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检测在支原体肺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mctt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支原体肺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

检测并比较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患儿及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阳性率及浓度的差异,观察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不伴有SIRS患儿D-二聚体阳性率及浓度与其他各组的差别。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支原体肺炎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

结果

与细菌性肺炎组(16.7%)、病毒性肺炎组(20.0%)及健康对照组(0.0%)比较,支原体肺炎组D-二聚体(41.6%)阳性率明显升高(χ2=5.625、4.158、17.308,均P<0.05)。且伴SIRS的支原体肺炎组阳性率(64.0%)明显高于不伴SIRS的支原体肺炎组(χ2=17.308,P<0.05)。支原体肺炎组[(324.4±125.3)μg/L]、细菌性肺炎组[(282.3±95.4)μg/L]及病毒性肺炎组[(293.1±92.3)μg/L ]D-二聚体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2.9±22.4)μg/L](t=10.878、11.704、12.698,均P<0.05)。伴SIRS的支原体肺炎组D-二聚体浓度[(381.4±129.4)μg/L]显著高于不伴SIRS的支原体肺炎组(t=2.668,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二聚体浓度均显著降低[(129.3±65.3)μg/L,(89.7±28.6)μg/L](t=2.582,P<0.05)。

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并可以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肌球源性干细胞(Cardiosphere-derived cells,CDCs)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该研究使用的动物为DS大鼠。对72只DS大鼠采用0.3%氯化钠(低盐饮食)饮食喂养直至7周龄。每五只随机抽选一只共14只采用低盐饮食作为对照组,对余5
目的比较B-Lynch缝合术与宫腔纱布填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观察组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切口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输血量分别为(51.25±9.15)min、(1 672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二聚体(D-dimer)对不同危险分层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按2008年欧洲急性肺动脉栓塞分层标准分为高危组(20例)、中危组(32例)和低危组(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群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D-dimer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