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室内设计与室内景观视觉价值联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内景观是建筑内部的庭园景观,是现代建筑与庭园设计的完美结合,是人们生活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景观引入室内,可以获得与自然界异曲同工的美丽景色。山石、水景、植物和室内装饰形成空间美、时间美、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便成了室内设计做了点睛之笔。从现代禅宗庭园,从园合庭园到温室庭园。室内景观包括现代禅宗庭园、空中庭园、围合庭园及温室庭园等。在欧洲、美洲以及亚洲,造园艺术在室内空章中的创新运用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关键词:室内设计 景观 联系
  
  一、 突出视觉中心作用
  室内景观的视觉中心点作用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一个室内空间整体环境协调而得体的室内中心景观,是室内设计中众人瞩目的焦点,代表了这个空间的形象,提高了室内环境的品质和价值。如果说一个标志建筑是一坐城市的名片,那么室内的中心景观就是这个室内空间的名片。
  石景是一种抽象化了的雕塑,它更具有一种内涵,一种点缀、装饰,重要的是人赋予了它一种象征、一种精神、一种风俗、一种气节。并在园林中扮演一种艺术文化的角色,在庭园中它是镇园之石,在中堂大厅是古玩佳品,体现了主人的情趣爱好。在盆景中一块奇石就成了咫尺千里的风景。石头更是诗人、画家吟颂和表现的题材,无生命的顽石在东方的文人雅士眼中,有着极高的审美意识,他们能从石峰造形的跌荡起伏中领悟到它的美学价值。
  雕塑作为的中心景观为室内空间增添人文与艺术品位,在静态空间中往往可以成为视觉中心,让人沉思和体会。雕塑自身给予人们美的感受之外,还依赖于雕塑自身的形式和置放的环境,雕塑作品在室内环境中的功能一是点缀,二是点题。只有优美的环境,雕塑的形式才能令人产生美感,长期置身于这种艺术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雕塑家应在努力适应环境的同时强调和突出自我的个性特征,挖掘材料的美,结合具体的环境功能,集知识、艺术、趣味于一体,成为虚实空间与意念想象并存的實体。使雕塑在园林中随处可见,成为园中的点睛之笔,形成美的焦点。
  植物中心景观用植物通过单株、从植、组合盆载、花坛等形式形成重点装饰的主景造型。动感十足的水景常常是空间中人们驻足观赏、赞叹品位的对象。以水景作为视觉中心,能使空间充满生活乐趣。大型综合性景观,既可以创造出唯美的,也可以是实用与审美巧妙结合的。
  二、调和界面作用
  室内景观在人为控制的室内环境中艺术而科学地将富于生命力的室内植物及相关附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具有美学感染力,功能完善洋溢着自然风情的空间环境。在我国植物的室内装饰亘古有之,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提高,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不断提高。现代的钢筋混泥土建筑为人们使用功能的同时,也使空间显得冷漠,缺乏人性。坚硬的建筑界面和构件让人敬而远之。创造具有亲和感的空间,就得运用室内景观柔化内界面和建筑构件。室内植物景观比起一般的室内装饰品更有生气、更有活力、更能使内部环境有动感,它姿态万千、能从色彩、质地、形态等方面与建筑实体、家具和设备形成对比,以其特有的自然美增强内部环境的表现力。室内绿化对环境的美化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绿化植物本身的美——色彩、形态、 气味等,室内绿色植物材料具有形体美、线条美、色彩美和生命美的特征;二是植物通过不同的组合与室内环境有机结合,从形态 、质感 、色彩和空间产生的美化效果。室内的盆栽、插花、盆景等既美化了居室又提高了居室的品位,更显示居室主人的品格和情操,使居室生机盎然,充满情趣。
  三、组合空间、屏蔽败景作用
   室内景观通常用来变换室内空间,常有如下几种方法:分割空间即在设计中常以绿篱、花台等分割大空间,这种分割方法比采用隔墙、隔断更灵活,还能同时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室内景观布置对室内空间进行再组织使各部分既保持其功能特点又不失整体空间的完整性。利用景观沟通空间即绿化可以成为联系空间的纽带,使相邻的空间相互沟通,如可通过植物配置将两个不同功能的空间互相沟通、互相渗透即利用绿化扩大空间的尺度感,如将室内景观引入室内使室内空间含有自然界外部空间的成分,这样不仅有利于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同时还能借助绿化使室内外景色互渗互借扩大室内空间感。填充空间即室内的角落较难处理,但这些角落可以用室内景观绿化来填充,这样不仅使空间更充实,还能打破墙角的生硬感,更使墙角等难以利用的空间富有生气,使空间景象焕然一新。
  四、背景衬托作用
  在室内空间中,植物和水体要素可以作为场景的背景,在视觉上起到美观和衬托气疯的作用。植物宜选用质感细腻、枝叶紧密的观赏植物,如:竹、塔柏等形成绿色背景;水体幕墙可以柔滑界面,同事也可以形成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和背景音乐。
  结束语
  室内景观作为景观体系的一部分,其设计原理来自景观最普遍、最基本的设计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景观上的反映。这种对于人与自然的认识所形成的哲学观,是景观设计的原理。现代室内景观设计是在室内空间中将景观设计的原理与室内的环境相结合的具体运用。
   室内景观设计相对于其他行业设计,无论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发展上比较滞后的领域:从艺术角度来说,它缺乏完整系统的设计理论指导;从技术角度来说,它缺乏明确的设计标准和结果评判标准。再加上室内景观配置特有的生态问题和时空变化等特性。它们无疑都将增加室内景观配置设计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会增加室内景观配置设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室内景观设计中存在一些基本的设计流程乃至设计程序,它们可以用来减少室内景观配置设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增加设计结果的可判定性。同时还可一定程度地增加设计工作的系统性,有序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系统质量保障能力。
  
  参考书目:
  沈渝德 秦晋川《室内景观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游戏教学的目的性、启发性、创造性、适龄性等七个方面探讨让 “游戏”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游戏教学;英语课堂    游戏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它符合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学生乐于接受,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游戏辅助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游戏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
【摘 要】经过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运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所接受的信息,信息的传递方式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就容易接受,兴趣就浓
听课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业务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听课教师要科学地分析所听课的水平,并给予正确的评价,对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思想的完善、教学特色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听课的目的所在。   而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较强,学习时要求学生动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意将物理
【摘 要】本文针对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引领农村孩子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让农村孩子逐步迈入一个快乐的阅读殿堂,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孩子 快乐阅读 引领工作  一、农村地区孩子的阅读现状  在广大农村地区,孩子们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概括来说主要有三:一是孩子们没有书读,而是孩子们不会读书,三是孩子们无心读书。没有书读是因为农村地区相对来说比较贫困,书籍
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更是个离不开合作的时代。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自下而上发展的必备品质。培养现代公民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基础教育责无旁贷,小学教学应该为合作学习搭建舞台。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想,教师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下面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对教学而言,合作意味着交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构建,它不仅是
摘要:在初中英语“口语”训练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实物、图片等进行辅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造浓语言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愿望;把握直观教学,夯实学生“能说”的基础;加强学唱训练,提升学生“说好”的能力。  关键词:媒体;初中英语;“口语”训练    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若能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实物、图片等进行辅助教学,有效利用其直观
《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了,无论是家庭的、学校的、还是社会的,丰富的生活为他们的习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树立生活的大作文观,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描述生活展示美,使生活这谭水真正成为他们习作的源泉。  一、在生活中学会观察——
小学数学练习课,就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智力并提高各种思维能力而精心设计的一种课。在新课标理念的倡导下,许多老师都很注重数学新授课的教学,但却忽视了数学练习课的教学。不少教师练习课教学的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此,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就怎样
我国教育由知识型向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对创新教育的呼唤。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目前中小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异常迫切。这里就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一、 引导主动参与学习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
【摘 要】本篇论文就从小说中的议论以及作家在典型化的细节描写之后的理性生发、人物的精神世界、作品的史诗性质和大自然的描写等几个方面浅要分析理性色彩在作品中的体现,以期能获得对张贤亮作品内容的更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理性 典型化 理性世界 时代风骨  张贤亮在《小说的辩证法》一文中,这样阐释理性在作品中的作用:“艺术家所选择的某对象的理性不仅是艺术家所意识到的和受到感动的,他对其本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