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立法缺陷与完善——以生态法益为研究视角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b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环境犯罪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生态法益迫使人们不得不加以重点保护,法治模式是保护生态法益的有效途径。传统刑法忽视生态法益,在刑法典中应当将环境犯罪独立成章;以破坏森林资源犯罪为例,在具体罪名中有些罪的定罪要件与司法认定上存在问题;在处罚方式上采用单一的刑罚处罚方法对恢复生态不利,应当增加非刑罚的处罚方式。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nvironmental crime, the ecological legal interest forces people to focus on the protection. The law-based mod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benefit.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law neglects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law, and it should make environmental crime a separate chapter in criminal code. Taking the crime of destroying forest resources as an exampl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viction of some crimes in specific crimes and judicatory affirmation. Methods to restore ecological adverse, should increase the non-punitive punishment.
其他文献
现实中遗嘱自由被滥用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侵害法定继承人的合法权益,还会破坏家庭伦理道德,危害社会安定和谐.同时我国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对遗嘱自由的限制过少,由此暴露出
我国在立法和司法解释层面已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相关程序规定特别是审查程序的缺失或不可操作性导致践行效果欠佳。从审查主体看,我国“一元式结构”的刑事司法体制决
未成年犯罪的刑罚在我国尚欠缺体系性的法律,法律规范主要见于刑法、新刑诉法、最高法院关于审判未成年犯罪的解释中。将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引申至刑事领域,体现了两种不同刑
2012年,《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但却没有进一步明确规定监督的原则、范围、方式、程序等具体内容,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文章从
量刑建议不仅是检察机关综合案情、社情、民情作出的预断,也是检察机关公诉权的一项重要内容。量刑建议工作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新《刑事诉讼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具体的人格权如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而且反映了最根本的一般人格权中的人格尊严权、自由权和平等权。早期国际人权公约和各国宪法基本上都是从“适
目前,因第三者插足导致离婚的家庭数量逐年增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46条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限定了离婚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只能为婚姻关系中的过错配偶,因“第三
由于知识产权诉讼特殊性,使同一案件中常常出现既有举证责任倒置又有举证责任转移的情况,在实践中有效地区分两者,具有重要意义。侵犯知识产权有不同于侵犯有形物权或人身权
司法公正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审判主体,法官对司法公正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实行的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与司法独立、司法中立以及
我国在商标权刑法保护方面存在着立法模式偏差、保护范围狭窄,罪刑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修改和完善,立法的滞后必然削弱商标权的保护。为了严厉打击商标权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