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了打工者神话的李明博能以大比分击败郑东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卢武铉政府的“弱经济”。而弊案在身的李明博能整合包括朴槿惠、郑梦准乃至工会势力等各种政治力量,能在最后关头忍辱宣布接受《特检法》调查,则可见其政治手腕和谋略上的过人之处。
12月19日晚11时多,代表右翼保守势力的在野党韩国大国家党候选人李明博先生确认获胜后,离开他的汝矣岛竞选总部,携夫人在竞选班子的簇拥下,来到他担任首尔市长时完成的政绩工程——清溪川,在潺潺流水的清溪川畔广场上,接受他的支持者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和祝贺:在刚刚结束的第17届总统选举中,他得到了了48.6%的选票,比得票第二位的竞争对手,代表左翼进步势力执政圈的大统合民主新党的郑东泳高出了22个百分点,比得票列第三位同为保守派以无党派身份参选的李会昌高出33个百分点,从而以压倒性的优势实现了韩国的“政权轮替”——代表民主化势力连续两届执政达10年的左翼政府将让位于代表产业化势力的右翼政府。换句话说,在接下来的5年里,经济圈人士将取代政治圈人士执掌韩国的方向。面对挥舞着太极旗的人山人海听众,李明博即席发表了以“挽救韩国经济”为主旨的获胜感言。至此,长达一年多的总统选战落下帷幕。
笔者作为多年研究韩国的学者,自始至终关心着这场选举。幸运的是,12月初来首尔作短期学术交流,使笔者得以近距离目睹了邻国这次政权轮替的冲刺过程。
卢武铉政府的“失政”
此次韩国总统大选,和历届选举一样,尽管也充斥着“保守”与“进步”两种势力的对决,尽管“拼经济”是各位候选人在韩国经济极不景气的情况下异口同声的纲领和口号,但选前保守派就叫嚷,要选民反思韩国经济“失去的十年”,要把此次选举当作对卢武铉政权的审判。韩国媒体在评论李明博之所以能以大比分击败郑东泳时,认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卢武铉政府的“弱经济”。
低增长率。卢政府执政5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仅4.5%,远远低于韩国上世纪60年代初至1997年金融危机以前几十年创造的“汉江奇迹”8%的年均增长率。就是1997-2002年金大中政府期间也达到了7.2%的年均增长率(不包括金融危机的1997年)。
就业恶化。韩国名义失业率并不太高,一般不超过4%。但韩国就业人口中,非正式职工(相当于中国的临时工)比例相当高。尤其是20多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失业率接近两位数,平均两人中就有一个没有工作或从事非正式职业者。
内需不振。韩国经济界特别是一些财阀认为,由于卢武铉政府实行“反企业”政策,企业在国内投资意愿低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连年下降。企业宁愿投资海外,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居民由于收入增加有限,不敢花钱,导致消费需求不旺。
贫富差距拉大。卢政府经济政策标榜重视公平分配高于经济增长,但实际情况是,贫富不均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由2002年的0.341Z升为2007年的0.351。
税负沉重。每名国民的各种名目的税负从2002年的284万韩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万韩元,增加了46%。同期内,劳动者家庭的收入只增加了24%。
高房价。卢武铉政府对打击房地产投机不遗余力,甚至被称作“房地产政府”,可是并未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5年来,全国房价平均上涨了55%。在首尔等大城市,房价是翻番增长。
私教育费高企。卢政府主张教育平均化,反对甚至取消重点中小学校或重点班。而韩国是个极其重视学历的国家,家长为让自己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只得送孩子到校外补习班补课,为此付出的“私教育费”成了家庭的沉重负担。
公共机构膨胀。5年里公务员增加了近10万人。
韩国媒体认为,由于卢政府的“失政”,在世界上,韩国经济总量由排名第10倒退到第13位;近在东亚,韩国夹在迅速增长的中国与经济科技实力雄厚的日本之间,“三明治韩国”成了近年韩国危机的代名词。大选投票前的最后一次民调显示,民众对于卢武铉总统国政的支持率为30.1%,不支持率为63.9%,可见人心向背。
在这种背景下,李明博的主要竞争对手,继承了卢武铉政权政治遗产的郑东泳就成了替罪羊。
“经济总统”击败“和平总统”
从大体上看,选民的投票心态可分为对过去的判断为主的“回顾投票”和对未来的展望为主的“展望投票”。韩国有媒体认为:“在选民这两种投票心态中全都占优势地位的候选人只有李明博。”
论“回顾投票”,在几位候选人中间,李明博答卷最圆满。按韩国报纸的话说,“李明博是创造了打工者神话的人,从头到脚都由CEO(首席执行官)的DNA组成”。李明博自1965年进入公司到1992年,在现代建设工作T27年,其中15年担任总经理和总裁,在民营企业打拼的漫长岁月远远多于其6年国会议员、4年首尔市长等在政界的经历。就是在政界,李明博也通过清溪川复原工程、建设首尔森林公园等大型环境项目,而获得“环保市长”美誉;通过整顿市内公交车体系等业绩而以“行政推进能力超强”著称。
至于“展望投票”,就看谁的竞选纲领和口号鼓舞人且切实可行了。针对卢政府上台后的“反企业”、“反市场”行为,李明博提出要“亲企业”、“亲市场”,喊出“复苏经济,统合分裂的社会”的口号;提出要实现“747”经济计划,即经济增长年均7%,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使韩国进入7大强国行列;允诺他当选,头年股票指数要由2000点涨到3000点,任内5年要涨到5000点;提出要修建京釜大运河(首尔至釜山,长450公里),信誓旦旦“要让韩国变得更绿”。
李明博还意有所指地强调:“请不要选择只会说却没有能力、没有经验、没有责任感的‘三无’势力,要选择付诸行动的实用主义势力。”他的支持者称选李明博就是选“做事的总统”、“复苏经济的总统”、“建设强国的总统”。在李明博的选举策略中经济领域就占一半左右,政治领域排在最后,外交安保在政治领域之前。
反观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尽管竞选纲领中也都不敢忽视经济问题,然而郑东泳还是总给选民一种主打与朝鲜“和平统一牌”的感觉;李会昌则还在纠缠他与李明博谁是“正宗的保守派”,在选民看来,还是陈腐意识形态的理念之争。而时下选民最关心的是谁能给他工作,谁能让他的钱袋稍稍鼓起来。高丽大学商学院高材生,当过韩国现代建设公司CEO和首尔市长的李明博,自然比毕业于汉城大学新闻专业的帅哥,当过韩国统一部部长的郑东泳更得到选民的青睐,也比法律专业出身,当过韩国大法官和政府总理的李会昌更适合当“振兴韩国经济”的大统领人选。
选战中见李明博谋略
李明博从卖爆米花的小工—穷大学生—现 代建设普通职员-大企业集团CEO—首尔市长到当选总统的成长经历,确实显示其过人才干。然而在一年多激烈选战搏杀中胜出,更可看出李明博的不寻常谋略。
捐出全部家产。当12月5日检察厅宣布李明博与BBK弊案无关的结论时,李明博第二天就宣布将捐出除房子以外的全部家产385亿韩元(合3.15亿人民币)给社会,以此来证明他绝对不是贪渎的人。李明博由此获得了各界的啧啧赞声。
整合了朴槿惠,断了李会昌念。大选关键时刻,半路杀出个程咬金。11月6日,前大国家党总裁、曾两度代表大国家党参加总统选举都遭败绩的李会昌,宣布退党而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总统。李明博及他的竞选班子认识到,要获取保守势力的单一候选人资格,必须争取大国家党党内初选时落败的对手朴槿惠(朴正熙女儿)的支持,方能挫败李会昌。因为据当时调查统计,在朴的保守派支持者中有近70%的人员是偏向李会昌的,因此,朴的态度举足轻重。
李明博采取了下面几个补救措施,力图弥合因党内选举而受损的李、朴二人关系:迫使自己最亲信的助手,大国家党的最高委员李在五辞职;为自己在党内胜选后的傲慢及冷落朴,向朴道歉;参观朴正熙故居以向朴槿惠示好;暗示在2008年4月的国会选举中给朴的亲信们让出一定席位;等等。这一招还挺奏效。11月12日,朴槿惠公开表示了对李会昌的参选不以为然,并确认了对李明博代表大国家党参选总统的支持。
就在大选前两天,12月17日,李明博2000年在云光大学MBA案例课上讲演的录像带被曝光,录像带显示李说过自己建立了BBK公司。这似乎是李与BBK公司有关的铁证。一时BBK案死灰复燃,韩国通过了《李明博特别检察法案》(以下简称《特检法》),选情急转直下,李明博再次处在悬崖边上。
这时,李会昌认为机会来了,在这两天内,“三顾茅庐”求见朴谨惠,一再声称自己才是“真正的保守派”,为实现“政权轮替”,确保保守派执政,希望朴收回对李明博的支持,率大国家党的选民转而支持他。朴的很多支持者也认为选情将会发生惊天逆转,呼吁朴改变态度,甚至在她家门口举行烛光集会,请求她支持李会昌。当朴一再拒绝会见李会昌,要出门去为李明博最后拜票时,100多个朴的支持者竟躺在她家门口,阻止她出门。如果朴关键时刻改向,历史也许得重写。
整合各种政治力量见手腕。一是请保守派大佬为自己站台背书。金泳三、金钟泌都是韩国保守派的元老,分别出任过总统和总理,李明博请到他们为自己站台。而自称是“正宗保守派”的李会昌却没此荣幸。二是现代制造总裁郑梦准在16届总统选举时,曾与进步派的卢武铉政治结盟,这次却在大选前夕“火线加入”大国家党,为李明博助选,并为上次“站错队”表示向国民谢罪。郑的支持象征着韩国经济界大财阀对李的认可。三是李明博承诺当选后要解决非正式职工的待遇问题,就连韩国两大工会组织也不去支持看来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民主劳动党候选人权永吉,而宣布88万名工会会员支持李明博。由此看来,李明博的政治手腕真有过人之处。
最能体现李明博果断和胆量的是他毅然接受《特检法》。12月5日韩国检察厅宣布李明博与BBK案无关时,民调显示,有近一半的国民怀疑检方的公正性,不接受此结论。当时其他几位候选人事实上结成了阻止李明博当选的联盟,提出要弹劾三位检察官,和向国会提出《特检法》,要成立特别检察机构,重新调查BBK案。大国家党则全力阻止该法案通过,为此,从12月14日至16日,新党和大国家党的议员在国会大厦的主会议厅对峙了三天,并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上演了全武行。直到16日,李明博讲演的录像带曝光,大国家党议员仍在与新党议员争夺国会议长席。这时李明博毅然接受先前—直拒绝的《特检法》,尽管这意味着他得承受即使胜选,很快也要接受特别调查的耻辱。
媒体分析,李明博这样做出于两种考虑:一是正如他本人和大国家党所主张的,他的确无辜。从检察厅难以查出李明博涉案的确凿证据可以看出这一点,特检要找出具体的证据、查个水落石出也并非易事。二是等当选总统以后再说。2002年的总统选举中,李会昌由于其子涉嫌逃避服兵役一事影响而未能当选。等到选举结束后,尽管法院判定李会昌的儿子免服兵役并不违法,但那时木已成舟,别人已经坐上了总统位子。估计李明博的想法是先当上了总统,有关的事情以后再说。而且对总统进行调查将较为困难,即便查出了证据,也不可能对总统在刑事上问罪。
事后看来,李明博这着棋确实走得妙。如果他坚持拒绝《特检法》,一则国会大厦很可能会酿成严重流血事件,李的形象乃至国家的形象都将大受影响;二则选民只能认为他心里有鬼,不敢面对《特检法》。无论哪种结果,选情肯定都对李不利。
李候任总统前方无坦途
首先根据《特检法》,李明博得面对长达两个多月的折腾,一次又一次接受问讯提堂,这在韩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将会使他颜面尽失。在他2008年2月25日宣誓就职时,特别检察才会宣告结束。本来这期间得成立总统接管委员会,组建人主青瓦台班子,完成新老总统交接工作等等,可这一切都将被《特检法》拖后腿。
其次,要为2008年4月的国会选举作准备。这次总统选举,候选人多达创纪录的12人,大多明知没有希望的候选人也硬着头皮参选到底,是认识到候选人的得票率会是左右4月国会议员选举的决定因素,而仅将参选总统作为热身赛,来提高本人及所属党派的知名度和身价。挟总统选举的大胜余威,如果474李明博的大国家党不能通过执政后的第一次考试,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朝小野大”的局面将会再次出现,李明博任内执政将会处处受掣肘。
第三,李明博要“统合分裂的韩国社会”,设法抚慰被选举撕裂的国民心理。这次选举投票率仅62%,创投票纪录的新低。实际上,大选的投票率一直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第13届至第16届分别为89.2%、81.9%、80.7%和170.8%。许多选民在投票这一天选择了出门旅游。电视上不断看到没投票的选民接受采访时,说厌倦了政坛的抹黑、恶斗,对政治已经淡漠。李明博在为选民特别是年轻选民的冷漠发愁。另外,这次大选经济话题取代了世代、理念问题成为选民们的主要考量,但地区主义仍然存在。郑东泳在湖南地区(即全罗南道和全罗北道、光州市)仍然获得80%的支持率,而李明博在这几个地区得票低于10%。岭南(庆尚南道与庆尚北道、釜山市)与湖南的对决仍然存在,能否化解韩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地区主义,要看李明博如何兑现“我选的是大韩民国的总统,不是岭南的总统”的诺言了。
最后,李明博的外交政策会引起高度重视。大国环伺的韩国肯定要慎重出牌。如何修复渐行渐远的韩美同盟关系?日本出生的李明博当选为韩国总统被日本媒体视为改善日韩关系的天赐良机,而李明博曾恨不得要检验DNA来证明自己无日本血统,是纯血韩国人。阳光政策看来是难以为继了,对朝鲜一定会是胡萝卜加大棒吗?在中美俄之间保持等距离外交行得通吗?
时间对李明博来说,太紧迫了。
12月19日晚11时多,代表右翼保守势力的在野党韩国大国家党候选人李明博先生确认获胜后,离开他的汝矣岛竞选总部,携夫人在竞选班子的簇拥下,来到他担任首尔市长时完成的政绩工程——清溪川,在潺潺流水的清溪川畔广场上,接受他的支持者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和祝贺:在刚刚结束的第17届总统选举中,他得到了了48.6%的选票,比得票第二位的竞争对手,代表左翼进步势力执政圈的大统合民主新党的郑东泳高出了22个百分点,比得票列第三位同为保守派以无党派身份参选的李会昌高出33个百分点,从而以压倒性的优势实现了韩国的“政权轮替”——代表民主化势力连续两届执政达10年的左翼政府将让位于代表产业化势力的右翼政府。换句话说,在接下来的5年里,经济圈人士将取代政治圈人士执掌韩国的方向。面对挥舞着太极旗的人山人海听众,李明博即席发表了以“挽救韩国经济”为主旨的获胜感言。至此,长达一年多的总统选战落下帷幕。
笔者作为多年研究韩国的学者,自始至终关心着这场选举。幸运的是,12月初来首尔作短期学术交流,使笔者得以近距离目睹了邻国这次政权轮替的冲刺过程。
卢武铉政府的“失政”
此次韩国总统大选,和历届选举一样,尽管也充斥着“保守”与“进步”两种势力的对决,尽管“拼经济”是各位候选人在韩国经济极不景气的情况下异口同声的纲领和口号,但选前保守派就叫嚷,要选民反思韩国经济“失去的十年”,要把此次选举当作对卢武铉政权的审判。韩国媒体在评论李明博之所以能以大比分击败郑东泳时,认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卢武铉政府的“弱经济”。
低增长率。卢政府执政5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仅4.5%,远远低于韩国上世纪60年代初至1997年金融危机以前几十年创造的“汉江奇迹”8%的年均增长率。就是1997-2002年金大中政府期间也达到了7.2%的年均增长率(不包括金融危机的1997年)。

就业恶化。韩国名义失业率并不太高,一般不超过4%。但韩国就业人口中,非正式职工(相当于中国的临时工)比例相当高。尤其是20多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失业率接近两位数,平均两人中就有一个没有工作或从事非正式职业者。
内需不振。韩国经济界特别是一些财阀认为,由于卢武铉政府实行“反企业”政策,企业在国内投资意愿低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连年下降。企业宁愿投资海外,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居民由于收入增加有限,不敢花钱,导致消费需求不旺。
贫富差距拉大。卢政府经济政策标榜重视公平分配高于经济增长,但实际情况是,贫富不均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由2002年的0.341Z升为2007年的0.351。
税负沉重。每名国民的各种名目的税负从2002年的284万韩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万韩元,增加了46%。同期内,劳动者家庭的收入只增加了24%。
高房价。卢武铉政府对打击房地产投机不遗余力,甚至被称作“房地产政府”,可是并未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5年来,全国房价平均上涨了55%。在首尔等大城市,房价是翻番增长。
私教育费高企。卢政府主张教育平均化,反对甚至取消重点中小学校或重点班。而韩国是个极其重视学历的国家,家长为让自己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只得送孩子到校外补习班补课,为此付出的“私教育费”成了家庭的沉重负担。
公共机构膨胀。5年里公务员增加了近10万人。
韩国媒体认为,由于卢政府的“失政”,在世界上,韩国经济总量由排名第10倒退到第13位;近在东亚,韩国夹在迅速增长的中国与经济科技实力雄厚的日本之间,“三明治韩国”成了近年韩国危机的代名词。大选投票前的最后一次民调显示,民众对于卢武铉总统国政的支持率为30.1%,不支持率为63.9%,可见人心向背。
在这种背景下,李明博的主要竞争对手,继承了卢武铉政权政治遗产的郑东泳就成了替罪羊。
“经济总统”击败“和平总统”
从大体上看,选民的投票心态可分为对过去的判断为主的“回顾投票”和对未来的展望为主的“展望投票”。韩国有媒体认为:“在选民这两种投票心态中全都占优势地位的候选人只有李明博。”
论“回顾投票”,在几位候选人中间,李明博答卷最圆满。按韩国报纸的话说,“李明博是创造了打工者神话的人,从头到脚都由CEO(首席执行官)的DNA组成”。李明博自1965年进入公司到1992年,在现代建设工作T27年,其中15年担任总经理和总裁,在民营企业打拼的漫长岁月远远多于其6年国会议员、4年首尔市长等在政界的经历。就是在政界,李明博也通过清溪川复原工程、建设首尔森林公园等大型环境项目,而获得“环保市长”美誉;通过整顿市内公交车体系等业绩而以“行政推进能力超强”著称。
至于“展望投票”,就看谁的竞选纲领和口号鼓舞人且切实可行了。针对卢政府上台后的“反企业”、“反市场”行为,李明博提出要“亲企业”、“亲市场”,喊出“复苏经济,统合分裂的社会”的口号;提出要实现“747”经济计划,即经济增长年均7%,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使韩国进入7大强国行列;允诺他当选,头年股票指数要由2000点涨到3000点,任内5年要涨到5000点;提出要修建京釜大运河(首尔至釜山,长450公里),信誓旦旦“要让韩国变得更绿”。
李明博还意有所指地强调:“请不要选择只会说却没有能力、没有经验、没有责任感的‘三无’势力,要选择付诸行动的实用主义势力。”他的支持者称选李明博就是选“做事的总统”、“复苏经济的总统”、“建设强国的总统”。在李明博的选举策略中经济领域就占一半左右,政治领域排在最后,外交安保在政治领域之前。
反观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尽管竞选纲领中也都不敢忽视经济问题,然而郑东泳还是总给选民一种主打与朝鲜“和平统一牌”的感觉;李会昌则还在纠缠他与李明博谁是“正宗的保守派”,在选民看来,还是陈腐意识形态的理念之争。而时下选民最关心的是谁能给他工作,谁能让他的钱袋稍稍鼓起来。高丽大学商学院高材生,当过韩国现代建设公司CEO和首尔市长的李明博,自然比毕业于汉城大学新闻专业的帅哥,当过韩国统一部部长的郑东泳更得到选民的青睐,也比法律专业出身,当过韩国大法官和政府总理的李会昌更适合当“振兴韩国经济”的大统领人选。
选战中见李明博谋略
李明博从卖爆米花的小工—穷大学生—现 代建设普通职员-大企业集团CEO—首尔市长到当选总统的成长经历,确实显示其过人才干。然而在一年多激烈选战搏杀中胜出,更可看出李明博的不寻常谋略。
捐出全部家产。当12月5日检察厅宣布李明博与BBK弊案无关的结论时,李明博第二天就宣布将捐出除房子以外的全部家产385亿韩元(合3.15亿人民币)给社会,以此来证明他绝对不是贪渎的人。李明博由此获得了各界的啧啧赞声。
整合了朴槿惠,断了李会昌念。大选关键时刻,半路杀出个程咬金。11月6日,前大国家党总裁、曾两度代表大国家党参加总统选举都遭败绩的李会昌,宣布退党而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总统。李明博及他的竞选班子认识到,要获取保守势力的单一候选人资格,必须争取大国家党党内初选时落败的对手朴槿惠(朴正熙女儿)的支持,方能挫败李会昌。因为据当时调查统计,在朴的保守派支持者中有近70%的人员是偏向李会昌的,因此,朴的态度举足轻重。
李明博采取了下面几个补救措施,力图弥合因党内选举而受损的李、朴二人关系:迫使自己最亲信的助手,大国家党的最高委员李在五辞职;为自己在党内胜选后的傲慢及冷落朴,向朴道歉;参观朴正熙故居以向朴槿惠示好;暗示在2008年4月的国会选举中给朴的亲信们让出一定席位;等等。这一招还挺奏效。11月12日,朴槿惠公开表示了对李会昌的参选不以为然,并确认了对李明博代表大国家党参选总统的支持。
就在大选前两天,12月17日,李明博2000年在云光大学MBA案例课上讲演的录像带被曝光,录像带显示李说过自己建立了BBK公司。这似乎是李与BBK公司有关的铁证。一时BBK案死灰复燃,韩国通过了《李明博特别检察法案》(以下简称《特检法》),选情急转直下,李明博再次处在悬崖边上。

这时,李会昌认为机会来了,在这两天内,“三顾茅庐”求见朴谨惠,一再声称自己才是“真正的保守派”,为实现“政权轮替”,确保保守派执政,希望朴收回对李明博的支持,率大国家党的选民转而支持他。朴的很多支持者也认为选情将会发生惊天逆转,呼吁朴改变态度,甚至在她家门口举行烛光集会,请求她支持李会昌。当朴一再拒绝会见李会昌,要出门去为李明博最后拜票时,100多个朴的支持者竟躺在她家门口,阻止她出门。如果朴关键时刻改向,历史也许得重写。
整合各种政治力量见手腕。一是请保守派大佬为自己站台背书。金泳三、金钟泌都是韩国保守派的元老,分别出任过总统和总理,李明博请到他们为自己站台。而自称是“正宗保守派”的李会昌却没此荣幸。二是现代制造总裁郑梦准在16届总统选举时,曾与进步派的卢武铉政治结盟,这次却在大选前夕“火线加入”大国家党,为李明博助选,并为上次“站错队”表示向国民谢罪。郑的支持象征着韩国经济界大财阀对李的认可。三是李明博承诺当选后要解决非正式职工的待遇问题,就连韩国两大工会组织也不去支持看来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民主劳动党候选人权永吉,而宣布88万名工会会员支持李明博。由此看来,李明博的政治手腕真有过人之处。
最能体现李明博果断和胆量的是他毅然接受《特检法》。12月5日韩国检察厅宣布李明博与BBK案无关时,民调显示,有近一半的国民怀疑检方的公正性,不接受此结论。当时其他几位候选人事实上结成了阻止李明博当选的联盟,提出要弹劾三位检察官,和向国会提出《特检法》,要成立特别检察机构,重新调查BBK案。大国家党则全力阻止该法案通过,为此,从12月14日至16日,新党和大国家党的议员在国会大厦的主会议厅对峙了三天,并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上演了全武行。直到16日,李明博讲演的录像带曝光,大国家党议员仍在与新党议员争夺国会议长席。这时李明博毅然接受先前—直拒绝的《特检法》,尽管这意味着他得承受即使胜选,很快也要接受特别调查的耻辱。
媒体分析,李明博这样做出于两种考虑:一是正如他本人和大国家党所主张的,他的确无辜。从检察厅难以查出李明博涉案的确凿证据可以看出这一点,特检要找出具体的证据、查个水落石出也并非易事。二是等当选总统以后再说。2002年的总统选举中,李会昌由于其子涉嫌逃避服兵役一事影响而未能当选。等到选举结束后,尽管法院判定李会昌的儿子免服兵役并不违法,但那时木已成舟,别人已经坐上了总统位子。估计李明博的想法是先当上了总统,有关的事情以后再说。而且对总统进行调查将较为困难,即便查出了证据,也不可能对总统在刑事上问罪。
事后看来,李明博这着棋确实走得妙。如果他坚持拒绝《特检法》,一则国会大厦很可能会酿成严重流血事件,李的形象乃至国家的形象都将大受影响;二则选民只能认为他心里有鬼,不敢面对《特检法》。无论哪种结果,选情肯定都对李不利。
李候任总统前方无坦途
首先根据《特检法》,李明博得面对长达两个多月的折腾,一次又一次接受问讯提堂,这在韩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将会使他颜面尽失。在他2008年2月25日宣誓就职时,特别检察才会宣告结束。本来这期间得成立总统接管委员会,组建人主青瓦台班子,完成新老总统交接工作等等,可这一切都将被《特检法》拖后腿。
其次,要为2008年4月的国会选举作准备。这次总统选举,候选人多达创纪录的12人,大多明知没有希望的候选人也硬着头皮参选到底,是认识到候选人的得票率会是左右4月国会议员选举的决定因素,而仅将参选总统作为热身赛,来提高本人及所属党派的知名度和身价。挟总统选举的大胜余威,如果474李明博的大国家党不能通过执政后的第一次考试,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朝小野大”的局面将会再次出现,李明博任内执政将会处处受掣肘。
第三,李明博要“统合分裂的韩国社会”,设法抚慰被选举撕裂的国民心理。这次选举投票率仅62%,创投票纪录的新低。实际上,大选的投票率一直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第13届至第16届分别为89.2%、81.9%、80.7%和170.8%。许多选民在投票这一天选择了出门旅游。电视上不断看到没投票的选民接受采访时,说厌倦了政坛的抹黑、恶斗,对政治已经淡漠。李明博在为选民特别是年轻选民的冷漠发愁。另外,这次大选经济话题取代了世代、理念问题成为选民们的主要考量,但地区主义仍然存在。郑东泳在湖南地区(即全罗南道和全罗北道、光州市)仍然获得80%的支持率,而李明博在这几个地区得票低于10%。岭南(庆尚南道与庆尚北道、釜山市)与湖南的对决仍然存在,能否化解韩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地区主义,要看李明博如何兑现“我选的是大韩民国的总统,不是岭南的总统”的诺言了。
最后,李明博的外交政策会引起高度重视。大国环伺的韩国肯定要慎重出牌。如何修复渐行渐远的韩美同盟关系?日本出生的李明博当选为韩国总统被日本媒体视为改善日韩关系的天赐良机,而李明博曾恨不得要检验DNA来证明自己无日本血统,是纯血韩国人。阳光政策看来是难以为继了,对朝鲜一定会是胡萝卜加大棒吗?在中美俄之间保持等距离外交行得通吗?
时间对李明博来说,太紧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