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文言文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基础,文言文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应试的角度来讲文言文在中招试卷中占的比重也不算小。以前的文言文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教师讲,学生听或记。一般采用“串讲法”,即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先解决生字把课文读通读熟,然后教师逐字逐词细解释之后再疏通句子逐句意思弄懂之后,再概括段意,把各段意思概括起来,讲通之后再概括主题思想,再讲解写作技巧。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学生的课本上记得也是落落大篇。用传统的这套方法施教的结果是让学生“学会”。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确实会懂个大体。
  而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社会,科技迅猛发展,那种高分低能的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那种少、慢、差、费的做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怎么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会学”呢?我认为应从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维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探究、合作的激情。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爆发呢?我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的效益非冲破这套程式不可。我认为运用问题教学法效果不错。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尽管问题导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把对问题的质疑权交给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但教师如何设计问题是学生能否顺利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计的问题必须要具有目的性
  问题的设置应以知识目标为基础,充分体现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问题的提出可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学课本、相互交流,然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补充,也可以教师直接出示。例如,在教学《陋室铭》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3、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我依据教学目标直接提出如下问题:1、作者认为自己的陋室陋么?为什么?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突出陋室不陋的?3、作者身居陋室却不觉其陋,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4、本文通过对所居住的“陋室”的描绘,表达作者高尚的志趣,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只要学生把这些问题解决了,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达成了。
  二、设计的问题必须要具有科学性
  对于设计的问题,教师要注意适度,这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密度要适当,不能满堂问,一问到底,造成形式单一,学生易产生厌烦的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二是提问难度要适当,要设计好提问思路,绝不可以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必须有一定的明确性。不明确,杂乱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定向,失去目的性,而造成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难度太大的题,学生“跳一跳”依然摘不到果子,没有成功的体验;难度太低的题,例如:《陋室铭》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学生轻易得到答案,丧失探索的乐趣。这两种现象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对于教材与教学目标,学生的状态要抓得准,摸得透,做到有的放矢,措词确切。
  再例如,在《曹刿论战》一文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研读该课文时,有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研读和思考:第一个问题:结合你所了解的古代历史,说一说长勺之战的敌对双方是谁?双方的力量是否悬殊?战争的结果怎样?第二个问题是:在敌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鲁师为什么能取得战斗的胜利?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可以找到鲁师取胜的根本原因?第三个问题是:你认为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远谋”分别体现在哪里?三个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联系:前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个问题的提出作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必然延伸和深化。但是,三个问题又各有自己的侧重点,第一个问题着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知识点,并加以归纳;第二个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第三个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和对一个人品质的鉴别能力。整堂课,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学习操作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有启发性的问题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提出的问题不能过大、过深、过难,比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如何诠释的?全班学生虽然站起来一大片,却是谁也回答不了,这样设计问题的结果就是“启而不发”。相反,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學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比如:“《童区寄传》写的是谁的故事?”、“诸葛亮是不是三国时候的人?”等等。这样的问题不仅谈不上对思维能力的启发,而且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提出高效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呢?
  我认为: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透彻的了解。同时教师还要对对所教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技能水平,学习态度与兴趣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后,才能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外问题设计要简洁、概括性强,如我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整节课就围绕两个问题开展:“桃花源的美好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两个问题的设计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四、设计问题要有趣味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趣味性,如果问题的提出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课堂上回答者寥寥无几,气氛沉闷,无论老师怎样苦口婆心,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就是不高,老师上课的热情就会下降,只好用自问自答或者点名学生回答来圆场。由此可见,问题设计的好坏是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导学”效果的关键。比如在讲《桃花源记》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新课前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打出两组图片;一组是桃花盛开的美丽图景,一组是伊拉克战争和东晋末年混战的图片,然后问同学们,你们希望生活在那幅图景中引入本课的教学。结束新课的时候,我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世外桃源人人向往,你愿意生后在这样的社会中吗?在现实生活中你准备打造你心目中怎样的世外桃源?又比如在教学《爱莲说》时,我们是这样开展教学的:一、提出疑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引起他们的兴趣。在讲《陋室铭》的时候我先让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一边是简陋的茅草屋,一边是富丽豪宅你会选哪一个?学生肯定有很多选豪宅,这时我适时引出有这样一个人和我们答案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的这篇文章解读答案吧。这种教学方法在新课之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显得活泼。
  实践证明,新课改环境下的文言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在文言文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从而为学好语文乃至各门学科都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了现代中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养。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们在小学几乎都不上英语课,没有基础,没有环境,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升入初中后,学生又一下子面对那么多新的课程,难免给学习英语又多加了一道障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新课程改革学习和实践体会
【摘 要】 多媒体教学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高级产物。多媒体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更加生动具体、真实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英语教学资源,提高了英语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对对多媒体在辅助英语教学方面的优势、误区以及对策分析,旨在探索一种完善的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中学教育;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想学、爱学这门课程,就得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摘 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合理的框架,科学的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进行适度的调节,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比较喜欢以及熟悉的生物内容进行学习,并积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实践。同时,教师可以在“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对学生进行公平的评价,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突出学生的学习重
【摘 要】 语文教师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提高自身的认识,多角度去思考、总结,实现语文教学的事半功倍,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努力。为使语文教学高效,使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就普遍性的存在的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一个问题是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管理;另一个问题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语文;效果;科学化;管理;作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美术院校及专业招生数量越来越多,许多爱好美术的高中生报考美术院校和专业,而素描考试是美术专业考试的主要科目,如何在高考中提高素描成绩,是考生苦苦寻觅的问题。因此,对素描考试的研究是高中美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美术;高考;素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2  素描是绘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