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问题驱动 实现深度教学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很多新型教学理念都开始得到较好的应用,问题驱动模式也不例外。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这套教学模式的价值,那么就可以较好地改变课堂教学的格局。
   关键词:问题驱动;深度教学;小学数学;师生互动
   在新课标全面贯彻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要求教师可以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同时还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变化,开始进行教学方式与内容的优化与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全面贯彻基于问题驱动的新型教学模式,那么就可以较好地开展深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认知欠缺,很难发挥其价值,有必要进行深入剖析与探索。
   一、认真进行问题的设计,融入深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教育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成
  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与探索能力,突破教学难点。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在使用问题教学模式的时候,也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深度,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充分思考。这也要求教师可以先对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明确他们的数学基础情况,最终选择最优的问题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考虑依托于互联网渠道搜集一些问题教学的案例,但不能直接硬搬这些案例,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与调整。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时,教师可以先引入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周长。接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周围场景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得到树叶的周长、课本的周长如何计算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学生就可以对周长的定义与计算方法有较好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行问题的深入思考,提高本章节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
   二、构建多层次提问内容,由浅入深探究
   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层次有限,因此教师在使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也应该贯彻多层次问题设计方式,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模式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接触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学生参与学科学习的难度,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也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并做好不同问题的衔接。这样,课堂教学活动也可以规范进行,并充分发挥问题教学的成效。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与除”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之前在学习“加与减”章节中的知识点,设计多层次问题。在具体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立足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20 20 20 20和20×4之间的转换,使学生可以通过加法的旧知识,学习乘法的新知识。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后,教师就可以针对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转换关系,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20×3和60÷3等式子提出问题,使学生可以快速掌握这些知识点。在使用问题教学层层深入以后,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展现知識点的层次性,并巩固这些知识点。
   三、设计互动性提问环节,调动深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设计一些互动性提问环节,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事实上,很多小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很难集中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效率很难得到较好保证。但是如果教师可以立足于师生互动设计提问内容,就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深度思维。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活动维持较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更强的体
  验性。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教师就可以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积极使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在具体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常见物体的三视图,并给出多个图形让学生共同选择。在学生选择错误图片的时候,教师也不要过于严苛,而应该积极使用正面引导的方式,构建良好的互动氛围。
   综合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全面融入问题驱动模式以后,可以较好地提高教学的深度,同时也优化了课堂环境中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的综合效率也有所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充分重视这套模式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要在后续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积极设计教学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也应该注意问题的趣味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使基于问题驱动模式的教学活动能够取得成效,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永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考试周刊,2021(35):75-76.
   [2]董汶汶.“问题意识”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探[J].知识文库,2021(9):35-36.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构建问题驱动与跟进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编号:FJJKXB20-4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网络是把双刃剑,常态防疫下,更需要对网络资源去粗取精,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涉及面广、储备量大、增长迅速的网络资源中加强甄别与筛选,选择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传承之中,留下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在小学开展德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优秀传统文化中又蕴含着众多德育元素。对我国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方式及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德育活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式   德育指的是通过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文
摘 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计算不仅要求学生能算、会算,同时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数学思维以及学习能力。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估算教学、思维方法教学以及提升学生自学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提出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计算;教学优化策略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学科中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计算能力的教学显得尤为重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体系中更加重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体育核心素养下的教学优化研究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基于体育核心素养背景,对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展开了深入分析,并基于其教学原则以及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游戏;优化策略   目前,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中,体育课程对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已经进入教育领域中,并且成为指导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理念。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形成的,能够满足个人终身学习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能力,涉及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习惯等多个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 要:基于新课改要求,教学要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小学英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灵动课堂。   关键词:英语教学;灵动课堂;小学教育   所谓灵动课堂就是以“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为基本教学模式,真正体现的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将知识活学活用。灵动课堂恰好能把学生的灵气留住,不让学生受到枯燥的教学模式  束缚。  
摘 要: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小学教育环节,音乐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小学生艺术素养的责任,在小学生的综合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在进行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过程中,如何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是如今小学音乐教师正在面对的问题,针对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的核心素养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艺术;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在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音乐是一种主要载体
摘 要:在小学语文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为了学生日后的发展和学习,学校应当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和自主发展的结合,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论述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