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脑死亡供鼠对移植肾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no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预处理脑死亡(BD)供鼠对移植肾的保护作用。

方法

实验分正常移植组、脑死亡供肾移植组(BD移植组)和输注MSC+脑死亡供肾移植组(MSC处理组),雄性F344大鼠为供者,雄性Lewis大鼠为受者,正常移植组为常规移植;BD移植组为脑死亡F344大鼠供肾;MSC处理组在移植前输注预先制备的来自F344大鼠的MSC,然后接受脑死亡F344大鼠供肾移植。移植后给予环孢素A,连用10天。术后第10天切除其右肾。测定术后第14、21、28和35天血肌酐水平。术后35 d获取移植肾标本,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移植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

结果

BD移植组术后各检测时点的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MSC处理组和正常移植组间除第21天的血清肌酐值外,其余时间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BD移植组移植肾组织中可见单核细胞浸润,其肾小管上皮炎症明显重于其他两组,MSC处理组与正常移植组的差异不大。BD移植组移植肾肾小球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的IL-1β和TNF-α的表达均呈阳性,染色程度较强,明显强于其他两组(H=7.210,P=0.027),而MSC处理组和正常移植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MSC预处理脑死亡供鼠,可能通过减少移植肾炎症细胞浸润,降低TNF-α和IL-1β表达来减轻移植肾损伤。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海马亲环素D(CypD)在大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3~4月龄,体重300~4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S组)、脓毒症+亲环素D抑制剂环孢素A组(CsA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模型,CsA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环孢素A 6 mg/kg。于造模后第4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行为学测试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6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内毒素血症组(E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30 min后尾静脉注射LPS 5 mg/kg制备内毒素血症模型;E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30 min后尾静脉注射LPS 5 mg/kg
目的探讨异丙酚预防剖宫产术患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相关不良反应的适宜血浆靶浓度。方法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患者128例,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4~37岁,体重54~78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2):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异丙酚组(P1-3组)。于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的同时,P1组、P2组、P3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
期刊
目的分析单中心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4年12月31日实施的242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术后1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计算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并观察婴幼儿或儿童以及老年(年龄>60岁)供者供肾移植的临床特点。结果共计183例DCD捐献者,供者年龄为2 d至68岁,其中中国一类(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102例,
期刊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用于脑死亡合并意外心脏停搏供者的经验及流程与方法。方法脑死亡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意外心脏停搏供者1例,记录器官捐赠过程及相应肝移植受者恢复情况。捐赠者为女性,50岁,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脑死亡,使用2种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血压仍不稳定,ECMO支持后仍意外发生心脏停搏,持续ECMO支持下完成器官捐赠手续及器官获取手术。ECMO总运转时间为5 h,其中心脏停搏后运转4 h
期刊
目的比较不同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免疫表型肝细胞癌患者间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差异。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日至2014年9月15日间因原发性肝细胞癌接受肝移植的130例受者,回顾性分析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所有受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至2015年4月15日,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9个月(1~90个月)。术中获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