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才能使教材作用最大化。本文简要论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并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对“二次开发”教材具体方法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教材 二次开发 教师 实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和教材观也随之发生转变,“教教材”正在为“用教材教”的观念所取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将教材工具性功能最大化发挥,即构成了教材 “二次开发”的实质。
一、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的作用
1.教师是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者。教师基于对现实的课程形态的理解,了解学生的需要,能保证课程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能把握课程理念的精髓并付诸于课程实践中。教师作为过程的主动实施者,有效地落实创造性的理念,是取得具体的教学成果的关键。
2.教师是教材“二次开发”过程的评价者。教师了解实施的各个环节与步骤,明晰教材“二次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出现的偏差与问题。此外,与学生的密集互动交流,使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收集教材“二次开发”反馈意见和数据信息,所以对教材“二次开发”最有发言权。
3.教师是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者。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施策略相结合,决定采用何种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并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二、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探索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但由于内容多词汇量大,教师常常感觉很难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有恰当运用“二次开发”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1.增加和删除。增加文化元素。教材中的文化信息有限,文化意识的培养常被忽略。教师需要补充中西文化比较内容:如,ModuleIII unit3 The Million Pound Note可以增加作家和作品介绍及同名电影的评价,引导学生体会西方社会不同阶层使用的不同语言,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及情感交流能力。删除繁、难、偏、旧的内容,以及不符合学生需要或理论性过强的素材。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精选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ModuleII unit3的Talking关于艺术品的归属和ModuleI unit5对著作权问题的讨论,学生不熟悉该范畴,且涉及许多生词,可以大胆删除跳过。
2.调整和重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及归类整理,把课文按照相近主题,逐类而非逐单元地进行系统教学。如:健康内容、生活情感内容、科技内容等,对于收集材料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很多便利。如将ModuleI New Zealand 的阅读文章和Using language的 Life in New Zealand合二为一,就可以将新西兰的各种信息全面展现。此外,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ModuleII unit2 The Olympic Games,将本单元的教学调整至校运会举办之前,极易引发学生共鸣。教师还可以将时事动态融入静态的教材之中,如,把关于科技的、环保的等其他知识和社会的关注、舆论结合在一起对课文进行讲授,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替换和改写。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课程资源保有量差异,所用教材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教师应该本着增加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素材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这三个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替换和改写。如:可以将ModuleⅤ unit5 Life in the Future文章内容替换成与科技前沿信息相关的文章。与其抱怨教材落伍,倒不如自己动手改写,变被动为主动。再如:将ModuleⅥ unit2 Poems中含虚拟语气的清单诗改写为小短文,将任务简化。
三、教材“二次开发”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紧扣课标把握核心。教师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握重难点,明确教材是教学主要依据的地位,而不是随意处理教材,或者为了“开发教材”而“开发教材”。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标准和学情是确定教学目标和达成目标的依据。
2.以学生为本。新的教育理念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主张学生应该以自主的方式学习,尊重和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决策,参与到教材的“二次开发”,融入教学活动过程,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虽然学生知识、技能和经验不足,但是他们的参与却可以作为教师工作的补充,最大化的实现教材的个性化。
3.及时反思总结。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之后,对开发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总结,才能成为理性的实践者。对教材“二次开发”反思和总结是提高教师个人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有效手段。在教学实际基础上及时反思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也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保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到以实践促反思,以反思完善实践。
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施策略相结合,才能提高“二次开发”教材的能力,不断的完善“二次开发”行为,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孙晓慧.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付宜红.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育. 2002.
【关键词】教材 二次开发 教师 实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和教材观也随之发生转变,“教教材”正在为“用教材教”的观念所取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将教材工具性功能最大化发挥,即构成了教材 “二次开发”的实质。
一、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的作用
1.教师是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者。教师基于对现实的课程形态的理解,了解学生的需要,能保证课程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能把握课程理念的精髓并付诸于课程实践中。教师作为过程的主动实施者,有效地落实创造性的理念,是取得具体的教学成果的关键。
2.教师是教材“二次开发”过程的评价者。教师了解实施的各个环节与步骤,明晰教材“二次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出现的偏差与问题。此外,与学生的密集互动交流,使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收集教材“二次开发”反馈意见和数据信息,所以对教材“二次开发”最有发言权。
3.教师是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者。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施策略相结合,决定采用何种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并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二、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探索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但由于内容多词汇量大,教师常常感觉很难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有恰当运用“二次开发”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1.增加和删除。增加文化元素。教材中的文化信息有限,文化意识的培养常被忽略。教师需要补充中西文化比较内容:如,ModuleIII unit3 The Million Pound Note可以增加作家和作品介绍及同名电影的评价,引导学生体会西方社会不同阶层使用的不同语言,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及情感交流能力。删除繁、难、偏、旧的内容,以及不符合学生需要或理论性过强的素材。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精选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ModuleII unit3的Talking关于艺术品的归属和ModuleI unit5对著作权问题的讨论,学生不熟悉该范畴,且涉及许多生词,可以大胆删除跳过。
2.调整和重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及归类整理,把课文按照相近主题,逐类而非逐单元地进行系统教学。如:健康内容、生活情感内容、科技内容等,对于收集材料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很多便利。如将ModuleI New Zealand 的阅读文章和Using language的 Life in New Zealand合二为一,就可以将新西兰的各种信息全面展现。此外,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ModuleII unit2 The Olympic Games,将本单元的教学调整至校运会举办之前,极易引发学生共鸣。教师还可以将时事动态融入静态的教材之中,如,把关于科技的、环保的等其他知识和社会的关注、舆论结合在一起对课文进行讲授,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替换和改写。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课程资源保有量差异,所用教材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教师应该本着增加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素材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这三个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替换和改写。如:可以将ModuleⅤ unit5 Life in the Future文章内容替换成与科技前沿信息相关的文章。与其抱怨教材落伍,倒不如自己动手改写,变被动为主动。再如:将ModuleⅥ unit2 Poems中含虚拟语气的清单诗改写为小短文,将任务简化。
三、教材“二次开发”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紧扣课标把握核心。教师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握重难点,明确教材是教学主要依据的地位,而不是随意处理教材,或者为了“开发教材”而“开发教材”。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标准和学情是确定教学目标和达成目标的依据。
2.以学生为本。新的教育理念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主张学生应该以自主的方式学习,尊重和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决策,参与到教材的“二次开发”,融入教学活动过程,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虽然学生知识、技能和经验不足,但是他们的参与却可以作为教师工作的补充,最大化的实现教材的个性化。
3.及时反思总结。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之后,对开发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总结,才能成为理性的实践者。对教材“二次开发”反思和总结是提高教师个人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有效手段。在教学实际基础上及时反思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也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保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到以实践促反思,以反思完善实践。
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施策略相结合,才能提高“二次开发”教材的能力,不断的完善“二次开发”行为,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孙晓慧.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付宜红.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育.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