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242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i1987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单中心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的短期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10年11月至2014年12月31日实施的242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术后1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计算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并观察婴幼儿或儿童以及老年(年龄>60岁)供者供肾移植的临床特点。

结果

共计183例DCD捐献者,供者年龄为2 d至68岁,其中中国一类(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102例,中国二类(国际标准化心死亡器官捐献)供者22例,中国三类(中国过渡时期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供者59例。最终捐献247个肾脏用于移植,实施肾移植242例,其中单肾移植237例,双肾移植5例。受者年龄为(43.3±21.8)岁(12~64岁)。术后1年受者总体存活率为93.8%(227/242),低于既往传统尸体肾移植95.4%的存活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移植肾总体存活率为90.5%(219/242),低于既往传统尸体肾移植94.3%的存活率(P<0.05)。术后DGF的发生率为33.1%(80/242),高于既往传统尸体肾移植23.6%的发生率(P<0.05)。而术后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间质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尿瘘、输尿管梗阻、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率与既往传统尸体肾移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及儿童供肾移植总体结果良好,移植肾体积在术后3个月之内生长至接近成人肾脏大小。老年供肾弃用率高于总弃用率(P<0.05),但总体移植效果良好。

结论

对于DCD供肾移植,严格筛选供者、加强供者濒死期器官维护、综合评估器官质量是提高受者长期存活、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未成年供者供肾移植是解决供肾短缺的一条可行途径,无论是双肾移植还是单肾移植,均可获得优良的远期效果。而年龄>60岁供者供肾尽管弃用率较高,但只要肾脏质量评估得当,并不影响短期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呼气末正压(PEEP)对保护性通气下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30~64岁,体重指数16~29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PEEP组(P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至气腹开始前行间歇正压通气,设定潮气量8 ml/kg,通气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吸入
生酮饮食用于癫治疗已达90年之久,引进我国也已10余年。生酮饮食临床疗效已得到一致认可,但其抗癫机制至今仍不明确。该文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神经保护、腺苷及mTOR通路、免疫因素的角度来阐述其可能的抗癫机制。
目的评价辩证选穴针刺对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加胆管探查术患者1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中医辩证为脾气虚。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n=40):对照组(C组)、常规选穴针刺组(CA组)、辩证选穴针刺组(SA组)和非穴位针刺组(NA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CA组、SA组和NA组行针刺干预。
目的探讨持续性术后痛大鼠脊髓背角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体重200~25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8):假手术组(S组)和持续性术后痛组(PPP组)。采用皮肤/肌肉切开和牵拉法建立大鼠持续性术后痛模型。于术前1 d及术后1、3、7、14和21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于上述时点MWT测定结束后随机取8只大鼠,处死后采用Western bl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海马亲环素D(CypD)在大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3~4月龄,体重300~4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S组)、脓毒症+亲环素D抑制剂环孢素A组(CsA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模型,CsA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环孢素A 6 mg/kg。于造模后第4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行为学测试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6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内毒素血症组(E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30 min后尾静脉注射LPS 5 mg/kg制备内毒素血症模型;E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30 min后尾静脉注射LPS 5 mg/kg
目的探讨异丙酚预防剖宫产术患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相关不良反应的适宜血浆靶浓度。方法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患者128例,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4~37岁,体重54~78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2):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异丙酚组(P1-3组)。于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的同时,P1组、P2组、P3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