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以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与路径。研究发现:政府补贴通过认证效应与资源获取效应,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创新投入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政府补贴与创新投入共同作用更加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入市场竞争这一调节变量进行检验,发现市场竞争程度越大,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显著。研究结论为合理配置政府与企业资源,提高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政府补贴; 创新投入; 创新能力; 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 F2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12-0039-05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转变。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发展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高科技企业尤其需要将创新纳入发展战略之中,依靠创新提升企业能力,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各国政府为了激励企业创新发展,纷纷加大政府补贴力度,以期获得经济的持续发展动力。政府补贴如何合理分配到高科技企业?这些政府补贴是否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创新投入是否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研究以上问题对于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比国有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的创新意愿更加明显,政府补贴对其影响作用敏感度较高,效果更佳[1],所以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2]。同时民营高科技企业相比国有高科技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灵活性[3],这为民营高科技企业将已有的创新投入资源转化为创新产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从而更加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活动受到官员晋升的影响,官员与企业家之间出现了双向贿赂与利益寻租活动[4],国有企业更易为获得创新补贴而追求短期创新速度来粉饰表面的创新能力[5]。
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阶段,政府补贴制度不完善[6],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补贴对企业的创新投入分配并不是随机的,所以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动机不同。本文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剖析,以全新的角度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创新投入的认证效应和资源获取效应。同时加入了市场竞争这一调节变量,更加清晰了政府补贴、创新投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效果,为政府、企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实证依据。
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与组织合法性理论,结合中国情景,分析探讨了政府补贴与创新投入对民营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丰富了相关研究领域,拓宽了理论研究边界。第二,检验了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政府补贴、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为高科技企业提高竞争意识,保持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政府补贴与创新投入
创新活动存在明显的正外部效应,这使企业的创新动力严重不足,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市场失灵现象[7]。各国政府普遍采取补贴的方式降低技术外溢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损失,以补贴政策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政府补贴对创新投入的“挤入效应”明显。政府补贴对以色列制造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补贴积极影响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显著提高研发投入水平[8]。在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体系下,我国政府最优补贴政策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经济与社会绩效[9]。税收优惠比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产生更加显著的效应[10]。政府对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创新补贴绩效显著,创新外溢效应明显[11],所以政府补贴会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从组织合法性视角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组织合法性理论认为组织行为是符合社会特定信念、规范和价值观的一种评价[12],组织只有获得符合社会认可的观念与制度规范,才能取得组织合法性,从而获得更多资源。政府补贴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认证效应,这种认证效应获得了政府的隐性信用支持,市场因信任政府的支持从而信任企业,这种信任为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提供有利条件,尤其对于高科技企业在进行研发创新活动的信息传递时,政府支持信息有效缓解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信赖;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与支持反映出对企业能力的认可,有利于企业获取科技项目的参与资格,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从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源依赖理论[13]认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外界资源的支持,政府补贴有助于企业被贴上政府认可的标签,进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外部的有力资源支持,拓宽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通过政府补贴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源获取效应,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的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对创新投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创新投入与创新能力
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创新投入成为高科技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内在源泉,创新投入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成果,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美国制造业数据显示了创新投入有利于企业的创新产出绩效,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4]。国内学者也证明了创新投入的增加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冯文娜[15]以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了研发资金投入对于专利产出、新产品产出、企业创新绩效和盈利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创新投入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政府补贴、创新投入与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投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关键所在,创新研发活动的高风险性、外部性和长周期性使得单独依靠企业内部的研发投入难以在短期内收回研发成本,研发投入不足,致使提高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低下。政府补贴有利于缓解资源匮乏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创新投入的資金压力,从而激励其创新研发活动,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已有研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创业板高科技企业中的政府补贴与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绩效,而且政府补贴的作用要优于创新投入[16]。因此,政府补贴作为强有力的外部资源与创新驱动的内部资源创新资金投入二者共同作用于民营高科技企业,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正向“放大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H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提升效应。
(四)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
创新能力成为企业转化资源、塑造资源差异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企业创新能力不仅仅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除了政府补贴这只“有形之手”,“无形之手”——市场竞争对于企业所处的市场化程度也是重要的影响要素。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使企业逐渐丧失市场优势和市场地位,企业竞争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利润下降,这就促使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投资效率[17],以求获得更多的差异化创新产品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18],在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营收益;市场竞争程度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经理人面临更大的经营业绩压力,促使经理人谨慎投资,有效提高投资效率,增强企业价值。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直接促进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这样才能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在激烈的产品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策略。当政府政策倾斜于竞争程度激烈的行业时,将会直接激励企业主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投资资源错配的行为[19],所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会主动提高创新投入,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H4:市场竞争程度越高,政府补贴与创新投入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三、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研究样本
本文选取2012—2015年中国沪深上市的民营高科技公司为研究样本,遵循OECD的规定,我国的民营高科技公司选用以下5个行业[20]: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行业、医药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通信行业。本文剔除资料数据不完整企业以及ST和*ST类企业,选用Winsorize方法处理连续性极端值,最终整理民营高科技企业229家,全部数据来源于Wind和CSMAR数据库。
(二)研究变量
1.企业创新能力(IP):参考已有文献,很多学者采用复合总指标体系的方法进行度量,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选用的指标存在差异,本文采用专利申请数量的自然对数作为创新能力的代理变量,专利申请量比授权量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创新水平,专利授权量更易受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比如授权的相关费用、官僚因素等[21],所以选择专利申请数量比授权数量更加准确。
2.政府补贴(SUB):本文将政府直接补贴的自然对数作为衡量指标。
3.创新投入(R
【关键词】 政府补贴; 创新投入; 创新能力; 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 F2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12-0039-05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转变。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发展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高科技企业尤其需要将创新纳入发展战略之中,依靠创新提升企业能力,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各国政府为了激励企业创新发展,纷纷加大政府补贴力度,以期获得经济的持续发展动力。政府补贴如何合理分配到高科技企业?这些政府补贴是否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创新投入是否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研究以上问题对于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比国有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的创新意愿更加明显,政府补贴对其影响作用敏感度较高,效果更佳[1],所以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2]。同时民营高科技企业相比国有高科技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灵活性[3],这为民营高科技企业将已有的创新投入资源转化为创新产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从而更加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活动受到官员晋升的影响,官员与企业家之间出现了双向贿赂与利益寻租活动[4],国有企业更易为获得创新补贴而追求短期创新速度来粉饰表面的创新能力[5]。
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阶段,政府补贴制度不完善[6],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补贴对企业的创新投入分配并不是随机的,所以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动机不同。本文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剖析,以全新的角度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创新投入的认证效应和资源获取效应。同时加入了市场竞争这一调节变量,更加清晰了政府补贴、创新投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效果,为政府、企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实证依据。
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与组织合法性理论,结合中国情景,分析探讨了政府补贴与创新投入对民营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丰富了相关研究领域,拓宽了理论研究边界。第二,检验了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政府补贴、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为高科技企业提高竞争意识,保持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政府补贴与创新投入
创新活动存在明显的正外部效应,这使企业的创新动力严重不足,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市场失灵现象[7]。各国政府普遍采取补贴的方式降低技术外溢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损失,以补贴政策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政府补贴对创新投入的“挤入效应”明显。政府补贴对以色列制造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补贴积极影响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显著提高研发投入水平[8]。在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体系下,我国政府最优补贴政策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经济与社会绩效[9]。税收优惠比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产生更加显著的效应[10]。政府对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创新补贴绩效显著,创新外溢效应明显[11],所以政府补贴会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从组织合法性视角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组织合法性理论认为组织行为是符合社会特定信念、规范和价值观的一种评价[12],组织只有获得符合社会认可的观念与制度规范,才能取得组织合法性,从而获得更多资源。政府补贴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认证效应,这种认证效应获得了政府的隐性信用支持,市场因信任政府的支持从而信任企业,这种信任为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提供有利条件,尤其对于高科技企业在进行研发创新活动的信息传递时,政府支持信息有效缓解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信赖;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与支持反映出对企业能力的认可,有利于企业获取科技项目的参与资格,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从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源依赖理论[13]认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外界资源的支持,政府补贴有助于企业被贴上政府认可的标签,进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外部的有力资源支持,拓宽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通过政府补贴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源获取效应,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的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对创新投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创新投入与创新能力
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创新投入成为高科技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内在源泉,创新投入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成果,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美国制造业数据显示了创新投入有利于企业的创新产出绩效,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4]。国内学者也证明了创新投入的增加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冯文娜[15]以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了研发资金投入对于专利产出、新产品产出、企业创新绩效和盈利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创新投入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政府补贴、创新投入与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投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关键所在,创新研发活动的高风险性、外部性和长周期性使得单独依靠企业内部的研发投入难以在短期内收回研发成本,研发投入不足,致使提高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低下。政府补贴有利于缓解资源匮乏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创新投入的資金压力,从而激励其创新研发活动,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已有研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创业板高科技企业中的政府补贴与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绩效,而且政府补贴的作用要优于创新投入[16]。因此,政府补贴作为强有力的外部资源与创新驱动的内部资源创新资金投入二者共同作用于民营高科技企业,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正向“放大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H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提升效应。
(四)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
创新能力成为企业转化资源、塑造资源差异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企业创新能力不仅仅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除了政府补贴这只“有形之手”,“无形之手”——市场竞争对于企业所处的市场化程度也是重要的影响要素。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使企业逐渐丧失市场优势和市场地位,企业竞争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利润下降,这就促使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投资效率[17],以求获得更多的差异化创新产品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18],在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营收益;市场竞争程度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经理人面临更大的经营业绩压力,促使经理人谨慎投资,有效提高投资效率,增强企业价值。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直接促进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这样才能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在激烈的产品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策略。当政府政策倾斜于竞争程度激烈的行业时,将会直接激励企业主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投资资源错配的行为[19],所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会主动提高创新投入,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H4:市场竞争程度越高,政府补贴与创新投入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三、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研究样本
本文选取2012—2015年中国沪深上市的民营高科技公司为研究样本,遵循OECD的规定,我国的民营高科技公司选用以下5个行业[20]: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行业、医药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通信行业。本文剔除资料数据不完整企业以及ST和*ST类企业,选用Winsorize方法处理连续性极端值,最终整理民营高科技企业229家,全部数据来源于Wind和CSMAR数据库。
(二)研究变量
1.企业创新能力(IP):参考已有文献,很多学者采用复合总指标体系的方法进行度量,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选用的指标存在差异,本文采用专利申请数量的自然对数作为创新能力的代理变量,专利申请量比授权量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创新水平,专利授权量更易受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比如授权的相关费用、官僚因素等[21],所以选择专利申请数量比授权数量更加准确。
2.政府补贴(SUB):本文将政府直接补贴的自然对数作为衡量指标。
3.创新投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