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英语教学也是这样。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反思;无论是教学环境的布置,还是教学氛围的营造;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情境的创造等,都应该是新颖和别致的。
【关键词】英语 教学 创新 环境 情节 设计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困扰着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本来是一门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很强而又极富情感的学科,但多年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英语教学拖入了枯燥、乏味、毫无情趣和生机,甚至使学生厌学的境地。如何引导初中新生学习英语,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避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两极分化,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新编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及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抓住学生心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学生稚气未脱,对英语也有好奇心理。在课堂上他们往往具有双重心态:一方面他们羡慕教师,渴望自己也能讲上几句;另一方面却又羞于开口,于是我们就根据每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了一些饶有趣味的游戏活动,其素材源于现实生活,内容新颖、形式多变。如:“询问时间”,“请求帮助”,“数数”,“吆喝”等等。这些游戏,将教学内容在轻松的气氛中自然地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理解语义,然后模仿,跟读。这样,既可以消除紧张心理,又满足学生好奇、好动、好乐、好玩的心理发展需要,从而促进了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方面的转变。
二、运用情景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中学生爱幻想,兴趣广泛,对新事物最敏感,也容易接受。根据教材结合实际创造更真实的交际环境,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既感兴趣又是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英语词汇带入课堂语言训练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又增强了教学的情境性、直观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要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听、说、读、写、演、唱、画”这样的寓教于乐的新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敢于主动发问,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笔者曾安排每节课前五分钟都有“on Duty”和 ”Free talk”训练,值日生要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这种形式上训练听、说和直接利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一种有效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四、以优带差,全面提高
课堂上的45分钟时有限的,为了使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避免课堂内外脱节,笔者按学生学习情况分成若干小组,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得到教师的帮助,课外还可以得到程度好的同学的帮助,这样就使得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课外得以延续,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心理学家奥托说过: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为了使学生在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要彻底改变以前那种高分低能、学成“哑巴式英语”的状况,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下功夫。
五、致力课改,勇于创新
近几年我在英语课教学中,开始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渗透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三自一导”教学法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始了从传统的“师问”向“自问”的转变,实施了“读--思--议--悟”的教改实验,初步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和教师问、学生说的“满堂问”教学模式。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里的“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会问”。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质疑、自问自答、我问你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这里“师问”不是问“问题”,而是以问促思,以问拨难,以问促问,学生在思中读,在读中思,在思中议,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学英语的兴趣明显提高,学得也比较轻松。
总而言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只要对英语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富有创新精神,处处留心,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想办法就能让学生爱学习英语,学好英语。陶行知先生写有一首诗:“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学微积分/才记得他们是你多年的小学生。”就让陶行知先生的诗,做为我此篇拙文的小结吧!愿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英语 教学 创新 环境 情节 设计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困扰着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本来是一门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很强而又极富情感的学科,但多年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英语教学拖入了枯燥、乏味、毫无情趣和生机,甚至使学生厌学的境地。如何引导初中新生学习英语,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避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两极分化,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新编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及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抓住学生心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学生稚气未脱,对英语也有好奇心理。在课堂上他们往往具有双重心态:一方面他们羡慕教师,渴望自己也能讲上几句;另一方面却又羞于开口,于是我们就根据每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了一些饶有趣味的游戏活动,其素材源于现实生活,内容新颖、形式多变。如:“询问时间”,“请求帮助”,“数数”,“吆喝”等等。这些游戏,将教学内容在轻松的气氛中自然地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理解语义,然后模仿,跟读。这样,既可以消除紧张心理,又满足学生好奇、好动、好乐、好玩的心理发展需要,从而促进了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方面的转变。
二、运用情景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中学生爱幻想,兴趣广泛,对新事物最敏感,也容易接受。根据教材结合实际创造更真实的交际环境,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既感兴趣又是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英语词汇带入课堂语言训练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又增强了教学的情境性、直观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要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听、说、读、写、演、唱、画”这样的寓教于乐的新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敢于主动发问,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笔者曾安排每节课前五分钟都有“on Duty”和 ”Free talk”训练,值日生要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这种形式上训练听、说和直接利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一种有效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四、以优带差,全面提高
课堂上的45分钟时有限的,为了使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避免课堂内外脱节,笔者按学生学习情况分成若干小组,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得到教师的帮助,课外还可以得到程度好的同学的帮助,这样就使得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课外得以延续,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心理学家奥托说过: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为了使学生在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要彻底改变以前那种高分低能、学成“哑巴式英语”的状况,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下功夫。
五、致力课改,勇于创新
近几年我在英语课教学中,开始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渗透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三自一导”教学法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始了从传统的“师问”向“自问”的转变,实施了“读--思--议--悟”的教改实验,初步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和教师问、学生说的“满堂问”教学模式。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里的“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会问”。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质疑、自问自答、我问你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这里“师问”不是问“问题”,而是以问促思,以问拨难,以问促问,学生在思中读,在读中思,在思中议,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学英语的兴趣明显提高,学得也比较轻松。
总而言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只要对英语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富有创新精神,处处留心,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想办法就能让学生爱学习英语,学好英语。陶行知先生写有一首诗:“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学微积分/才记得他们是你多年的小学生。”就让陶行知先生的诗,做为我此篇拙文的小结吧!愿与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