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青春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t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爸爸几年前因车祸落下病根,身体一直不好,常年靠各种药物来维护。肇事司机跑了,无底洞般的医疗费用挖空了本不富裕的家。妈妈虽然勤劳,但微薄的收入还是无法应付家中的各种生活开支。
  那年春节,妈妈给爸爸买完护理的药后,口袋里剩下的钱都不够一百元。除夕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笑声飞扬,只有我们家安静得像个废墟。没有年货,空锅冷灶。爸爸躺在床上,妈妈在街口守着摊位,她说看看还能不能再卖一点,多挣一点也是好的。挣钱是妈妈那时候最渴望的事,别的都无关紧要。
  我倚在窗口,望着幽暗夜空中时时升腾起来的烟火,在一声脆响后,满天绚烂。五彩缤纷的烟火仿佛一朵朵绽放的花儿,只是璀璨过后,夜空又陷入昏暗。其他小朋友们在楼下喧闹着,欢呼雀跃着,我想下楼去玩,但爸爸低沉的抽噎声惊动了我。
  爸爸躺在昏暗的房间里,没开灯。自从车祸后,他就变得沉默了,脸上再也看不到一丝笑容。我摸黑进了爸爸的房间,怯怯地问:“爸,你怎么哭了?”然后伸手去擦爸爸的脸。爸爸突然紧紧地抱住我,禁不住哽咽:“小烟,对不起!都是我拖累了你和妈妈。”说着,爸爸放声大哭起来。我吓坏了,也跟着嚎啕大哭。
  “爸,没关系。还有我和妈妈……”哭了一阵后,我擦去眼泪,安慰起爸爸来。
  长大有时候就是悄然间的事,在我安慰爸爸时,我在心里默默地做了很多决定:我要和妈妈一起,照顾好爸爸;我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不再让父母担心;我还要学会做家务,这样妈妈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那年的春节家里特别冷清,妈妈每天都到街口摆摊,我待在家照顾爸爸,并且在爸爸的口授下学会了煮饭、炒菜、洗衣服、拖地。别人都说我不像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只有我明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含意。
  B
  生活一直过得清苦,但我没有任何怨言。看着躺在床上半身不遂的爸爸,看着在寒风中守摊子冷得簌簌抖动的妈妈,我觉得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苦一点也没什么。我可以不要漂亮的衣裳,可以不参加班级里需要交钱的集体活动,只要能攒下钱给爸爸买药,只要妈妈不再为钱而愁眉不展,我就非常高兴。
  看我总是面带微笑,很多人都说我是个乐观的人,但只有我自己明白,我只是不想被别人同情。因为别人怜悯的目光仿佛利剑一般,刺得我的心一阵阵剧痛。我微笑面对身边的人,从不主动向别人诉苦,也不故意隐瞒家里的现状,不把家里的贫穷当成一种耻辱。我觉得,我们一家人靠自己的双手互相扶持,努力面对生活,没必要在别人面前低三下四。
  我记得一个远房亲戚来我们家,先是一脸鄙夷地指着墙角的白菜对我妈说:“这些白菜还能吃吗?扔了吧,别吃出病来,到时都没人再理你们了。”然后又跑到厨房指手划脚,说这里真脏,说那边好乱。
  临走时,她拍了拍自己身上的衣服,救世主般对我妈说:“我回去把旧衣服整理一下,你让小烟过来取。衣服虽旧,却都是好料子,随便哪件都比你们现在身上穿的衣服好……”
  妈妈客气地点头道谢,我却是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我冷漠地看着她走出家门,一句话也没说。“你这孩子也得好好教一下,女孩子要勤快一点,嘴甜一点,这样傻傻的,以后怎么办?”她瞟了我一眼,丢下这句话后就大摇大摆地下楼了。
  我忍无可忍,将要爆发时,妈妈冷眼盯住了我。我明白妈媽的意思,没敢发作,但心里的委屈却让我忍不住泪光波动。
  妈妈送走远房亲戚后,回来对我说:“别人的帮助,我们要感恩,哪怕他们表达的方式不够友好。别人说话的语气由不得我们喜不喜欢,我们自己要学会承受,生活中,如果连这样的几句话都承受不了,你还能有什么出息?争气不是靠嘴上功夫,而是靠自己的努力让别人认可……”
  那天妈妈说了很多,我明白妈妈的话,可我就是理解不了,我们家明明很干净整洁,为什么要承受别人的百般挑剔,难道贫穷就得受辱?
  我一次也没有穿过远房亲戚送过来的旧衣服,虽然那些衣服料子很好,款式很美,但我就是不愿意穿。我穿着自己的校服,虽然旧了,但自在。我很珍惜自己的衣服,每件都洗得干干净净。我从来不羡慕别人,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家人足够努力,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我很努力地学习,我知道,我的好成绩是父母最大的荣耀。看见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比穿任何一件漂亮衣服都开心。
  C
  我有一个漂亮的水晶发夹,那是小姨送我的生日礼物,因为昂贵,我一直舍不得拿出来戴。一次重要的演讲比赛,我小心翼翼把它拿出来夹在头上。
  比赛前,有同学问我发夹这么漂亮,是不是水晶的?我说是,旁边一个女生不屑地说:“水晶?不可能吧,肯定是假的。”那个女生和我住在同一片区域,她知道我家里的状况,故而坚定地认为以我家的贫困状况,我根本买不起真水晶发夹。
  “你以为只有你买得起真水晶发夹吗?”我听后,生气地回应。正准备走开时,那个女生却突然抓住我的手说:“摘下来,让本小姐鉴定一下。”我挣脱她的手,不想理睬她。拉扯间,发夹被抛到桌子上,又滚落到水泥地面上,碎了。我一时愣住了。
  周围的同学听见动静围过来,她们七嘴八舌地安慰我,指责那个女生不尊重人。见犯众怒,那个女生急着说:“就是假水晶,有什么呢?我大不了吃点亏,赔她一个真水晶发夹,行了吧?”
  “你有钱了不起呀!干吗要抢别人的东西,就算假的,你也不能抢。”
  “真水晶?以假换真,倒也合算。”
  “至少得陪小烟一个真的。要不,我们去告诉老师。”
  大家叽叽喳喳议论起来,我知道,其实大家心里都认定我的发夹不是真水晶,因为我的贫穷。
  “我改天赔你。”那个女生说完,转身就想离开。我拖住她的手,不肯让她走。演讲比赛正在进行,当听到主持人报出她的名字时,她急了,狠狠地一把甩开我的手说:“不就一个破发夹,扯什么?我现在赔给你就是。”说完,她从口袋掏出一百元钱扔到我脸上。
  我生气地推了她一把。我是贫穷,但我的自尊由不得她如此践踏。但我没想到的是,她一个趔趄,居然摔倒了。我心里一阵慌乱,想去扶她,却无法挪开脚步。
  她的哭声引来了老师,比赛被迫中断。很多人围过来,见她摔倒在地,纷纷指责我,我百口莫辩。
  D
  走到走廊尽头时,我强忍在眼眶的泪终于倾泄而出。我不想让别人看见我的眼泪,更不想让别人轻易践踏我的自尊。虽然每一次,我都默默忍受着,但一个人时还是会难过。
  我是倔强的,宁愿自己承受所有的伤害,也不肯在父母面前流露出半点迹象。因为我知道,我脸上洋溢的笑容,是我能给予父母的最好礼物。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我如果对自己妥协,如果对自己说谎,即使别人原谅,我也不能原谅。最美的愿望,一定最疯狂……我和我骄傲的倔强,我在风中大声地唱,这一次为自己疯狂……”每一次觉得辛苦时,每一次感到心酸时,每一次受委屈时,这首叫做《倔强》的歌总是时刻陪伴着我,让我重新变得勇敢,变得坚强。
  倔强的自尊,倔强的青春,贫困的日子里,有苦,有泪,也有我和我那不肯低头的倔强。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研究一直是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和焦点话题。然而关于作文教学的研究成果却难称为“百花齐放”。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研究倾向于思辨型、直觉型、经验型的“写论文”,而不是“做研究”。翻阅浩如烟海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的真情实感哪里来”之类的研究成果,总让人感觉到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学理不足,很难跟“学术”挂上钩。   下面评述的三篇论著,是从本年度硕士学位论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重点从研
我爱仰望蓝天,因此时常会看到飞鹰。它在空旷的天穹盘旋着,一层一层向上攀高,像圆舞曲,一章高过一章,直至最高音度。懵懂的我时常疑惑,天的那一边到底有什么,会使这些鹰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终成为天边可望不可及的一个黑色小圆点?  鹰的飞翔是感人的。开始它只是在天空低低地盘旋着、徘徊着。可,渐渐的,它拼命地向四周划出完美的弧形,一圈又一圈,层层拔高,阶阶递进。那样的飞翔似乎永远不会停止,永远只有前进。那
传统方法教《史记》,百分之九十的语文老师应该是这么个教法:每篇文言文要是不给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要是不讲解出特殊句式通假字一词多义,那谁还敢放了这篇文言文!非要把它肢解零碎,使劲“填”到学生肚子里不可。为什么呀?不放心!不敢!高考指挥棒指哪里我们就往哪里冲!以往每周的语文课连早读加晚自习八九节课,语文老师可以有时间小火熬煮炖《史记》中的任何一篇5000字左右的什么《荆轲》《飞将军李广》。但是,新课
在一次以“积极自主思考,生动活泼参与”为主题的全国课堂教学文化研讨活动中,江苏省常州中学程代军老师执教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他授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选用一个词说说看完这篇文章之后的整体印象。  学生的回答有:难、深、有哲理、精彩、迷茫、深奥……  第二环节:教师直接向学生展示自己给课文做的梳理:一部分是证据、证明;一部分是村庄、家园。  第三环节:教师让学生谈谈“文章有没有特别精
一  连续几年,都有教材选文增删引发新闻围观,尤其是删除一篇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教材编者不能给出让大多数人接受的理由,往往成为舆论焦点。  这些围观中有两个有趣的现象:  第一,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一篇由教材编写者专门就某一篇选文的增删作详细解释,基本上都是网友的揣测和编者接受采访时的零星言论。综合网友揣测和编者零星言论,删除部分经典篇目的原因,要么主题思想对青少年来说“危险”,如《鲁提辖拳打
新教材的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自己锻炼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语言文字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的活动,此活动的开展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在于某项具体知识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也是几易初中语文教材后的保留篇。然而,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待“愚公移山”,我认为愚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实属愚人之举。  首先,困难太大,力量太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仅凭人力去搬掉它们,那比登天还难,即使有千军万马也奈何不了两座高耸入云,方圆几百里的大山。更何况愚公只是“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力量之微薄显而易见。正如愚公妻子所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析字联”又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变化无穷,妙趣横生。  传说,康熙求才若渴,一旦发现,便不拘一格地重用。一天,康熙听说一位和尚很有学问,便请他来宫中下棋。康熙连输三盘,出上联试和尚:“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此联析“岩”、“枯”、“柴”三字而成,文字连贯。不料,和尚随口而出:“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康熙一听,和尚妙析“泉”、“好”、“妙”三字,对得无懈
小说、戏剧等之类的作品,一般来说都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而细节是构成情节的“细胞”。一篇小说可以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却不能没有场面和细节,否则就会失去形象性特质而走向抽象化、意念化。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看似漫不经心,实是独具精心的细微描写。黄政枢在《笔谈散文》中对杨朔的散文结构作了这样的比喻:“读杨朔的散文,像走进苏州园林,格局虽小,却峰回路转,意界深邃;读杨朔
素材就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素材”一旦进入文章之后就成为“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高考作文的特定作者是阅卷老师,如果要想得到满意的分数就要选择打动阅卷老师的题材。阅卷老师都是成年人,经验丰富,阅读面广泛,所以考生作文选择名著名篇的题材,就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就能得到很高的分数。   走进名著的思路有三:一是对名著的细节进行合理扩展。根据主题需要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