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呼伦贝尔小麦特点及发展思路

来源 :中国农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2303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其小麦生产对地区粮食安全有着至关的作用。小麦作为呼伦贝尔市主要农作物种植区之一,其种植历史已有近40年,在呼伦贝尔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内蒙古优质旱作春小麦主产区,也是内蒙古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本文首先分析了呼伦贝尔小麦种植的现状以及发展优势,其次,就小麦种植的发展思路展开讨论。
  关键词:呼伦贝尔;小麦; 特点;发展思路
  1 呼伦贝尔小麦种植发展现状
  1.1 呼伦贝尔地区种植小麦已有很长的历史,分布范围比较广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小麦生产,集中种植区域分布在东部的大兴安岭沿麓地区和西部的土默特、河套灌区,其它地域均有零星种植。2005年,呼伦贝尔区种植春小麦46.06万公顷,占全国春小麦种植面积的27.5%;总产量143.6万吨,占全国春小麦总产量的23.8%。相对于西部小麦种植区,呼伦贝尔区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小麦的加工能力比较落后;但小麦原粮销售市场看好,近三年小麦商品率都在85%以上。
  1.2 随着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对种粮各种补贴、优惠政策的落实,加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和扶持龙头企业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
  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将使内蒙古小麦生产区的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释放优势区的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小麦的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小麦种植的比较效益和小麦生产者的收益。
  2 呼伦贝尔小麦发展的优势
  2.1 呼伦贝尔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春小麦的种植
  呼伦贝尔小麦种植区,年降水350~500毫米,且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冬季降雪量多,因此很少出现春旱现象,再者,呼伦贝尔的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特别合春小麦等喜凉作物的生长。呼伦贝尔小麦是旱作春小麦,产区集中在大兴安岭以及大兴安岭以西的高寒地区。无霜期90~120天,日照丰富,年辐射量在76758千瓦/平方米,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小麦的光合作用,明显缩短了生长期,提高了品质。因此,"呼伦贝尔小麦"的各项品质指标较突出,在全国各春麦区中表现出色。
  2.2 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呼伦贝尔小麦独特的优势
  其一,环境优势
  "呼伦贝尔小麦"主产区位于大兴安岭山地的边缘地带,该区域周围被大草原和大森林紧紧环绕,人烟稀少,土地开发晚,经营范围大,土壤肥沃,远离工业区,环境干净无污染。由于大兴安岭的气候温凉,因此并害虫也很少触及,相对农药化肥的用量也就减产少了,泥土有害物残留极低,具备发展绿色小麦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是理想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目前,呼伦贝尔币已有多个大型小麦生产单位取得了绿色食品标志证书。
  其次,口感好、营养高
  呼伦贝尔市有着鲜明的自然气候特征,首先,呼伦贝尔市日照丰富,年辐射量大,这样的气候特点非常有利于小麦的光合作用,其昼夜温差大,也十分有利于小麦作物的胚乳、糖类、淀粉等营养物质的积累。其次“呼伦贝尔小麦”都是选用优良麦种,目前,各个大小小麦种植单位都是应用良种种植,这也是保证小麦品质的重要措施。三是“呼伦贝尔小麦”种植生产过程都使用机械化操作,它的机械化程度在全国的最高的。收获过程全部采用大型的先进机械分段收获,通过机械化割晒实现了小麦籽粒的后熟过程,确保籽粒饱满,通过机械化拾禾收获防止了直接联合收获麦粒水分过高,保证了小麦品质的问题。
  第三,外观好
  从"呼伦贝尔小麦"的外观看,许多优质中强筋小麦的种皮为淡黄色(俗称白皮小麦),这与普通北方春小麦(俗称红皮小麦)颜色区别很大,白皮小麦外观比较好看,同时白皮小麦制成的面粉白度也较高。优质的小麦麦穗整齐,颜色淡黄,颗粒饱满。“呼伦贝尔小麦”的优势在于,一是他的外观呈淡黄色,属于白皮小麦,这与普通北方春小麦颜色区别很大,白皮小麦外观比较好看,同时白皮小麦制成的面粉也比较白。二是呼伦贝尔小麦的麦粒饱满,与普通北方春小麦相比,明显具有麦粒大的特点。三是“呼伦贝尔小麦”收获过程全部采用大型的机械分段收获,籽粒饱满,小麦种皮外表光亮。
  3 存在的问题
  3.1 农田基础设施薄弱
  经调查,85%以上的农户都有灌溉条件,但是有90%的农户没有沟渠等基础设施,并且有52.2%排水不畅。但是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民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导致农田基础设施处于薄弱状态,农田道路况较差,增加了农业机械化操作推广的难度,农田灌溉成本也相应提高。虽然呼伦贝尔地区近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标准化建设项目增加不少机械,但是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农田交通、排水等问题也没有解决,各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小麦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3.2 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
  在调查中大部分农户都是独自生产经营,小麦种植依旧停留在一家一户的水平,其生产规模较小,难以实现规模化的大生产。农民视土地为珍宝,不愿意交与别人种植经营,因此,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流转机制,限制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业在龙头企业产业方面不到位,致使农业产出品的订单不好落实,收益相对不高,这样对农户生产的积极性有所挫伤,限制了小麦经营规模扩大。
  3.3 管理粗放
  所有农户家庭中外出务工人员占了三分之二的比例,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素质相有待提高,他们当中的年龄偏大,加上农田不集中,致使农业生产走上了粗放种植的轨道。农户对小麦的种植表现为一种一收,对产量和质量的要求有限,产品科技含量低下,生产后劲不足。耕作质量差,耕作层变浅,影响了小麦根系下扎和吸收水肥的能力,进而影响产量。农户受耕地质量差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小麦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多数农户的专业素质较低,农药使用过量、乱用滥用农药、不按规定使用农药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4 小麦优势区域发展战略措施
  4.1 建立多元化的新型融资体制
  改良土壤、农田整治是一项工程需求大,资金需求量较多的工程。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保持对农业投资主体的地位不动摇,同时也要鼓励农民自身对农业的投资,因为只有让农民自身参与到其中,对于农业工程建设的基础设施,他们才会更加珍惜,使投资者与使用者合为一体,才能用好管好这些基础设施,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提高投资效益。近年来国家出资在内蒙古地区建了许多水利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体,同时要引导和吸引农户及社会资金,使其共同参与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来。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投资效率不高的难题,而且还可以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化运行的发展模式,使建设、管理和使用三者之间的利益共存。
  4.2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小麦种植效益
  首先,科学是农业之根本,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想要提高小麦的种植效益,就得培育一批技术过硬的科技人员。要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以及从事边远地区工作的基层科技人员应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补助。要落实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以保证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稳定性。只有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待遇得到了保障,才能激励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为农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要针对呼伦贝尔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大力研制小麦新品种,齐力做好增产增收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普及率。重视小麦良种选育,做好病虫灾害的防治技术,将农田耕作栽培技术与旱作综合增产技术以及农业生态建设等方面联合起来,做到重点突破。同时加强对现有技术成果进行组装配套和技术推广,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三,积极探索科技和农村经济相结合的新形式。呼伦贝尔地区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依靠科技进步的能力还比较弱,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科技与农村经济相结合的一大障碍因素。应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地建设项目和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的实施,把科技、资源、资金、人才捆在一起配套进行,通过培植示范区来推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并经过市场对科技成果的选择性,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衔接。
  4.3 积极探索小麦优势区的体制、制度创新
  一方面,保持政府在呼伦贝尔地区基本经济制度不变,遵守土地流转必须坚持的原则,依法进行自愿和有偿的流转机制。积极发展联农伙伴关系、建立专业新型的合作组织以及专业经纪人队伍。可以通过租赁、有偿转让等形式,努力扩大小麦的种植规模。只有扩大生产规模,才能更好的为生产小麦统一良种供应、推广新技术、集中防治病虫害,从而不断提高优势产区小麦的质量,增强呼伦贝尔地区小麦生产的种植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民的效益增收。
  另一方面,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经纪人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要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吸纳农户的田地,鼓励农户积极参与,通过提高生产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来增强个体农户进入市场的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探索农民与企业之间的生产关系,通过合资、参股建立起互利合作的新型发展模式,从而有效拉动农民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方法的积极性。农户要按照市场的需求与要求合理安排个体生产,以降低进入市场的风险,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市场化农业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王小兵.内蒙古小麦生产回顾与现状分析.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06
  [2] 张映春.太谷冬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山西农业科学.1980.06
  [3] 王丽君.呼伦贝尔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01
  [4] 曲文祥.内蒙古东部种植冬小麦几个主要问题探讨.《内蒙古农业科技》.1997.05 [5]李瑞莲. 如何提高小麦区域试验的准确性.《农民致富之友》2003.02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我县多年来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我们主要采用滴灌、喷灌及渠道灌溉。随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县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积累了许多成功实施高效节水的经验和做法,并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  关键词:华亭县;灌区节水改造;问题研究  1 灌区情况  共建成引水灌溉渠道工程16处,其中建成万亩灌区1处辖3条引水渠,小型灌区13处,保灌面积2.15万亩。华亭县在
KDF2成型机生产的滤棒普遍存在吸阻标准偏差不稳定的现象,不但影响烟支的物理质量、吸食舒适度,而且不良品报废造成辅料消耗的增加,制约着生产效率的提升.本文通过现状调查,
摘 要:不同的耕作深度会对玉米田间的土壤水分和生长状况产生影响,本文主要探析了不同耕作深度时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玉米的株高、茎粗、产量等生长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玉米的全生育期时,两种不同的耕作深度(15cm和25cm)条件下,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范围不大,基本相似,而在降雨量大于15mm时,深耕区的土壤水分增加幅度比浅耕区大,在降雨量很少时情况刚好相反,即深耕区的土壤水分
中国数字电视及三网融合龙头企业--数码视讯与宝鸡广电再次达成合作协议,鼎力支持宝鸡广电顺利完成对高清互动平台进行二期扩容建设。  本次项目中,数码视讯提供了自主研发产
贴了双眼皮胶布为眼睛偷偷整型,但困扰的是胶带常常“走光”,编辑发现最近许多彩妆大师有了新欢,网状、线型与双面胶双眼皮贴,比传统款细小、材质不易反光, “隐形”效果更好
摘 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农产品流通产业链间的整合,改善传统模式下农产品的流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产品的网上交易,信息技术全方位渗透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管理可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总体质量,改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本文通过对统筹城乡制度下的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的研究,分析出现状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意见,旨在促进农产品电子商
摘 要:自治区党委、政府为了保护并充分发挥农垦的这一特殊优势,为广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下发了桂发【2006】11号文和桂政发【2006】29号文件,做出了加强对农垦系统政策扶持力度的决定。本篇文章根据防城区目前农垦土地被村民侵占现象较为严重的实际情况,具体研究讨论了关于农垦企业土地管理的对策以及创新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农垦企业;土地管理; 对策 ;创新  防城港市是国家重点支持的
随着化工工艺技术的发展,氨合成塔内件使用DC-C型已经是一种普遍的趋势.本文结合对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使用的DN2200氨合成塔内件更换为DC-C型Φ2200氨合成塔内件的
期刊
2011-2012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评奖结果近日揭晓,陕西省有两件广播作品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12件作品获提名奖,其中广播作品4件,电视作品8件。14件作品全部由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