规范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后,应及时采取就近的办法,分流农民工子弟入学;可以制定政策使原先有一定实力的民营打工子弟学校转变为非营利性学校,由政府给所有登记入学的孩子经费补贴,并在师资方向给予补贴。同时,政府还要给予相应相关配套政策,鼓励一些公益组织兴办非营利学校。(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财经》、荆楚网、中广网整理)(责任编校:龙毅)
链接:
教育部:不能因拆迁导致随迁子女失学
2011-2012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在即,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网站于9月15日公布一项通知强调,“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导致随迁子女失学”。通知如下:
1.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有学上。要通过积极扩大公办教育资源、购买民办学位等渠道,落实好“两为主”政策,确保所有符合输入地政府规定条件的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导致随迁子女失学。
2.确保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到位。要把随迁子女義务教育列入输入地教育经费支出,按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标准,及时足额向接收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和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拨付办学经费。中央拨付的专项奖励资金要用于随迁子女较多的地区和学校。
3.确保随迁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一律免收学杂费,不得加收借读费。要将家庭经济困难的随迁子女纳入资助范围,确保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4.对以接收随迁子女为主的学校进行帮扶。要对以接收随迁子女为主的学校,在经费、师资、管理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对尚未完成规范工作的随迁子女教育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进行改造或撤并,并妥善安置学生转学。
5.对随迁子女就学工作进行专项督查。要在开学后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将督查结果作为今年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
当下,打工子弟学校及幼儿园的存在,本身就是当地教育部门的失职。法律规定学龄儿童享有受教育权,而“以流入地为主,以公立学校为主”的中央政策也要求流入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现在仍有10万左右的农民工子女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自6月以来,北京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等地有30多所打工子弟小学被关停或即将关停。日前,最新一批打工子弟学校遭遇封门、停水、停电,学生将被分流到政府委托的学校。家长们发现,被分配的新学校并非公办学校,一些家长认为学校距离太远,担心孩子因此失学。
可以说,接受教育是农民工子女的奶酪,而时下一些政府部门的行为使得农民工子女的这块“奶酪”似乎也很难由自己“hold住”(网络新语,意为“掌控”)。
家长:子女“就近入学”难
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收费低廉、入学就近,深得农民工的欢迎。农民工子弟学校既缓解了城市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又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弟解决了受教育难题,同时还解决了一部分老师的就业问题。
2006年,北京市掀起第一波打工子弟学校取缔高潮,经舆论质疑后,打工子弟学校还是留下来了,并且在几百所打工子弟学校中有60多所取得了民办教学资格;时隔5年,北京又一次掀起取缔关停风波,把打工子弟学校推向封口浪尖。
今夏,一场打工子弟学校“关闭潮”席卷北京。根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消息,大兴、朝阳、海淀三个区共有24所打工子弟小学面临关停或拆迁,涉及在校生1.4万余人。据官方统计,目前北京共有43.37万名打工者子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中的70%以上在公办中小学就读。其余入读自办打工子弟学校的约10万人中,有5万余人就读的学校经过官方认定。而另有4万余人所在学校没有获得办学资格,这类学校有114所。8月16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表示,在未获得办学资格的打工子弟学校中,将有20%因“学生安全和学习环境无法保障”被关停。另有20%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将尽快进行审批“转正”。剩下约40%至50%的学校,则需加大投入力度进行改造。
据当地的学生家长反映,依照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接收借读生管理的通知》,这些孩子想要入读公办校,家长必须要提供包括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在内的五份证明文件。
“我们成天在这里干活,起早贪黑的,哪里有时间回老家办这些证明?”一些农民工表示。有一直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学者透露,“据我了解,要五证齐全,不玩猫腻的话没多少农民工做得到,多数农民工子弟因此被排斥在公办校外”。此外,北京公办校由于学位紧缺,普遍存在着缴纳所谓“自愿捐款”才可就读的潜规则。据一些家长反映,最普通的公办小学要一次性交6000元。
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受教育权,谁也没有权利剥夺。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不允许任何人剥夺,更不用说是为民服务的政府,打着城市建设的旗号来剥夺公民受教育权同样也是违法的。
校长:关停行动惹人不解
在北京城的另一端,大兴区西红门镇有四所打工子弟学校被关闭,分别为田园小学、建新庄实验学校、育红小学和团河实验小学,涉及学生3000余名。“这几年来年检,每年都没说有什么问题。关停的通知对我们太突然。”田园小学校长张明瑞说。
西红门镇方面表示,此次关闭的四所学校均为在违法建筑内开办的未经审批的学校,房屋、消防、校车、食品安全等方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出于对学生安全考虑,才给予关停。但学校方面认为官方的说法站不住脚。2006年,大兴区房屋安全鉴定站对田园小学房屋做出过安全鉴定,认定房屋符合安全标准,可以使用。2008年之后,四所学校均按政府相关要求,耗资数十万元进行了加固,达到了抗8级地震的要求。育红学校还为大多数教室装上了空调,这在打工子弟学校中极为少见。田园小学还在校舍改造之后安装了报警器,“一旦有火灾等情况,一按键就可以报警”。
对于食品安全,张明瑞拿出了一份大兴区卫生局发放的餐饮服务许可证。这份许可证有效期为2010年9月13日至2013年9月12日,类别为食堂(最大共餐人数200人)。此外,田园小学的食堂还拥有一块北京市卫生局颁发的“食品安全等级B级单位”的牌匾。根据餐饮行业的分级标准,A级为示范单位,B级为规范单位,C级为合格单位,D级为不合格单位。
而大兴区教委2010年5月出具的一份证明显示:建新庄实验学校是一所规范的“流动人口自办学校”。学校里的各种展板亦表明,大兴区和西红门镇教育部门的负责人曾多次视察学校,并给予高度评价。建新庄实验学校还曾取得镇教委评选的“教学质量优胜学校”称号,镇教委主任赵永生亲自为其颁发证书。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海淀区红星小学,红星小学因办学质量好,多次被区教育部门称为打工子弟学校当中的示范校。2006年时,该校长谢振清曾有放弃办学的想法,当时区教委相关人士还要求她继续办下去,以解决更多孩子的入学问题。
如此看来,北京在取缔、关停打工子弟学校之后,不能很好分流农民工子女,不仅频出“赞助费”丑闻,更是把“五证”提高到“七证”。这些所谓措施不但没有让农民工子女得到很好的安置,反而把一些农民工子女逼向失学边缘,使教育部门“让每一个农民工子女都有学上”的承诺面临落空的尴尬境地。
外界:关停学校有失妥贴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曹景行点评到:在北京,有一批民办农民子弟兵学校将被关闭。显然,对这些学生以及他们的家庭产生了很大问题。关闭农民工子弟学校,并不是公平的做法。对这样不合格的学校,在过去几年中,为什么政府不能够帮着它们通过审查?甚至有些公有学校资源过剩,能不能够把这些资源借给民办学校,而不是简单将其解散,农民工子弟能不能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未来能不能稳定和发展。
王石川在《每关闭一所学校,就可能增加一所监狱》一文中这样谈到:作家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无独有偶,马克•吐温也说,“你每关闭一所学校,你就必须开设一座监狱。”两人的指向明确无误,让适龄孩子读书,接受完整的教育,他们才能学有所成,起码有可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公民,而不至于走入歧途。这样的道理,相关部门不会不懂,为何非要拆掉打工子弟学校?……对于农民工子弟来说,他们的愿望很卑微,无非需要一个安稳的读书环境。正如新东方主要创始人徐小平所称,“今日中国,最缺乏合理教育资源的是什么人?是数千万民工子弟。数千万民工子弟,如果他们没有学可上,流落街头,或者早早就尾随他们父母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这个社会永远不会和谐,事实上只会越来越紧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一份来自广东三大监狱的调查显示,八成犯罪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幼年时留守农村无人看管。换言之,他们年少时曾是留守儿童。这委实令人心惊。
张梁在《“飘飞的蒲公英”不能没有“春天”》的评论中讲到,城市里的打工子弟常常被比作为“飘飞的蒲公英”,打工子弟学校就是他们的“春天”,而在教育部门眼里,却是非法办学的“山寨校”。“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温总理视察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时在黑板上写下的一句话。这些“飘飞的蒲公英”,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是尴尬的“城市边缘人”,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不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只有城市才有的优质教育。他们是“祖国流动的花朵”,只能在资源匮乏的打工子弟学校获得非常有限的教育。即使这样,政府仍然一直在酝酿要关停它们,拆除它们,彻底取缔它们。“飘飞的蒲公英”们唯一的课堂,“只余下一地瓦砾”;“幼儿园部也面临拆迁,孩子嘟着嘴不知明天还有没有书读”。
审视这次事件,政府在取缔或关停农民工子弟学校之后,就应做好农民工子弟上学的后续安置。须知,取缔、关停农民工子弟学校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关乎到农民工子弟入学的问题,还影响到老师的再就业、学校举办者的补偿等问题。因此,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兼顾,搞好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整治和取缔工作。可以在保障所有打工子弟义务教育求学的前提下,关停办学质量差、不合格的打工子弟学校;在取缔部分不合格、不规范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后,应及时采取就近的办法,分流农民工子弟入学;可以制定政策使原先有一定实力的民营打工子弟学校转变为非营利性学校,由政府给所有登记入学的孩子经费补贴,并在师资方向给予补贴。同时,政府还要给予相应相关配套政策,鼓励一些公益组织兴办非营利学校。(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财经》、荆楚网、中广网整理)(责任编校:龙毅)
链接:
教育部:不能因拆迁导致随迁子女失学
2011-2012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在即,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网站于9月15日公布一项通知强调,“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导致随迁子女失学”。通知如下:
1.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有学上。要通过积极扩大公办教育资源、购买民办学位等渠道,落实好“两为主”政策,确保所有符合输入地政府规定条件的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导致随迁子女失学。
2.确保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到位。要把随迁子女義务教育列入输入地教育经费支出,按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标准,及时足额向接收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和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拨付办学经费。中央拨付的专项奖励资金要用于随迁子女较多的地区和学校。
3.确保随迁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一律免收学杂费,不得加收借读费。要将家庭经济困难的随迁子女纳入资助范围,确保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4.对以接收随迁子女为主的学校进行帮扶。要对以接收随迁子女为主的学校,在经费、师资、管理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对尚未完成规范工作的随迁子女教育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进行改造或撤并,并妥善安置学生转学。
5.对随迁子女就学工作进行专项督查。要在开学后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将督查结果作为今年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