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撑下的地理教学研究热点探析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0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对CNKI数据库中技术支撑下的地理教学研究相关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利用Bicomb软件和SPSS软件绘制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结果显示:近年来,国内技术支撑下的地理教学研究热点集中于五大领域,即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有效整合研究、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研究、建构主义视角下地理教学模式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技术支撑下的地理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分析发现,教育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理念正发生质的转变,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同时,还存在一些研究盲点有待进一步挖掘。
  关键词:教育技术;地理教学;研究热点;共词分析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新技术、新媒体不断涌现,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革新着教育环境、丰富已有的教学手段。在大教育环境的推动下,我国的教育实践者纷纷投入到技术支撑的教学研究中。就地理学科而言,将教育技术运用于辅助地理教学的研究层出不穷,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更好地把握技术支撑下的教学领域的发展轨迹与趋势,了解国内技术支撑下的地理教学的研究聚焦点,探索如何促进我国地理教学研究与实践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需要。因此,对我国近年来技术支撑下的地理教学研究现状进行客观地梳理,归纳其主要研究领域和热点,反思并描绘未来可能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地理教育研究热点分析,往往是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经过研究者的加工,从大量文献中筛选出相对重要文献,再对研究主题做主观判断和解释。这样的工作不仅耗时耗力,不同学者研究同一主题时,因站立角度和主观判断差异,往往选取的文献有很大出入,结论也难以得到重复验证。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传统的文献梳理方法来捕捉某一领域的发展脉络愈加困难。因此,采用科学知识图谱理论中共词分析方法,以期用更直观的形式客观展示近年来国内技术支撑下的地理教学研究成果,并加以评析。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硕博士研究生作为地理教育研究的新生力量,其学位论文具有研究内容完整性和研究方向先导性的特征。故选取中国知网中“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以“地理教学 技术”和“地理教育 技术”为主题精确检索,在人工排除与筛选后,共检索到205篇相关学位论文。此外,一般而言“核心期刊”中收录的论文质量较高、题录信息较规范,其研究成果在该领域中的认可度也更高。故又以中国知网中的“核心期刊”作为数据源,采用同样的检索条件,共检索出34篇相关期刊论文。综上,本文以239篇符合要求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运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对国内技术支撑下的地理教学研究论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处理(图1),对各步骤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在二维坐标图上直观呈现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及分布情况,分析得出近年来国内技术支撑下的地理教学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3.数据处理
  不同作者对同一研究主题选取的关键词可能有略微差异,出现“同义不同词”现象等。为了减小统计误差、更有效地挖掘数据信息,在进行高频关键词统计之前,有必要对原始关键词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同义词、近义词合并为统一关键词,如将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辅助手段”合并为“多媒体技术”等;二是拆分长关键词,如将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拆分为“多媒体技术”和“地理教学”两个关键词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频关键词分析
  研究对象239篇文献中共含有952个关键词。综合考虑样本总数、词频累计比重等方面,将关键词出现频次大于或等于8次作为筛选高频关键词的条件,结果共得到19个高频关键词(表1)。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19个高频关键词总呈现频次占关键词出现总频次的43.8025%,符合知识图谱数据研究的标准,同时数据表明近年来技术支撑下的地理教学研究方向较为集中。
  2.矩阵构建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探寻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用Bicomb软件对19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生成共现矩阵(表2)。其中,“1”指该文献的关键词中含有此关键词,“0”则代表不包含此关键词;Vn代表第n篇来源文献;V206指所有研究对象(共239篇文献)中有206篇文献中至少包含19个高频关键词其一。
  将共现矩阵导入SPSS 22,选用Ochiai系数将其转化为19×19的共词相似矩阵。为了减小SPSS分析误差,将相似矩阵转化成相异矩阵。相异矩阵中的数值越接近1,表明关键词间的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小;反之[1]。以“地理教学”关键词为例,根据表3数据可知,在该领域研究中多谈论其与“多媒体技术”“GIS”“信息技术”的关系。
  3.多元统计分析
  (1)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将Bicomb生成的共词矩阵导入SPSS 22,对其進行系统聚类,生成聚类谱系图(图2)。根据图2,可以将国内技术支撑下的地理教学研究热点归结为五类主题:第一类为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研究;第二类为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研究;第三类为基于建构主义的地理教学模式探讨;第四类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五类为中学地理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2)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利用SPSS 22对19个关键词的相异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结合多维尺度分析战略图和聚类分析结果,绘制出技术支撑下的地理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图3),该图在证实聚类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的基础上,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
  四、技术支撑下的地理教学研究热点
  根据数据分析及战略坐标图的解读原则[2],对技术支撑下的地理教学研究热点及各领域大致研究现状的分析如下。
  1.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有效整合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以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为例,侧重从凸显地理核心价值观、着力地理核心能力考查、彰显思维过程和品质等方面,对地理试题特点及教学导向进行探讨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考地理;价值追求;地理核心素养  一、关注社会热点,凸显地理核心价值观  2017年的文科综合能力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为素材,考查学生关注重大社会问题的观念和意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
进入专题复习阶段,课堂的容量与深度较新授课要大大增加,板书设计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但课堂的容量有限,板书如何设计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功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领域。  一、面上进一步综化  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对核心知识点、高频考点的复习要求在面上须进一步拓宽,板书设计须进行综合化处理,让学生了解万变不离其宗的“变”,达到掌握万变不离其宗的“宗”的效应。以“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为例。
教科书是课程的核心文本。叶圣陶先生强调:“课本编写意义重大,马虎不得,一本教材的质量关乎几百万学生的成长。”湘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在人口增长模式这一节的编写中,存在少许“遗憾”,影响了教科书使用者对文本的正确理解。本文通過“人口增长模式”的辨析,指出湘教版地理教科书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张冠李戴”现象;辨析不同版本教材的人口增长模式,普及人口增长的相关知识;思考一线教师如何选择不同版本地理教材中的
摘 要: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日渐突出,通过技术手段有效获取地理信息,展现地理现象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文章依托LocaSpace Viewer软件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用的相关案例,阐述地理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丰富地理教学活动的內涵,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的拓展和深入。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LocaSpace Viewer软件  LocaSpace View
摘 要: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适应新高考要求出发,文章构建了“三步十二环”的区域地理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案例为载体,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开展区域地理教学。教学实践证明,“三步十二环”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核心素养;生本教育;合作学习  根据《2018年全国高考统一招生考试说明
摘 要:文章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围绕“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考查情况,对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Ⅱ、Ⅲ卷地理试题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后续教学和备考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考地理试题;赏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地理课程标准》)在考试命题建议中提出:“构建能够科学测评地理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测评框架,核心是确定测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通过对北疆地区地理环境的实地研学考察,对照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关新疆的描述,文章探讨了水在过去、现在、未来对北疆的深刻影响,明确了研学旅行对培养和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理研学;北疆;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千米,以天山为界,以北为北疆,以南为南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在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中介绍了有关南疆的地理环
“拎得清”原本是思路清晰、能看清形势的意思。但自今年7月起,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垃圾分类强制措施后,这个词被网友“趣味”解读为“手里拎的垃圾能分清”,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显然,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许多人都心知肚明。在种类繁多的垃圾中,有一类引发了我的思考——快递包装。  仅仅需要一部手机,我们就可买到远在千里的物品。而到手的方式,则是快递。据统计,在今年“618”购物狂欢节中,电商平台天猫超过11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经过学习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依据约翰·比格斯的“SOLO分类理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是内隐的,无法直接进行观测,而学习者的行为表现则是基于其认知结构而产生的,是外显的、可观测的。因此,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该怎样教学才能既有效又深刻?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结合最近对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摸索,笔者试图从找准初高中地理课程的相通处有机衔接、地理教学方法的衔接、理顺教学内容的契合点、联系实际创设情景等角度对课堂结构进行优化,以期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既深刻又有效,并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一、找准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点  初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