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问题,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重视情感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做法,旨在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重视 情感培养 提高 教学效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以培养呢?我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通过导入,诱发情感
一堂课的成败很大因素在于导入新课是否得当。老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图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我在执教《大海睡了》这一篇课文时,运用“谈话激趣,范读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能说一说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吗?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开始就调动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经验,让他们畅谈对大海的感受,从而引发对“夜晚的大海是怎么样的”的探究欲望,激发其阅读课文的兴趣;紧接着描述:一望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浪花翻滚,气势大极了,那么,同学们想看看深夜里熟睡的大海吗?出示深夜的大海图并配乐范读课文。这样,月光下宁静的大海画面、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以及那声情并茂的范读就为学生感受大海夜晚的美创设了情境,从而很自然地揭题——《大海睡了》。
二、通过朗读,体会情感
朗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个体角度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我引导学生在理解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物美、情感美。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体会“景美”、“情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抒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三、推敲词句,触发感情
教师抓作品关键词句加以描绘渲染,学生便能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就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学生在读飞机遇险前正常飞行的两句话时,我启发学生体会乘飞机的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当读到飞机遇险的句子,启发学生体会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面对危险,周恩来同志是如何表现的?我又引导学生从“立刻”、“摇摆不定”、“几步跨到”、“马上解下”、“给小杨眉背上”这一系列词语中,领悟出周恩来同志在生死攸关之际,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可贵精神。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小杨眉当时的内心想法,感受周恩来同志对少年儿童的关爱,深切体会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通过想象,激发情感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场所。比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抓住“草美”让学生找自己喜爱的句子默读,欣赏草塘之大、草海之绿,其中教师抓住“欢笑”、“翻滚”、“涌”让学生说说在你的脑海中,草塘中的草像什么?之后又让学生听教师配乐读,闭眼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兴致更浓了,在他们的描述中有风声、有鸟影、有花香,完全是个生机盎然,摇曳多姿的草塘。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根据课文中描写的草塘春、夏、冬三季的景色,想象草塘的秋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2、如果有机会去北大荒的草塘,你准备选择什么季节去?为什么?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一幅草塘秋季的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通过表演,丰富情感
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孩子们爱动的天性、爱表演的欲望,将文章重点内容的部分改编成一个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中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一教师在教学《夏夜多美》这一篇课文时,在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该教师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教师扮演睡莲姑姑,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小角色,如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儿、旁白。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全班学生都参与了教学活动,因此,学生对朗读非常感兴趣,从读中感悟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从而接受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综合训练,迁移感情
(一)口头“说”、“听”作文。
“说”作文,即安排学生讲述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有趣、有意义的人和事,“听”作文则是让小听众讲出小作者的作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或讲了什么道理。
(二)适时进行仿写、续写。
指导学生读懂所模仿的课文片断或篇章。教师不光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文章的内容)、还知道了为什么写(表达的思想),这样学生就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会了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对学生进行了价值观的培养,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
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有意义的人或事都可作为日记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写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
总之,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有其巨大作用,它一经与思维相统一,与其他心理因素有机和谐融为一体,一定能促使学生智能结构优化。
(作者单位:汉中市汉台区南关小学)
编辑 尹冉
[关键词]重视 情感培养 提高 教学效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以培养呢?我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通过导入,诱发情感
一堂课的成败很大因素在于导入新课是否得当。老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图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我在执教《大海睡了》这一篇课文时,运用“谈话激趣,范读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能说一说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吗?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开始就调动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经验,让他们畅谈对大海的感受,从而引发对“夜晚的大海是怎么样的”的探究欲望,激发其阅读课文的兴趣;紧接着描述:一望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浪花翻滚,气势大极了,那么,同学们想看看深夜里熟睡的大海吗?出示深夜的大海图并配乐范读课文。这样,月光下宁静的大海画面、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以及那声情并茂的范读就为学生感受大海夜晚的美创设了情境,从而很自然地揭题——《大海睡了》。
二、通过朗读,体会情感
朗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个体角度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我引导学生在理解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物美、情感美。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体会“景美”、“情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抒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三、推敲词句,触发感情
教师抓作品关键词句加以描绘渲染,学生便能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就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学生在读飞机遇险前正常飞行的两句话时,我启发学生体会乘飞机的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当读到飞机遇险的句子,启发学生体会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面对危险,周恩来同志是如何表现的?我又引导学生从“立刻”、“摇摆不定”、“几步跨到”、“马上解下”、“给小杨眉背上”这一系列词语中,领悟出周恩来同志在生死攸关之际,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可贵精神。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小杨眉当时的内心想法,感受周恩来同志对少年儿童的关爱,深切体会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通过想象,激发情感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场所。比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抓住“草美”让学生找自己喜爱的句子默读,欣赏草塘之大、草海之绿,其中教师抓住“欢笑”、“翻滚”、“涌”让学生说说在你的脑海中,草塘中的草像什么?之后又让学生听教师配乐读,闭眼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兴致更浓了,在他们的描述中有风声、有鸟影、有花香,完全是个生机盎然,摇曳多姿的草塘。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根据课文中描写的草塘春、夏、冬三季的景色,想象草塘的秋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2、如果有机会去北大荒的草塘,你准备选择什么季节去?为什么?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一幅草塘秋季的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通过表演,丰富情感
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孩子们爱动的天性、爱表演的欲望,将文章重点内容的部分改编成一个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中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一教师在教学《夏夜多美》这一篇课文时,在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该教师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教师扮演睡莲姑姑,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小角色,如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儿、旁白。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全班学生都参与了教学活动,因此,学生对朗读非常感兴趣,从读中感悟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从而接受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综合训练,迁移感情
(一)口头“说”、“听”作文。
“说”作文,即安排学生讲述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有趣、有意义的人和事,“听”作文则是让小听众讲出小作者的作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或讲了什么道理。
(二)适时进行仿写、续写。
指导学生读懂所模仿的课文片断或篇章。教师不光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文章的内容)、还知道了为什么写(表达的思想),这样学生就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会了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对学生进行了价值观的培养,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
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有意义的人或事都可作为日记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写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
总之,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有其巨大作用,它一经与思维相统一,与其他心理因素有机和谐融为一体,一定能促使学生智能结构优化。
(作者单位:汉中市汉台区南关小学)
编辑 尹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