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材料作文偏题问题及对策例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的作文教学中,遇到材料作文时,经常会有学生愤愤地质问我:老师,我认为我的内容根本没有偏题,你为什么给我如此低分?每逢这时,我们便须来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过后他们才肯讪讪离去。针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本人想就2011黄冈等“七市”卷高三语文作文批改时保留的原始资料,举例评谈,力争为来年高考作文复习提供殷鉴。以下便为此次作文评奖课堂纪实。
   师:同学们,本次作文为漫画作文,以漫画为材料的新材料作文,审题难度较大,但我们只要把漫画转化成文字材料,然后再构思写作,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下面我们再次分析画面,审清题目。看看写作前到底需要关注哪些角度呢?
  
   生1:可从孩子的角度立意。孩子在这样的大雨天,为捡到的很少的一点钱,不辞辛劳力排众议,找警察叔叔上交,原因是他有一颗善心,且行善时不在乎这善心的大小,由此可以有这样题目:勿以善小而不为、行善不分大小。
   生2:可从警察的角度立意。大雨滂沱之中,当看到一位小孩子冒雨上交五毛钱的现金时,警察激动不已,忙伸出自己手中的雨伞,为孩子挡风遮雨,他的行为激起了我们的赞许,因为他致力于保护孩子纯洁的童心,致力于为孩子撑起一片道德的天空。
   生3:可从喷口水者角度立意。在这样一个恶劣的条件下,一幕人间善举在此发生,喷口水者,却满脸鄙夷,出口伤人:作秀,谁稀罕。他们的举动激起我们的愤慨,我们怒喝一声:不要让善举淹没在口水中。
   师:很好。大家的发言激情澎湃,见解独特,分别从三个角度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其实除以上所述外,我们还可从第四个角度,即整幅漫画角度立意。一枚小小的5毛硬币,却引起了大风波。警察的做法体现了新的人本理念,小善举凸显大道德,培育正气,正应该从小做起。不过这个角度在这次作品中没有出现。下面便是我收录的你们作文中的题目(出示作文题目),从题目基本能见到作品的立意,它们分别是从以上哪个角度入手呢?请思考后回答。
   生1:从孩子角度入手有张曼玲的“勿以善小而不为”,江星火的“让美德之花常开不败”,张艳丽的“守住心灵的月亮”,晏南非的“寻回人性中遗失的美好”,王碧云的“让美德之花永不褪色”,黄晴的“让美德之旗迎风飘摇”舒欢的“让道德之树常青”,胡芮的“红尘中坚守那清泉”,程怡洁的“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善良”,严玲的“捡回我的‘五毛钱’”,刘佳辉的“善良啊,请停一下”。
   生2:从警察角度入手有彭展的“还孩子一片洁净的蓝天”,张宇的“保护金子一样的心灵”,邱婷的“请为善心撑起一把‘遮雨伞’”卢颖的“为心灵营造一方沃土”。
   生3:从吐口水者角度入手有邓朗的“不要让流言蜚语淹没高尚之风”,余双燕的“别让唾沫淹没了英雄”,王柳的“莫让善良在口水中淹没”,何文凯的“美德之殇”,陈文意的“勿以小恶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师:以上同学都立足于对漫画内容的理解,选择自己认为很好把握的角度,立意明了,拟定的标题文采飞扬,老师非常高兴。我认为写文章就要审准题意,避免偏题,这便是我们这次作文讲评的重点。遗憾的是,在我们以前的写作和这次作文中,我发现有一些同学在审题立意、紧扣文题上有欠缺,下面我们就对这次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师读)《诚信》作文部分段落:
   诚信如一杯美酒,芳香甘醇;诚信如一株腊梅,娇美迷人……2009年底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去给农民工结清工钱,在返乡途中遭遇车祸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俗话说“诚信二字丢,莫在世上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对兄弟是新时期重情重义、诚实守信的榜样,他们俩的诚信之举深深打动了全中国的人……大家认为这篇文章就什么角度写作?扣题了吗?
   生:他是就小孩子角度写作。我初看题目,觉得它好像扣题了,因为它也和图画中孩子一样,弘扬传统美德,但听到他后面的事例,感觉有点怪味。“信义兄弟”接力送薪的事迹,跟漫画中小朋友冒雨交五毛钱的事例显然有差距,前者侧重在讲信用,后者侧重行善,二者不是同类事情,因此不存在论证关系。所以我觉得还是偏了题。
   师:对,这位同学检查作文偏题方法非常可取,即看题目材料跟写作材料是否存在论证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在行文中避免文章偏题呢?对策一为避免作文偏题,你可以反过来用题目中的材料证明你预定的作文材料,能证明的即为扣题作文,否则为偏题。
   再如,这次作文中有篇作文题目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里面有这样的段落:曾上过美国时代杂志的80后作家韩寒,便是这样一位敢于揭露时代丑的青年。汶川地震,他痛批诈捐明星;西南大旱,他高呼制度弊端。一位资深作家曾评论:我们这些写了几十年文章的人,不如他一句话一针见血。为何因为顾忌他人的言论而放弃该说的话,该做的事,该行的善呢?如果每个人都因害怕抨击而隐藏自己的声音,那么这个时代还有救吗?韩寒特立独行,韩寒敢为人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便是他的信条。这篇作文也是从小孩子角度立意,我们能不能也用刚才那位同学的方法检验扣题没有呢?
   生:我认为作者的作文紧扣他自己的题目,但没有扣住材料的主旨。他的文章看似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实质上特立独行的韩寒跟图画中冒雨行善的小孩差距太大,两个材料的挖掘点不一样。前者挖掘的是勇敢、独特,后者挖掘的是善良,坚守美德。所以这篇文章当属偏题作文。
   师:你的分析细致而深入,抓住了问题的症结。这次作文中类似偏题错误的题目还有“执著”“奉献”“爱心”“活出真我的风采”。
   下面再看一篇题为“坚守”的文章:……他选择了那片土地,坚守在这样的岗位上,经过12年的苦心研究,第一代杂交水稻终于研制成功。一夜间,袁农平的名字为所有中国人所熟知……袁农平,他是中国科学艺苑里的一枝梅,默默地散发着芳香。他选择了贫穷落后的农村,安于自己一个普通工作者的位置,坚守在自己这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这令人羡慕的价值……文章也是从小孩子角度立意,紧扣文题了吗?
   生:用以上方法检查的话,我觉得它好像没有扣题,但“坚守”这个题目定得很好啊,小孩子不也是坚守着吗?我好困惑!
   师:这位同学道出了很多偏题者心中的矛盾。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二者的不同。本文的坚守,以一个词的形式出现,内涵较少,外延较大,开放度也大,应该是一般意义上的坚守,可写的范围很广。而图画中小孩子的坚守,必须限定在道德上的坚守,内涵较多,外延当然就小,因此所写的内容应该较确定,范围较窄。因此本文也为偏题作文。(出示对策二)避免文章偏题,可将自己预定文章题目的内涵和外延跟材料中对象事件的内涵和外延一一对应,对应一致即能扣题。
   还有一篇题目为“‘拾金不昧’ 的游记”的文章,文章大意为:“我”叫“拾金不昧”,是上帝细心捏造的作品,上帝说“我”很有价值,可“我”在生活着屡屡碰壁,被人抛弃在路边,异常痛苦,因而,我对上帝的话语产生了怀疑。突然有一天,“我”时来运转,“我”被一位小女孩拾起并倍加爱护,“我”亲眼见到她捡到一个钱夹并一蹦一跳地将它交给了警察叔叔,“我”沮丧的心情得以缓解。“我”重新相信了上帝的话,原来“我”还是很有价值的。全文结构安排中,作者使用了先抑后扬的方法,意即表现当今生活中,拾金不昧的精神仍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同学们,你们认为这篇文章扣题没有?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扣题太紧了,以致显得太实,几乎成了材料的扩写或改写。因此,我认为它跟出题人的本意还是有点偏离。
   师:这位同学提到“出题人的本意”的问题,它是我们在作文审题中时时须揣摩的问题。就像上次我们做“正版与翻版”的作文,有的同学只写到磁带、书籍等实体的正版和翻版的使用;还如以前写过的三位和尚大汗淋漓接力用一只破桶挑水的作文,有位同学的作文题为“三个和尚没水喝”,并通篇没离开桶、水、和尚等对象,表现三个和尚要齐心协力,才有水喝的思想;再如以前写过的“行路”的作文,很多人喜欢通篇实写哪一次“我们”如何艰难地行路等等,这几例情况是否紧扣出题人的命意呢?我认为这种跑不开材料,思维缺乏跳跃,见到什么只谈什么的立意方式,让你的内容实而小,写作范围狭而窄,还是有违出题人的命意。(出示对策三)避免文章偏题,应全面观照画面寓意,看你预定文章立意是否由具体上升为抽象,是否有更深刻、更有意蕴的符合命题人导向的理解,是即为扣题作文。
   师:学生作品中还有题目为“包容之心不可无”,它选取吐口水者角度立意,认为吐口水者用刻薄的语言对待行善者,实则缺少包容心。我认为“包容”一词用语不当,小孩的善举是正面行为,不可与“包容”匹配。还有篇作文题为“赞赏作秀”,文章开篇就大谈作秀的好处,然后举出名人作秀的事迹,结尾重申对作秀的欣赏。文章显然对“作秀”一词理解有误,贬为褒用,这样立意当属违背画面原意。类似因为词语理解错误导致偏题的题目还有“做一个单纯的人”我想应该改为“做一个纯真的人”更合适。因此这些题目均属偏题作文。(出示对策四)避免文章偏题,首先要整体观照画面寓意,检查题目中词语,或文章中核心词语意义跟材料寓意是否一致,色彩是否和谐,是即为扣题作文。
   师总结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就这次做的“七市”卷上作文偏题情况做了一些细致的评析,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上四例错误,在过程中我们也逐一出示了应对对策(重新出示四个应对对策),在以后的作文练习中,我们一定要引以为鉴,深入细致地审读命题,把握命意,做到周全审题,不偏离题意。
  
   瞿秋霞,教师,华中师范学院文学院03级教育硕士。
其他文献
小说《项链》入选中学或大学的语文教材已经许多年了,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其中的主要人物身上,对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即次要人物则很少提及,事实上,《项链》这篇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是作者莫泊桑精心安排的角色,是小说主要人物的非常重要的陪衬,他们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命运的变化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的作用。  先说佛来思节夫人。
“读写结合”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的大趋势。“读”即对文本的研读,“写”即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叶圣陶先生说过:“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他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结合尤为重要。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教学实践中,“读”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诗歌教学课堂往往书声琅琅,读中理解,读中品味
有一句广告语说:“人靠衣妆,美靠靓妆”,我要说考场作文得高分要靠精彩语言妆。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考场作文的语言靓起来呢?其实,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就是使语言靓起来的一条途径。因此,我们在考场作文时,要有意识的运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打造语言形象美  比喻,最大的好处是使语言具有形象性,使读者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对所写的人或物有一个鲜明生动的印象,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以“潇洒”为话
文言文往往只着重于字词串讲,句句翻译,而不去正确把握文章文意,分析文章内容,更谈不上评价和鉴赏。根据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和《全国统一考试说明(语文)》的要求,广大师生对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越来越明确,本文仅从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教学出发,简谈一下《孔雀东南飞》对写作的几点借鉴。  一、学习珠玉之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品味着这“珠
一、营造民主氛围,进入文本情感世界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几乎成为学生的“保姆”,课堂的每个环节几乎都由教师包办替代。学生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机会,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发挥。实施小学语文绿色课堂理念,要求教师要大胆放手,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驰骋想象,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探究知识的生命诉求,展现生命的对话,使课堂更具生命的活力。例如,教学《借生日》一文,笔
现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通过对这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诗歌进行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在对现代诗歌进行鉴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认真投入,并具备活跃的情感,否则就只能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而缺乏美感的体验。进行现代诗歌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在它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文本作为它的重要载体,在实现教学目标上具
作为中国动画专业的一流高校,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自2016年起,为纪念美术片导演阿达(原名徐景达,代表作有《三个和尚》),创立了阿达实验班。阿达实验班是动画学院重点培养的班级,学院每年从招收的本科学生中进行专业筛选,优中择优。筛选标准很严格,从专业成绩到性格、爱好、知识面等综合素质都有要求,最后从当年招收的100名学生里挑选出15~16名学生,进入阿达实验班,集中最优师资进行重点培养。北京电影学院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使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那如何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呢?对于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教师的教学艺术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气氛。  一、采用充满殷切期待的
近几年,一些学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学生与社会”作文比赛等大型作文活动中大放光芒。这让许多上了年纪的文学爱好者,多年耕耘在教育园地上的老先生们,甚至历经摸爬滚打而终于蜚声四海的作家专家们赞叹不已,发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文章惊天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诸如此类的唏嘘感叹。值得欣喜的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和全国上亿的在校学生相比,我们也只能用“凤毛麟角”、“沧海一粟
相遇总是猝不及防,分离多是蓄谋已久。  十月份的天气刚刚好,没有夏日的急躁,也没有冬日的寒冷。静依和菲姚坐在超意兴的餐桌上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正是午饭时间,餐厅坐满了人,有些吵闹。静依看着迎面走来了两个男生,眼熟,其中一个个子很高,目测1米9左右吧,很瘦,另一个穿着格子衫。两个人竟然奔着这个桌子过来了,静依本能地往里挪动了凳子,那个瘦高的男生很自然地坐在了静依的旁边,格子衫男生很是拘谨,略有些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