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讲大道理,政治原理晦涩,内容枯燥、空洞、乏味,对该门学科丝毫不感兴趣。于是课堂上便出现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得的局面。学生普遍厌学,教学效果不高,老师叫苦连天。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的教学局面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精心上好政治课的开头。
对该堂课的求知欲。政治课开头较好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新闻式开头:政治课与实际紧密相连,特别与当前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有着紧密的联系。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开头如有特色,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而我们的学生接受的新信息毕竟有限,所以这种开头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情景式开头: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从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受教材的内容,调动学生情绪,在情景中去体会和感受教材内容。。
3.案例引入式:教师可在 课前准备一些与本课密切联系的案例,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进行讲解。
二:理论联系实际,克服空洞说教,提高实践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老师单纯讲简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很难引起学生 的兴趣,学生对知识也未真正深刻理解,造成理论与实际两张皮,很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知识传授时,要将理论与实际特别是国际国内的 重大事实紧密结合。例如,在讲解我国的 宏观调控及目标时,可结合2008年下半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进行教学。在金融危机的 影响下,全球经济衰退,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由防止“经济过热”转为扩内需、保增长。于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增长,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又如,讲解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时,可联系同学们熟悉的“家电下乡”。“家电下乡”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它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能通过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帮助家电行业度过经济衰退期,促进家电产业的发展。再如,在学习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时,可结合藏独分子和疆独分子制造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以此来说明我国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要注意搞好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学生不但深刻理解了书本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能力,达到知行统一,完成了教育教学目的。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
二十一世纪的当今世界,日益显示了它的知识化和信息化。而信息化的进程又加快了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文化的传播,使得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整个人类社会处于快速变化发展的状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因此显得更加热门。处于知识信息激增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时代的中学政治教师无疑面对着时代的挑战。据统计,我国上网的总人数中,50%以上是青年学生,而教师不足10%..。试想,一位没有上网的教师在课堂是上如何面对那些从网上接受了创新思维和大量新知识、新信息的学生?怎么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都在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为各国的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教育方式,学习方式都必须进行改革。中学政治教师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信息教育、社会教育改革的需要,加速自身信息知识的获取和信息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信息素质,以胜任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为教育事业服务。
四: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政治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与学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从教学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务来看,教学的最终目的,仍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获得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使自己个性心理获得培养、塑造和发展的过程。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认识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政治课教学过程呢?
第一: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然而,在目前高考、中考指挥棒作用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得到落实,学生的 自主性、能动性严重缺失,尤其是在普通的农村中学,政治课几乎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自主性,主动性几乎成为“奴性”,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意识。
第二:创设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教师对知识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发现问题。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例如,在理解商品的价格由价值量决定,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为什么手机等电子产品现在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电子产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预测同款电子产品价格走向如何?通过对创设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不仅理清了商品的价格、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在联系,还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积极参与政治课堂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首先要注意创设的问题情景要与所学的政治知识本身有关联,创设的情景要为教学服务。其次,创设的探究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在信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和体验。
总之,要改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不利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采用各种办法,改变教学方式,把抽象的理论知识情景化,生活化,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
一:精心上好政治课的开头。
对该堂课的求知欲。政治课开头较好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新闻式开头:政治课与实际紧密相连,特别与当前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有着紧密的联系。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开头如有特色,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而我们的学生接受的新信息毕竟有限,所以这种开头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情景式开头: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从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受教材的内容,调动学生情绪,在情景中去体会和感受教材内容。。
3.案例引入式:教师可在 课前准备一些与本课密切联系的案例,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进行讲解。
二:理论联系实际,克服空洞说教,提高实践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老师单纯讲简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很难引起学生 的兴趣,学生对知识也未真正深刻理解,造成理论与实际两张皮,很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知识传授时,要将理论与实际特别是国际国内的 重大事实紧密结合。例如,在讲解我国的 宏观调控及目标时,可结合2008年下半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进行教学。在金融危机的 影响下,全球经济衰退,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由防止“经济过热”转为扩内需、保增长。于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增长,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又如,讲解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时,可联系同学们熟悉的“家电下乡”。“家电下乡”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它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能通过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帮助家电行业度过经济衰退期,促进家电产业的发展。再如,在学习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时,可结合藏独分子和疆独分子制造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以此来说明我国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要注意搞好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学生不但深刻理解了书本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能力,达到知行统一,完成了教育教学目的。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
二十一世纪的当今世界,日益显示了它的知识化和信息化。而信息化的进程又加快了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文化的传播,使得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整个人类社会处于快速变化发展的状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因此显得更加热门。处于知识信息激增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时代的中学政治教师无疑面对着时代的挑战。据统计,我国上网的总人数中,50%以上是青年学生,而教师不足10%..。试想,一位没有上网的教师在课堂是上如何面对那些从网上接受了创新思维和大量新知识、新信息的学生?怎么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都在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为各国的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教育方式,学习方式都必须进行改革。中学政治教师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信息教育、社会教育改革的需要,加速自身信息知识的获取和信息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信息素质,以胜任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为教育事业服务。
四: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政治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与学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从教学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务来看,教学的最终目的,仍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获得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使自己个性心理获得培养、塑造和发展的过程。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认识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政治课教学过程呢?
第一: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然而,在目前高考、中考指挥棒作用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得到落实,学生的 自主性、能动性严重缺失,尤其是在普通的农村中学,政治课几乎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自主性,主动性几乎成为“奴性”,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意识。
第二:创设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教师对知识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发现问题。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例如,在理解商品的价格由价值量决定,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为什么手机等电子产品现在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电子产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预测同款电子产品价格走向如何?通过对创设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不仅理清了商品的价格、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在联系,还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积极参与政治课堂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首先要注意创设的问题情景要与所学的政治知识本身有关联,创设的情景要为教学服务。其次,创设的探究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在信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和体验。
总之,要改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不利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采用各种办法,改变教学方式,把抽象的理论知识情景化,生活化,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