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3日早晨到单位,公司老总开紧急会议,会上的消息是,公司共有55人在震区,昨夜全都联系上了,没有伤亡。在成都和雅安之间的龙头石电站震感强烈,驻工地的人员都跑出了厂房,转轮也没事。
5月,哈尔滨一直下雨,13日还好,多云有时晴,晴的时候多,多云显得有点多情。知道江边的黄玫瑰应该开的正好,从单位请假,带着妈妈去看黄玫瑰。早晨看到新闻,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一片毁灭的镜头,好像比唐山地震还要厉害。我拿了一点钱,跟妈妈说,咱们顺路寄点钱给红十字会。附近的邮局电脑不好使,一堆人在那里抱怨。我们到道里头道街的工商行,一个营业员告诉我说,我们这里不办这个业务,你要到中央大街的那家办。带着妈妈去中央大街的工商行,业务员说,5号窗口买单子,×号窗口办理。我没有听清,业务员遂有些不耐,这一次提高了嗓音又重复了一遍,这一次表情很有点凌厉的意思。我仍然没有听清。妈妈过来拽拽我衣角说,咱们走吧,明天再去邮局好了。不是捐款吗,又不是要饭。哪至于让他们这样对待。
也怕扰了妈妈的情绪,本来是做善事,本来是去看玫瑰的。和妈妈说,这么大的地震,单位怕也要组织捐款,我跟着单位捐好了。
江边的黄玫瑰开的不堪重负,气喘似的吐着芬芳,枝条被压得颤颤巍巍。让人想到法国女作家科莱特关于玫瑰的描写:“重重叠叠,另一丛玫瑰不堪承受主枝的繁花似锦……繁花似锦……怎么跟你们说呢……皇宫的这些玫瑰,这些神奇的玫瑰花丛,如何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来形容?……为了让我们惊艳,六月的邂逅,天意”。我像科莱特一样,从来都搞不清玫瑰的品种和名字,玫瑰、蔷薇和石楠的区别。这种有香味、单瓣、杆茎有刺、结果的花和玫瑰图谱里的杂交茶香玫瑰、奥地利黄铜玫瑰、德克萨斯黄玫瑰都很像。但玫瑰图谱里说奥地利黄玫瑰的味道相当难闻。我想,它多半是茶香玫瑰。还有一种复瓣的,会在它开之后接着开放。我让妈妈坐在花前的石凳上,给她摆好角度。我的那台老佳能20D在千百次的咔嚓中老去,现在它工作的时候常常昏死过去,这一次它没有死机,相机里,母亲脸上的光线有摄影书里教的那种层次丰富的过渡。
单位组织捐款。14日开动员会,动员会很短,领导说,意义什么的也勿需多说了,咱们的兄弟公司东电集团公司遭灾严重,有很多人死亡、失踪,昨天晚上电视上播的温家宝总理慰问的那地方就是东电公司所属的东汽公司。是咱们公司6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在四川建的同样的工厂,当年的号召是给好干部、好工人和好设备,今天他们遭难了,咱们对口支援,捐款给他们。有的职工已经先行一步了。退休的宋师傅,肺癌,治病不舍得吃药,今天早晨拄拐棍送来一千块。党委、总经理部、工会、团委不断接到电话,询问捐款的事儿。写捐款的稿子,典型事例有的是。法国阿尔斯通驻公司的老朱,朱力雅安·安德亚斯也跟着捐款了。一个刚刚反对去家乐福的人说,看老朱的表现还不错,原谅家乐福的事情可以考虑。我们采访老朱,老朱用长着黑毛的手搔搔秃头,明白了我们的意思,说了一句不着四六的汉语,“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把我们乐傻了。老朱急忙摇手说,不对不对。急了,说英语,其实他英语也是二混子。翻译听明白了。老朱说我的一点钱很少,但大家都帮助他们就很多,愿那些地震中的人们早日恢复正常的、幸福的生活。我们说,这还差不多。
交“特殊党费”前一天,金师傅的徒弟小刘说,上次捐款那天早晨,我们有活儿,我师傅先去办公室捐款,捐一百就走了。等名单一贴出来,我一看,坏了,跟我师傅一级的都捐二百三百的。这咋整?我师傅多好脸儿的人。我急忙告诉我师傅,师傅,你被坑了,他们捐的比你多。听说,明天党员交特殊党费,我得赶紧告诉我师傅去,报仇的时候到了,赶紧报仇去吧。我听的直乐,说他,好事儿咋让你说的不对劲儿呢?
5月30日,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再去邮局给红十字会邮钱,留言写的是“祝灾区小朋友节日快乐”。营业员斩钉截铁地说,只能写“抗震救灾”4个字,要是写别的字就得交手续费。我说,交钱好了。我希望那些孩子知道我的心意。回来顺路取回母亲的照片,一大片黄玫瑰中,母亲神态恬然。下午看报纸,“借由酒中飞出千千纸鹳,飞向那些倒掉了的家园校舍,带上那些失去了的人,将男孩子送到卷心菜心里,女孩子送到玫瑰花的心里”。这些天,一直不敢看电视,不敢看报纸、不上网,不敢直面那些灾难的镜头,那个回去救同学受伤的9岁男孩,那个被压在废墟里还看书的女孩,那个背着一箱洗衣粉走出大山的人,那个背着手拎麻将的受伤百姓的武警战士,那两只救老太太后被遗弃的小狗,那个带着40多台重型机械队伍和第一批武警同事抵达灾区的老总……不敢想、不愿想,直到5月30日,半个多月以后,我看到了那个喝葡萄酒的百尝为灾区的孩子写下的这些文字,我的眼泪终于再也关不住,成片地洒落。法国人把鹳当成送子鸟,把男孩放在卷心菜里,女孩放进玫瑰花里。我给母亲拍的那张照片里传出唧唧喳喳的声音,那些黄玫瑰里面有那些灾区的女孩吗?而卷心菜,有着玫瑰花一般的心啊!
饭盒盒饭
日本舞台设计家妹尾河童试着问许多人的问题是:“提到‘饭盒’,你会想起哪些往事?”有人说:“想起了幼儿园时,一到冬天,就把饭盒放在火炉上烤热。”
也有人说:“酸梅干镶在米饭里,饭盒盖正中会被腐蚀出一个个小孔,家长给买来新饭盒,我开心极了。”我曾在没有菜的时候,把水果罐头浇在米饭上,那叫难吃!我猜,酸梅干米饭也好吃不到哪去。说到饭盒,我想到的是“麻烦”、“洒汤”和热得“没魂”的菜。
妹尾河童画出日本秋田地区的桧木饭盒和印度的不锈钢带锁的饭盒。桧木饭盒可以带出两人吃的,空饭盒还可以装回野菜。看着印度饭盒上的锁,像我一样,很多人会有疑问,饭盒也需要锁吗?又不是珠宝箱。如果想要偷饭,还不是连饭盒也偷掉了?印度真是一个奇怪到连贼都善良的国度。
前不久,单位发了一套车用野餐套盒,两个大的,几个小的,密封的,还有冷冻液,装在一个包包里,包包像一个小的旅行箱,如果外出野餐,也够一家人吃的。盒子透明,可以看到里面的颜色,如果做的好看,那一套盒子本身就可以成为外出的理由。小时候,当然是小时候,爸爸单位的热饭箱可以把米饭蒸熟,可以把大(米查)子(粉碎的比较大颗粒的玉米)、高粱米蒸熟,那是需要很久才能蒸熟的粮食。爸爸单位里能工巧匠很多,用马口铁皮打成的饭盒,形状像军用猪腰子饭盒,但容积要有那两三倍大,与其说是饭盒,不如说更像一个小饭桶,一饭盒饭够一家三四五口人吃一顿儿的。中午的时候,回家属区吃饭的人很多都是拎着大饭盒的。饭里面要是放一点红豆、大芸豆或者花生,那就是美味,再如果能放一点肉干、腊肉、骨头、鱼干,当然就是好吃的极品。有一次,爸爸在饭里放进两片午餐肉,午餐肉化进饭里,哦——满盒生香。本来我是一个话多的孩子,吃饭的时候才能逮到爸爸妈妈,这个时候一定要把学校的事情说说净,那次竟然没有一句话说,妈妈说我的脸儿都埋进碗里了。
爸爸病重的时候我上高中,妈妈在医院照顾爸爸。我早晨要带爸爸妈妈早晨、中午的饭菜,我的午餐,一共要拎四五个铝饭盒,先到医院,再去学校。晚上放学先到医院拿回空饭盒再回家。那是一段紧张而疲惫的日子,但当时不觉得辛苦,也没觉得大难要临头了。那时候的家里没有那么多饭盒,有几个饭盒是从邻居那儿借的。一次回家的时候摔倒,幸好是空饭盒,盒、盖分家,散落一地,我坐在一地饭盒和饭盒盖中间,看着手掌和膝盖,上面沾着尘土,血从里面渗出来,然后下颏也滴出血来,不知道为什么关心的却是饭盒,看看周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饭盒啊?逐一捡起来,盖上,有的摔拧歪了,盖不上。邻居大叔说没事儿,拿起瓢了的饭盒盖掰掰,又拿个擀面杖敲打了一会儿,就都盖上了。邻居的婶婶看看我,捏捏我的肩膀,叹气说,真难为你这么小的孩子。我把肩膀骨头缩了缩,没觉得自己小啊。那一阵儿我做的饭菜不过是熟的、能吃而已,当然不能谈好味与好看。心中愧疚的是,病重的爸爸和辛苦的妈妈要吃我做的难吃的饭菜。
上中学的时候带饭盒,铝的、长方形的饭盒,双喜牌的。用旧了,“双喜”两个字变成了褐色细线。饭盒不密闭,拿不好会把衣服和书包油了。正是敏感年纪的女孩儿,身上有油迹非常尴尬。同学之间倒是没有比较饭盒里内容的,人人都是很简单的饭菜。现在,偶尔也会带饭盒,一定是新做了好饭好菜,而菜一定是不怕热的那些,尽量摆的好看一些,饭也是加了红豆、豌豆等颜色好看的豆豆,有的时候点一点辣酱。饭盒也从大铝饭盒变成小饭盒,小圆饭盒,密封饭盒。不是因为家里的饭菜不好吃,实在是嫌带饭盒麻烦。如果带饭盒,单位的女孩总会过来看一看,然后羡慕地说,就是姐姐家里的剩饭剩菜也要比食堂的好吃呀。
黑柳彻子写的书《窗边的小豆豆》,里面有一个叫小豆豆的小女孩,她的校长为了让孩子们带的盒饭营养全面,又不能比出贫富,让孩子们带“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小豆豆好不容易明白了什么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不禁有些担心:“妈妈今天早晨匆匆忙忙做出来的盒饭,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可是,一打开盒饭的盖子,小豆豆差点“哇——”的一声叫出来。因为,这实在是一个绝妙盒饭,漂亮得让人目瞪口呆!黄色的煎鸡蛋、绿色的豌豆、茶色的鱼松,还有炒得松松的粉红色的鳕鱼子,五颜六色的,看上去像花圃一样漂亮。日本妇女向来会在漂亮上下功夫。台湾电影《爱情灵药》里的一个日本制片人,因为盒饭是患了癌症的妻子给做的,所以一直舍不得吃,直到妻子死去,盒饭长出绿毛才吃掉,然后进医院。那个盒饭我倒没有看到有什么好看,毕竟不是日本人做的片子吧?所以盒饭才没有惊人的漂亮。而我总是尽量绕开饭盒盒饭,总是想飞奔回家,享受“妈妈的味道”。
(编辑·俞大振)
5月,哈尔滨一直下雨,13日还好,多云有时晴,晴的时候多,多云显得有点多情。知道江边的黄玫瑰应该开的正好,从单位请假,带着妈妈去看黄玫瑰。早晨看到新闻,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一片毁灭的镜头,好像比唐山地震还要厉害。我拿了一点钱,跟妈妈说,咱们顺路寄点钱给红十字会。附近的邮局电脑不好使,一堆人在那里抱怨。我们到道里头道街的工商行,一个营业员告诉我说,我们这里不办这个业务,你要到中央大街的那家办。带着妈妈去中央大街的工商行,业务员说,5号窗口买单子,×号窗口办理。我没有听清,业务员遂有些不耐,这一次提高了嗓音又重复了一遍,这一次表情很有点凌厉的意思。我仍然没有听清。妈妈过来拽拽我衣角说,咱们走吧,明天再去邮局好了。不是捐款吗,又不是要饭。哪至于让他们这样对待。
也怕扰了妈妈的情绪,本来是做善事,本来是去看玫瑰的。和妈妈说,这么大的地震,单位怕也要组织捐款,我跟着单位捐好了。
江边的黄玫瑰开的不堪重负,气喘似的吐着芬芳,枝条被压得颤颤巍巍。让人想到法国女作家科莱特关于玫瑰的描写:“重重叠叠,另一丛玫瑰不堪承受主枝的繁花似锦……繁花似锦……怎么跟你们说呢……皇宫的这些玫瑰,这些神奇的玫瑰花丛,如何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来形容?……为了让我们惊艳,六月的邂逅,天意”。我像科莱特一样,从来都搞不清玫瑰的品种和名字,玫瑰、蔷薇和石楠的区别。这种有香味、单瓣、杆茎有刺、结果的花和玫瑰图谱里的杂交茶香玫瑰、奥地利黄铜玫瑰、德克萨斯黄玫瑰都很像。但玫瑰图谱里说奥地利黄玫瑰的味道相当难闻。我想,它多半是茶香玫瑰。还有一种复瓣的,会在它开之后接着开放。我让妈妈坐在花前的石凳上,给她摆好角度。我的那台老佳能20D在千百次的咔嚓中老去,现在它工作的时候常常昏死过去,这一次它没有死机,相机里,母亲脸上的光线有摄影书里教的那种层次丰富的过渡。
单位组织捐款。14日开动员会,动员会很短,领导说,意义什么的也勿需多说了,咱们的兄弟公司东电集团公司遭灾严重,有很多人死亡、失踪,昨天晚上电视上播的温家宝总理慰问的那地方就是东电公司所属的东汽公司。是咱们公司6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在四川建的同样的工厂,当年的号召是给好干部、好工人和好设备,今天他们遭难了,咱们对口支援,捐款给他们。有的职工已经先行一步了。退休的宋师傅,肺癌,治病不舍得吃药,今天早晨拄拐棍送来一千块。党委、总经理部、工会、团委不断接到电话,询问捐款的事儿。写捐款的稿子,典型事例有的是。法国阿尔斯通驻公司的老朱,朱力雅安·安德亚斯也跟着捐款了。一个刚刚反对去家乐福的人说,看老朱的表现还不错,原谅家乐福的事情可以考虑。我们采访老朱,老朱用长着黑毛的手搔搔秃头,明白了我们的意思,说了一句不着四六的汉语,“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把我们乐傻了。老朱急忙摇手说,不对不对。急了,说英语,其实他英语也是二混子。翻译听明白了。老朱说我的一点钱很少,但大家都帮助他们就很多,愿那些地震中的人们早日恢复正常的、幸福的生活。我们说,这还差不多。
交“特殊党费”前一天,金师傅的徒弟小刘说,上次捐款那天早晨,我们有活儿,我师傅先去办公室捐款,捐一百就走了。等名单一贴出来,我一看,坏了,跟我师傅一级的都捐二百三百的。这咋整?我师傅多好脸儿的人。我急忙告诉我师傅,师傅,你被坑了,他们捐的比你多。听说,明天党员交特殊党费,我得赶紧告诉我师傅去,报仇的时候到了,赶紧报仇去吧。我听的直乐,说他,好事儿咋让你说的不对劲儿呢?
5月30日,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再去邮局给红十字会邮钱,留言写的是“祝灾区小朋友节日快乐”。营业员斩钉截铁地说,只能写“抗震救灾”4个字,要是写别的字就得交手续费。我说,交钱好了。我希望那些孩子知道我的心意。回来顺路取回母亲的照片,一大片黄玫瑰中,母亲神态恬然。下午看报纸,“借由酒中飞出千千纸鹳,飞向那些倒掉了的家园校舍,带上那些失去了的人,将男孩子送到卷心菜心里,女孩子送到玫瑰花的心里”。这些天,一直不敢看电视,不敢看报纸、不上网,不敢直面那些灾难的镜头,那个回去救同学受伤的9岁男孩,那个被压在废墟里还看书的女孩,那个背着一箱洗衣粉走出大山的人,那个背着手拎麻将的受伤百姓的武警战士,那两只救老太太后被遗弃的小狗,那个带着40多台重型机械队伍和第一批武警同事抵达灾区的老总……不敢想、不愿想,直到5月30日,半个多月以后,我看到了那个喝葡萄酒的百尝为灾区的孩子写下的这些文字,我的眼泪终于再也关不住,成片地洒落。法国人把鹳当成送子鸟,把男孩放在卷心菜里,女孩放进玫瑰花里。我给母亲拍的那张照片里传出唧唧喳喳的声音,那些黄玫瑰里面有那些灾区的女孩吗?而卷心菜,有着玫瑰花一般的心啊!
饭盒盒饭
日本舞台设计家妹尾河童试着问许多人的问题是:“提到‘饭盒’,你会想起哪些往事?”有人说:“想起了幼儿园时,一到冬天,就把饭盒放在火炉上烤热。”
也有人说:“酸梅干镶在米饭里,饭盒盖正中会被腐蚀出一个个小孔,家长给买来新饭盒,我开心极了。”我曾在没有菜的时候,把水果罐头浇在米饭上,那叫难吃!我猜,酸梅干米饭也好吃不到哪去。说到饭盒,我想到的是“麻烦”、“洒汤”和热得“没魂”的菜。
妹尾河童画出日本秋田地区的桧木饭盒和印度的不锈钢带锁的饭盒。桧木饭盒可以带出两人吃的,空饭盒还可以装回野菜。看着印度饭盒上的锁,像我一样,很多人会有疑问,饭盒也需要锁吗?又不是珠宝箱。如果想要偷饭,还不是连饭盒也偷掉了?印度真是一个奇怪到连贼都善良的国度。
前不久,单位发了一套车用野餐套盒,两个大的,几个小的,密封的,还有冷冻液,装在一个包包里,包包像一个小的旅行箱,如果外出野餐,也够一家人吃的。盒子透明,可以看到里面的颜色,如果做的好看,那一套盒子本身就可以成为外出的理由。小时候,当然是小时候,爸爸单位的热饭箱可以把米饭蒸熟,可以把大(米查)子(粉碎的比较大颗粒的玉米)、高粱米蒸熟,那是需要很久才能蒸熟的粮食。爸爸单位里能工巧匠很多,用马口铁皮打成的饭盒,形状像军用猪腰子饭盒,但容积要有那两三倍大,与其说是饭盒,不如说更像一个小饭桶,一饭盒饭够一家三四五口人吃一顿儿的。中午的时候,回家属区吃饭的人很多都是拎着大饭盒的。饭里面要是放一点红豆、大芸豆或者花生,那就是美味,再如果能放一点肉干、腊肉、骨头、鱼干,当然就是好吃的极品。有一次,爸爸在饭里放进两片午餐肉,午餐肉化进饭里,哦——满盒生香。本来我是一个话多的孩子,吃饭的时候才能逮到爸爸妈妈,这个时候一定要把学校的事情说说净,那次竟然没有一句话说,妈妈说我的脸儿都埋进碗里了。
爸爸病重的时候我上高中,妈妈在医院照顾爸爸。我早晨要带爸爸妈妈早晨、中午的饭菜,我的午餐,一共要拎四五个铝饭盒,先到医院,再去学校。晚上放学先到医院拿回空饭盒再回家。那是一段紧张而疲惫的日子,但当时不觉得辛苦,也没觉得大难要临头了。那时候的家里没有那么多饭盒,有几个饭盒是从邻居那儿借的。一次回家的时候摔倒,幸好是空饭盒,盒、盖分家,散落一地,我坐在一地饭盒和饭盒盖中间,看着手掌和膝盖,上面沾着尘土,血从里面渗出来,然后下颏也滴出血来,不知道为什么关心的却是饭盒,看看周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饭盒啊?逐一捡起来,盖上,有的摔拧歪了,盖不上。邻居大叔说没事儿,拿起瓢了的饭盒盖掰掰,又拿个擀面杖敲打了一会儿,就都盖上了。邻居的婶婶看看我,捏捏我的肩膀,叹气说,真难为你这么小的孩子。我把肩膀骨头缩了缩,没觉得自己小啊。那一阵儿我做的饭菜不过是熟的、能吃而已,当然不能谈好味与好看。心中愧疚的是,病重的爸爸和辛苦的妈妈要吃我做的难吃的饭菜。
上中学的时候带饭盒,铝的、长方形的饭盒,双喜牌的。用旧了,“双喜”两个字变成了褐色细线。饭盒不密闭,拿不好会把衣服和书包油了。正是敏感年纪的女孩儿,身上有油迹非常尴尬。同学之间倒是没有比较饭盒里内容的,人人都是很简单的饭菜。现在,偶尔也会带饭盒,一定是新做了好饭好菜,而菜一定是不怕热的那些,尽量摆的好看一些,饭也是加了红豆、豌豆等颜色好看的豆豆,有的时候点一点辣酱。饭盒也从大铝饭盒变成小饭盒,小圆饭盒,密封饭盒。不是因为家里的饭菜不好吃,实在是嫌带饭盒麻烦。如果带饭盒,单位的女孩总会过来看一看,然后羡慕地说,就是姐姐家里的剩饭剩菜也要比食堂的好吃呀。
黑柳彻子写的书《窗边的小豆豆》,里面有一个叫小豆豆的小女孩,她的校长为了让孩子们带的盒饭营养全面,又不能比出贫富,让孩子们带“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小豆豆好不容易明白了什么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不禁有些担心:“妈妈今天早晨匆匆忙忙做出来的盒饭,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可是,一打开盒饭的盖子,小豆豆差点“哇——”的一声叫出来。因为,这实在是一个绝妙盒饭,漂亮得让人目瞪口呆!黄色的煎鸡蛋、绿色的豌豆、茶色的鱼松,还有炒得松松的粉红色的鳕鱼子,五颜六色的,看上去像花圃一样漂亮。日本妇女向来会在漂亮上下功夫。台湾电影《爱情灵药》里的一个日本制片人,因为盒饭是患了癌症的妻子给做的,所以一直舍不得吃,直到妻子死去,盒饭长出绿毛才吃掉,然后进医院。那个盒饭我倒没有看到有什么好看,毕竟不是日本人做的片子吧?所以盒饭才没有惊人的漂亮。而我总是尽量绕开饭盒盒饭,总是想飞奔回家,享受“妈妈的味道”。
(编辑·俞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