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结构优化原则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课堂结构的优化原则问题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挖掘学生的强势智能,积极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 课堂结构 优化原则 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不合理课堂教学结构,教师的讲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这种单调沉闷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学习环境之中,学习缺乏主动性,思维缺乏创造性,学生智能发展受阻重重。
  为了让课堂焕发生机,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可是有的教师课堂随意性很大,对一堂课四十五分钟缺乏通盘考虑,导致课堂结构松散,教学指标不能落到实处。学习优秀教师经验时,也往往偏重于他们的教学艺术,而忽视了他们对课堂结构的研究,因而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优秀教师经验的科学内涵,只是在局部的形式上的模仿,影响教育教学效益的提高。
  事实上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只有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才能充分揭示课堂教学的原则,科学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合理的课堂结构中使学生兴趣盎然,正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也在着眼整体的优化中,丛整体目标出发,研究课的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和相互制约的规律,使课的各要素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把握课堂结构这一关键,依靠课堂结构的整体优化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二、课堂结构优化基本原则
  1.主体多向性原则
  教育要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分析、实践中自学地接受新知、探索疑难,总结规律,充分调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自我反思等多向信息交流方式,彻底改变“注入式”教学中那种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受教的地位。诱导学生不是硬拖学生,激励学生不是硬压学生,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诀窍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给学生。
  实施多向性交流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设疑主体性。在教学中设置疑问,创设困惑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恰当的课堂提问,一但新奇的演示实验,一段有趣的科学故事,一个使学生困惑情境,都能引发学生交流探索的欲望。
  第二,质疑延时性。在教学中,当学生对设置的疑问产生求知欲时,教师不要急于分析讲解,因为人的学习中,需要一个“个性化的建构时间”,这个时间少则几秒,多则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让学生充分地思考、探索、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反思的全方位信息交流。
  第三,答疑感悟性。知识的学习,最终是学习者感悟完成的。教师的讲解只是外部条件,是为学生自己感悟而服务的,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敢于否定,师生平等交流讨论。不要轻视学生不同于书本的观点,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才能,让学生思维无拘无束,他们就会提出很多老师意想不到、有探索价值的新问题。
  以上三方面只有通过学生的思维来完成,教师要善于把问题抛给学生,给足时间,让学生动脑,让他们“建构”。
  2.“食谱搭配”原则
  人吃饭既要讲究营养,又要讲究口味。学生学习也莫过于如此。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优势,必须交替使用,合理配置。使各种教法优势互补,扬其所长。所谓讲究营养,是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在一节课里,学生要学到相应的学科知识,同时在各种能力培养、精神上抗挫力、自信心、语言表达,以及行为道德上,都应得到收获。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发展,必须采取诸多教学方法变换着进行,避免学生偏食。所谓讲究口味,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兴趣而言。教学的关键首先是兴趣问题,学生有了兴趣,才有课堂的注意力,才能谈课堂效益问题。人对某一形式的对象的兴趣,所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超过限度,兴趣减弱,注意力下降,这叫“兴趣疲劳”。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善于恰当地变换方法,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年龄越小,变换频率越大,高中课堂一般要十五、六分种变化一下。只要教师意识到这个问题,变着法上,就能上得生动而富有情趣。否则,一节课下来,只有一种方法,非常乏味,尤如催眠。
  3.控制与活跃统一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在控制课堂节奏,进行统一的要求和管理,维持必要的课堂秩序,又要给学生适度的个性空间,活跃课堂气氛。严格地掌控,能使教师的讲授和指挥高效化,也能使个别自觉性不强的学生跟上,不掉队。而课堂的活跃能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心理得到调节,形成轻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习。这二者相辅相成,或相融相通,或变更轮用,使课堂收而不死,放而不乱。
  4.计划性与灵活性统一原则
  首先,课堂设计要灵活,有变的模式,只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内容特点,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兴趣激发即可。再次,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有必要的调整,这也是体现教师水平之所在。特别是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如学生对某问题感到难度过大,理解不了或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灵活应变措施,甚至改变课堂结构,增删教学内容。不去灵活调整,那就是“教务主义”,连小品演员赵本山都说:“老鼠拐弯了,猫还走直线,那是瞎猫!”
  课堂结构是指课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进行顺序和时间搭配。在时间发展上形成序幕—发展—高潮—落幕,把最重要的知识部分放置于高潮,课堂各部分有机组合,程序合理,时间搭配恰当,轻重适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形成主动高效、生动有趣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积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调动学生思维,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近年来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这样精心设计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会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能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收到最大的效益。
其他文献
“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  ——斯宾塞《教育学》    班级自治就是给每个人创造均等的机会,激发和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提高每个人的个体素质,既学会学习,又学会做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形成人人参与管理的浓厚氛围,培养竞争意识,使全班在动态和协作中形成“团队精神”和“集体生产力”。  几年来,我经过努力使班级自治得以有效实施,
摘 要: 新课改提倡学生的参与性与发展的全面性。学生自治工作,如能规范开展,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河北省深州市中学《以人为本,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创建特色学校》课题组,从“人本”理念出发,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在研究多所学校“学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就学生自治制度提出了完善的制度、广泛的学生参与和科学的指导监督等主张。  关键词: 学生管理 学生自治 学生发展  
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后,宿主细胞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侦测到病毒核酸序列,产生干扰素、趋化因子和促炎因子等天然免疫反应进而限制病毒的感染,其中干扰素在限制病毒复制过程起着
摘 要: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师要理解他们。学困生经常得不到表扬奖励,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他们的内心深处缺少自信,相当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更需要温暖,更需要关爱。  关键词: 学困生 教育质量 自信心    因学习困难而产生的后进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能力不如别人,或学习成绩不如别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智力不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笨”,这种“笨”
摘 要: 初中学生正处于接受新鲜事物和良好教育的关键时期,自信心对其性格的形成、成绩的优劣、事业的成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初中学生之间的竞争非常强烈,学生成绩出现了差异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在竞争与挫折面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本文从体验信任、体验成功、正面引导、善用评价、培养能力等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 学生 自信心 培养方法    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