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究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cerit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中职教学一线的教师,深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责任重大。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中职学校心理教育仍处在起步阶段,经验相对缺乏,有些中职学校领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存在着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要学生不出大事、不走极端就行,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不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行动动力。
  有些中职学校虽然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但由于没有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缺乏一些理论知识和经验,开展心理键康教育的方式单调,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途径单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跟踪不及时,针对性不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不到位,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得不到实施。因此也很难起到相应的心理咨询的作用,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疏导。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1.自控能力较差。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易感情用事,遇事缺乏冷静思考,情绪波动大,逆反心理强烈。表现为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瘾性上网等不良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厌学情绪普遍。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中不知道怎样科学、有效的学习,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习信心不足,不想学也不愿学。
  3.自卑心理严重。大多学生由于升学考试失利,来到中职学校就读,没有前途、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自认为中职生低人一等。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4.焦虑心理普遍。一方面学习引起的焦虑。不少职校生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对学习有着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焦虑心理。另一方面就业引起的焦虑。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使他们更无所适从,焦虑不安。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心理环境
  学校氛围中的许多要素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既可能形成满意、愉快、乐观、开朗的良好情绪状态,也可能产生压抑、忧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优良的校风和班风是学校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学校可进行广播、校报、板报宣传,丰富图书馆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书籍读物,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宣传普及活动,为学生积极关注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一个途径。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进行集体咨询或个别辅导及心理调查测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平等对话、情感交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化解和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乐观向上、尊重、友善、宽容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让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主导情绪,有力地推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我们必须积极面对、认真思考、抓紧落实。做好这项工作前提是要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系列心理咨询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
  课堂教学是学生从事的主要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探索兴趣、愉快的情绪体验、良好的思维习惯、科学的学习策略、正常的交往能力与健全的个性品质。各学科教师要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其心理压力,淡化其自卑感;提高自控能力等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如:德育课要结合中职生的年龄特点。讲好、讲活“心理健康”课。对他们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语文课中要善于挖掘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与完善人格的因素:英语课中挖掘培养学生大方开朗、善于交流的因素;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力和自信心。根据自己学科的教学特点,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活动,如辩论会、演讲、角色游戏、动手做小制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控制自己、学会团结协作、学会为人处世、树立自信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三)强化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他们的参与兴趣和活动热情。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引导学生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通过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健康自助等一系列活动,使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深入学生之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充分认识自己,愉悦地接纳自己;要豁达,有了宽容,就有了幸福;学会自我调节,在失意与困惑时,不过分压抑自己,懂得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自觉维护心理健康。
  (四)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网络心理教育既是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又是一种专门的网络教育活动。运用新兴媒体开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不断增强学生心理咨询的互动性和针对性的探索。由于网络具有隐蔽、虚拟性,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中,易于把自己的压抑、苦闷、困惑倾诉出来,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向老师求助。利用学校已有网络资源,建立一个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台,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开通网络咨询热线实现师生心灵互动,有效的组织实施网络心理教育活动,消除心理压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学生构建“心灵家园”。既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又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总之,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形成、维护和促进,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作为教师要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握学生心理问题,走进学生心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的领路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针对职业高中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特点,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在《直线方程》这部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有几节课学生容易理解,难点容易突破,就产生了让学生自教自学的想法,学生代替老师备课、精讲,走上讲台真正当一回老师。  二、案例过程:  1)课前准备   在正常教学进度下,提前
期刊
设立专业子公司,将有力地促进金融租赁公司结合各自特点,充分发挥融资租赁融资、融物合二为一的特性和优势,另辟蹊径,做真正、典型意义的租赁业务,打造体现租赁核心竞争力的
【摘要】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目的。地理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国情中学生 地理素质    地理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发展教育的价值,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地理素质教育呢?这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不
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格伦多曼博士认为,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词来表述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奥秘,那就是两个字:阅读。  新《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一个人阅读能力培养的最佳期不是我们认为的小学阶段,而是3-6岁的黄金时
期刊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讲大道理,政治原理晦涩,内容枯燥、空洞、乏味,对该门学科丝毫不感兴趣。于是课堂上便出现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得的局面。学生普遍厌学,教学效果不高,老师叫苦连天。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的教学局面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精心上好政治课的开头。  对该堂课的求知欲。政治课开头较好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新闻式开头:政治课与实际紧密相连,特别与当前
期刊
摘要:经过多年来探索得知,初中生厌学语文的根本原因就是“千课一法”,要想避免,必须让语文课堂“趣味横生“,这就要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趣”。既要有知识性和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和趣味性,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关键词:厌学千课一法趣味横生激趣   多年来,语文课教学都是“千课一法”,由于“千课一法”使语文课课堂枯燥乏味,这正是造成厌学语文的重要原因。要想避免这种现
课文后的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编者的独具匠心,使用这些习题训练学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提示教师修正教学进程或方法。因此,它对整个语文教学的活动、方法、结构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应该说,能否正确处理和使用课文后的练习,也是体现教师水平和素质的重要方面。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