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越来越灵活多变,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学习,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对此,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实施策略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以生为本;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一、 前言
  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很高的热情,但是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则难以调动积极性,历史是一门专门研究过去的学科,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历史内容十分无趣,学习兴趣不高,同时还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对自己的实际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来学习历史知识,造成了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鉴于此,在新时期下,初中历史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可以积极的探索、学习,在以学定教中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以学定教”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通过“以学定教”可以获取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心理;另一方面也高效率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促进了历史教学改革。具体而言,初中历史教学中“以学定教”的意义在于:
  (一)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了良好的兴趣,才会采取各种手段来积极的进行知识探索。“以学定教”要求在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可以长期保持这种学习欲望。在实际中,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对教学活动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规律,并提升历史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爱听故事、喜欢看优美图片的特点,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青铜器的图片,并为学生讲一段小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及形象的图片,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的进行知识探索。
  (二)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背后的规律,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关键就是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进行研究,来深入的思考人类发展规律,以此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感悟、体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措施,实现“以学定教”后,不仅能促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完成,同时还能指引学生对历史知识背后的规律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如学生在自主探索“西安事变”的内容时,通过对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各党派谈判进行研究,会感受到历史发展的不可逆性及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要跟进时代发展。
  三、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创建探究性问题情境
  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教学目标及内容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可以在问题中更加深入的学习历史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践访查等手段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可以深入的理解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确保问题的开放性、探索性,这样才可以保证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动荡的春秋时期》内容时,在进入课堂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粗略的浏览,然后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春秋五霸分别是谁?其地位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在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卧薪尝胆的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根据视频进一步了解到春秋时期的事件,接着教师让学生分组探究下列问题:春秋争霸的实质是什么?齐桓公为什么首先称霸?春秋称霸有什么样的历史作用?教师可以让各组学生在探究结束后,派一个代表分享自己组的观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引学生探索春秋争霸的特点、意义,使得学生可以用辩证思维看待历史,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 加强课堂互动
  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构建一个互動式场景,让学生可以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对历史知识、历史事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扮演相应的历史人物,让学生在课堂上将历史事件还原出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学生在历史人物扮演中,会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有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代表着清政府,另一个小组代表着英国,两组以鸦片战争为背景,开展谈判活动,最终签订《南京条约》。通过这样的互动式课堂组织,可以极大地加深学生对《南京条约》的记忆,同时还会让学生全面把握《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并且能引导学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深入的理解。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学生设置一些巩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答,从而全面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 巧用历史故事引导
  对初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历史知识缺乏一定兴趣,但是对历史故事却保持着很高的积极性,历史故事具有丰富的情节,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相应的历史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鸦片战争》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讲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影响,并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为大家讲解魏源《海国图志》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故事化引导,学生就会对鸦片战争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学生还会在故事查看中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
  (四) 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难度较大,无法深入的理解历史规律,甚至会出现思维混乱现象,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效果。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感悟这些知识。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知识时,很多学生会感觉这部分内容十分抽象,且没有什么意义,学习兴趣不高,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视频展现出来,让学生根据视频来学习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近代工业对社会经济带来的直接影响,有助于学生良好历史观念的形成。
  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可以在独自思考、合作探究中,深入的理解历史知识,并对历史价值有深入的认知,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赵素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132.
  [2]彭双江.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1):69.
  [3]曹文广.浅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26.
  [4]韦恩辉.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7(3):163-164.
  [5]林渊岚.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23):139.
  [6]王丽.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2):142.
  作者简介:王荣樟,福建省泉州市,泉港惠华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深度学习”区别于浅层学习,是时代的要求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四维三平目标、批判性思维训练、第二课堂开设、多维评价完善可以试行。  关键词: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第二课堂;多维评价  一、 “深度学习”是什么  “深度学习”,也称为深层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io借鉴了布卢姆教学目标认知维度6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划分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辍学率稳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管辍学率持续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受教育人口基数众多,辍学学生人数不容忽视。笔者基于对河南省焦作市农村中小学若干师生的访谈,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控辍保学机制进行探究,分析了学生辍学原因,并从教师、学校和政府三个角度进一步厘清控辍保学机制改革内容。  关键词:控辍保学;基础教育;农村;访谈  一、 研究背景  关注农村教育一直是国
摘 要:新时期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在教学活动中也从以往的“素质”培养,上升到“核心素养”的层次,这也要求在实践中,教师必须树立核心素养的思想,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下面就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 前言  数学是高中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数学知识点比较
摘 要:在国家素质教育的快速推进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体育素质培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增强学生体育素质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建设体育校本课程不但能弘扬学校体育特色,还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达到双赢的目的。本文将从建设以达川乡土文化为基调的体育校本课程为出发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体育校本课程;达川地区;乡土文化;研究  在当今教育中创新体育教育形式被
摘 要:当前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方向。本文简要论述了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政治课堂生活事例的运用与探索,笔者认为事例的选择和运用要体现“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从而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生活事例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成了新时期教育的热点话题,每一个学科都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学科
摘 要:文章通过描述利用课堂传播的广泛性,推广学唱及欣赏武夷山原创歌曲,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感受到武夷山的美,学习到武夷山的方言、了解到武夷山茶文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武夷山不仅风景美,原创歌曲更美。同时也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了解,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武夷山。  关键词:原创歌曲;课堂;武夷山  著名自然与文化双世界遗产地5A级风景区——武夷山,丹霞地貌、千姿百态。近年来吸引了各地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历经长期的实行,在各个层面都获得了很可观的成效,但是在新课标实行的过程当中,我们也慢慢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着实有一些问题存在。文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例对探索有效提升课堂效益的方式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课堂效益;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们的学习与发展来说十分关键,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学生本身的发展紧密相连,在现实的教育当中还存
摘 要:我国的教育模式被称为应试教育,教育的大半精力都放在考试上,所以音乐课程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中并不受重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只是学习好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因素,现代社会更看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种时候,能够有一项拿得出手的艺术技能是十分加分的,所以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开始逐渐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音乐高年段教学中,提高学
摘 要: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理科)21题是压轴题,考查的是导数的知识,应该说这道题受到关注最多。对于学生而言挑战高考题又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当下所学知识的重要,还能和高考拉近距离。整节课利用探究的方式得到了不同的方法,最后用几何画板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了两个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关键词:微课;高考;导数;直接法;构造法;分离参数法  2018年高考落下帷幕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那些不论经历过高考
摘 要:近年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課教学作为一门辅助教学方式被更多的学校应用,主要是以视频作为教学载体,针对其中某一具体教学内容展开重点教学,并针对难点进行着重讲解的方法。在初中信息教学课堂中对于课堂教育的针对性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微课生动形象的教学特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变得更加高效生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微课;应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