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课文对初中生进行写作指导的策略研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块硬骨头,但作为语文的半壁江山,必须将其攻克。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注重观察和实践,从课文中寻找策略指导学生的写作,让学生有例可仿,再推陈出新。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研究如何灵活使用课文中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资源,并根据学情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文;写作指导
  部编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相应的写作训练,然而对于作文的指导,教师是各显神通。提及作文,学生心中多有畏惧,所写文章也是问题连连,比如:记叙文很多时候思路混乱,所叙事件详略不当,更不会运用到铺垫、插叙、伏笔一类的写作技巧,再者缺少感情,生硬记述。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有指引。于是,笔者认真思考每一篇文章应教什么,学生应在文章中学得什么;思考每个单元后的写作训练如何教才会让学生学得真切,进而不再畏惧写作,甚至写出较有水平的文章。结合课文进行写作指导,就是将课文看作是作文教学资源,从写作的角度进行扎扎实实的研读,并发现能够用以进行作文训练的“亮点”,从而进行注重方法、注重思维、有效的课堂作文指导。在这一层面上,教师是第一层考验者,这就需要教师先钻进课文研读,充分挖掘素材,然后跳出文本的束缚,从写作的视角提炼出符合学生学段和认知水平的训练点或者主题。其次,教师还需思考如何引领学生发现这些点,并总结出实用的方法。最后,牢牢抓住课文的“训练亮点”进行有层次的实践,实现训练达到质的飞跃的目的。
  一、结合课文进行写作指导,将课文当成例子,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语言素材、写作结构、写作技巧
  (一)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资源
  都说写作的素材源于生活,可是学生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平时对于路上之景早已司空见惯,就算是仅有的一点素材也已被写得毫无新意。这时我们不能忽略教材,因为课文中所呈现的生活是经过作者提炼的,是对现实生活的补充。积累课文中的写作素材,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
  比如《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写自己双腿瘫痪后,母亲默默地付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是挂念自己的孩子,反映了母爱的伟大。又如《再塑生命的人》中海伦·凯勒写莎莉文老师的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自己走出“黑暗”,这个素材称赞了教师的聪明与无私。要赞扬一个人勤劳学习,则可以借用《孙权劝学》中吕蒙变化的例子,或者《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硕果累累的例子。积累这类材料,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就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二)从课文中积累语言素材,创新作文表达
  课文中的语言很多经过斟酌修改,不仅流畅优美,而且极具个性。这正可为学生作文语言平淡、平庸、昧同嚼蜡的缺点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课文中蕴藏着语言的矿场,从课文中发现和积累优秀的语言素材,学习并运用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于自己的作文中,可以做到有创意地表达。积累语言素材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初步模仿,并使其将发现的语言运用规律用到作文中。比如,在七年级下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中,我们引导学生发现百草园的趣味:“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笔者先分析句子的好处,然后让学生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个句式。学生仿得好的,加以鼓励,让其运用在作文中。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比如学生学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后积累相应的雪景描写,再有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雪景的描绘,接着揣摩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景,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心中的雪景图,注意融入感情。而下一次习作,则要将这段雪景图加入自己的作文中。
  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以自己特有的发现方式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初中写作教学来说,教师既要关注语言信息表达的内容,也要看到它们传达的方式。如果学生的发散思维被激活,他们可在这种意识下不断增强自己的感受力和模仿能力,最终达到作文语言的优化和创新。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深度思考引导学生写作,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三)在课文中学习写作结构,清晰作文思路
  很多时候,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目,不会谋篇布局,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样容易导致文章详略不当、中心不突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作文训练就要求学生做到“写作思路要清晰”,下面是笔者在指导课上的做法。首先,让学生回忆最近所学文章的事件及写作思路。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交代时间、地点和起因——跟着小伙伴们去爬悬崖——中途,动弹不得——爸爸鼓励并指引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得到启示(事情的发展顺序)。又如《植树的牧羊人》:初遇——再见——最后一次见(牧羊人)(事件顺序)。然后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文题写下一些相关事件并筛选,确定详略,接着选一种写作顺序,最后将自己的所构写成完整的提纲。
  結构是最容易模仿,也是最有效果的模仿。一节课下来,笔者发现,学生学有所获,运用他们学习过的课文例子进行引导,教会他们下笔前心中有结构,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的作文中心突出,而且能大大减少详略不当的弊端。
  (四)在课文中学习写作技巧,增添作文风采
  高尔基说:“只有在掌握了文学技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赋予材料以或多或少完美的艺术形式。”郭沫若也说:“多读名人著作,而且对于某些作品还必须熟读、烂读,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中求其化。”   可以说,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技巧。如美国作家莫顿·亨利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对四周景象的描写可以适当地衬托出小主人公当时的处境,还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發展。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推动情节的发展。
  就单看文章开头,写作技巧也很有特色。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开头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简单却吸引人。又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其实,相对于学生冗长而无味的开头,我们更希望学生的作文开头能简单点。
  二、利用课文进行写作指导,将课文当成作品,学习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人生智慧、思维逻辑
  (一)从课文中学习作者及主题里体现出的人文精神、人生智慧,提升人生识见
  课文中展现的人生感悟和对社会、自然的认识思考等,是作者的人生智慧。从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中我们感闻“家乡端午”的浓郁气氛,品味端午鸭蛋的色香趣,由衷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从杨绛的《老王》中我们看到了底层人的光芒,也看到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从《愚公移山》中我们对比自作聪明、目光短浅、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的智叟,更显愚公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的毅力。
  (二)从课文中学习作者及内容中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情感等,加强思想深度
  课文所体现的人生态度能够引导学生要有一种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以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写作文,才能写出有积极意义的作文。如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以一棵小桃树映射自己面对挫折的态度:小桃树虽然遭遇不幸,但它不屈不挠,以它特有的生命力,战胜风雨,顽强生长着。再如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伟大的悲剧》,通过歌颂极地探险英雄的壮举,赞美了科考队员们勇于挑战极限、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实事求是、敢为胜利者作证的高风亮节。
  利用课文指导学生写作,总的原则是,从课文中挖掘写作点,提炼出实用的写作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有过程的、注重思维的指导。最好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述写作方法,在指导的过程中,不可用灌输式、纯粹的技巧指导,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训练,让技巧为写作意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丽琼.例谈跟着课文学写作[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 (04).
  [2]刘赛花.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课本资源的利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06).
  [3]沈伟红.挖掘课本资源,助写给力文章——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结合点的挖掘[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21).
其他文献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史学习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学校是青少年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思政教育应以党史为教育主线,根据党史资源的内涵特征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多形式党史教育。文章探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让学生在红色的文化氛围里感党恩、跟党走,成长为新时代好少年。  关
伯父的宽松教育  1910年11月21日,钱钟书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钱钟书出生的时候,他的伯父钱基成还没有孩子,面临无后的危险。祖父便按照封建家族的传统,做主将钱钟书“出嗣”给了长房,由大伯父抱养。  钱基成将钱钟书视为掌上明珠,对他十分溺爱,不愿意让他过早读书受苦,整天带着他进茶馆、听说书、看小说……四处去玩。即使钱钟书犯了错,伯父也不管他,几乎从没有训斥过他。要是有谁敢招惹钱钟书,伯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写作时往往会出现无从下笔的现象,写出来的作文也大多思路混乱、逻辑不清晰。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确立中心点找准写作方向”“利用关键词构建写作框架”“巧用修辞丰富写作内容”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借助思维导图研究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思维导图;作文教学;小学
摘要:及物性系统中有六种主要过程,文章重点论述的是言语过程。言语过程主要指的是“说”的过程。笔者旨在通过言语过程中的大量例证分析言语过程在英汉语言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提出言语过程和行为过程、物质过程存在的中间状态。既从语言学视角对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又为理解及物系统的内在关系提供了看法,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及物性系统;言语过程;英汉;异同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  韩礼
摘要:文章从曼陀罗绘画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实际效用等方面剖析了曼陀罗绘画在学生心理调适中的作用及效果。总体而言,曼陀罗绘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撑,且操作简便、容易获得、针对性强。学生可以借助曼陀罗绘画进行自我心理评估和疗愈,能起到缓解心理压力、预防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心理教师等心理工作者可借助曼陀罗绘画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有利于快速建立咨访关系,帮助学生表达更多潜意识的内容。
【摘 要】近年来,镇泰学校传承着南香山的精神特质,展现着“山韵和美”的教育魅力。学校以“和美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和洽管理、和煦德育、和美课程、和美课堂、和美教师、和美校园六大模块为核心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关键词】教育规律;学校特色;和美教育  近年来,镇泰学校传承着南香山的精神特质,展现着“山韵和美”的教育魅力。学校以“和美教育”为指导思想,秉持“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把握“和美”育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实验小学,台州318000)  【摘 要】猜想是一个多向思维的心理过程,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决定性的作用。猜想教学的应用应该选取恰当的机会。同时运用猜想要注意合理有效,要与验证相结合,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猜想进行恰当的鼓励引导,从而使学生经由猜想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创设;猜想教学;猜想验证  一、深挖教材,拓宽思路  新的人教版小学数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首先,教师要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三个牢固树立”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致力于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做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
摘要:作文构思是写作文之前的思路准备,学生只有具备好的写作思路,下笔才能够流畅,才会有内容可写。一个好的作文构思需要具备思想积极、立意新颖、让写作者有内容可写、情感构思符合主题思想内容的特点。作文构思的教学指导策略有范文分析与研读、思维梳理与图示、搭建框架与调整。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构思;教学指导  经过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和中年级的习作练习,小学高年级学生要真正开始写作文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这一课程也变得越发重要,特别是在小学时期的语文作文教学.一篇好的作文有助于学生思维与逻辑能力的提升。文章针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应用进行探究,论述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制定课外阅读计划、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学  阅读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所以,培养学生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