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档案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o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场景》、《主人》两个系列专题之后,我一直在寻找着新的影像题材,并尝试某种更新的影像记录方式。
  2004年河南省慈善总会与少林寺联合策划发起“千名孤儿救助暨少林慈幼院筹建活动”。对全省1036名16岁以下父母双亡(有监护人)的特困孤儿进行资助。由少林寺筹资对每个孤儿发放每年人民币560元的生活学习资助金,直至他们成年。少林寺还将逐年收养50名孤儿,“少林慈幼院”计划收养300名孤儿。这件事涉及中国慈善事业、佛教事业、社会保障、弱势群体和人与人的关系等很多问题。“千名孤儿救助活动”一定会对这些孩子的命运产生影响。出于影像工作者的本能,我决定用肖像档案的方式来记录这个充满仁慈与爱心的行动。《孤儿档案》不是简单的影像作品,它对我的人生之路会产生重要影响。
  
  《孤儿档案》的拍摄过程是这样的,2004年开始资助孤儿的款项是由河南慈善总会和当地民政部门和少林寺的代表分头到各县市集中发放(孤儿都是经过民政部门调查核实过的)。每到一地,一个县的孤儿由他们的监护人带领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县城。我就在资助款发放仪式完成之后在现场支起一块黑背景,大约用一个小时左右为三十到八十位孤儿拍摄肖像。因为有些孩子要走几十里山路天黑之前赶回家,我要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使用玛米雅RB67相机利用现场光为每一个孩子拍一张全身肖像,还要用数码机为每一个孩子拍一张彩色的半身头像。这对一个摄影师的现场发挥绝对是个考验。《孤儿档案》和《主人》的拍摄方式和拍摄状态完全不同。《孤儿档案》后期制作相对从容,回去以后我用数码相机集中把孤儿的调查表格拍摄下来。后期的档案加了胶片边框并用数码合成,一是模仿RB67的胶片样式,另外又使档案更具装饰性。
  
  黑白和彩色在影像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力,只有语言色彩的差异但没有高低之分。不同的题材或体裁自然应该选择不同的色彩表现方式。《孤儿档案》之所以选择伊尔福PNA100黑白胶片,首先考虑的是“档案”这样的体裁特别适合用黑白胶片,因为黑白胶片本身就具有实证性和历史感。和数字影像相比它看得见、摸得着更有安全感。另外《孤儿档案》是个系统影像记录工程,它的首次记录非常重要。黑色的背景和黑白的影调形成了基础色彩,它既折射着孤儿的现状也为今后的持续记录奠定了发展和变化的空间。
  
  《孤儿档案》在2005年连州国际摄影节正式首展并获得年度摄影师金奖之后引起国际反响,2006年相继在澳大利亚、法国等国际摄影节展出,第一本《孤儿档案》影像文本也将于2006年3月中旬正式出版。我计划每五年一次用不同的影像方式跟踪记录他们的生活与变化,同时制作不同的影像文本档案和影展在国内外传播。
  我拍摄《孤儿档案》的目的是向社会告知有这样1000名不幸的孤儿生活在中国河南这块土地上。这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孤儿档案》是一个很大的影像行为计划。五年之后我想邀请十名中国摄影家用各自不同的影像语言方式和我共同追踪记录这些孩子的生存变化,十年之后我想邀请十名外国摄影家也用各自不同的影像语言方式和我来做同样的事。通过这样一个计划,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比较,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像观念面对同一事件的反应与态度。通过我们的影像共同见证这样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其他文献
人们总喜欢完美无暇的事物,可象征美丽的维纳斯却是断臂的“残疾人”;人们总说红配绿赛狗屁,可大自然却偏偏是红花配绿叶。  自认为分得清楚美丑的你,真的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吗?区分美丑对摄影人有何帮助?    2007年《大众摄影》开辟专栏“美学漫笔”,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子善为您细细道来。  且听第一回书:在此章节中,韩老师首先提出“摄影有美学吗?”,并列举了因摄影人不懂美学而造成的笑话和悬
在数码时代,打印机是摄影作品的终结者。无论是照片时代还是数码时代。最终被展示的是照片(prints)。你的作品艺术价值,构图、影调、都将一览无余地体现在照片上。摄影作品的收藏价值,市场价值也将由照片本身的质量决定。    在黑白摄影的时代,除了新闻纪实摄影之外,几乎所有的摄影大师都要亲自进行暗房的操作。正如安塞尔·亚当斯所言:“按完快门只不过是完成摄影作品的50%” 这句经典的概括应是每个严肃摄影
在南极拍摄的对象主要是企鹅。在南乔治亚岛有二十多万只王企鹅,层层叠叠、黑白分明,场面很震撼,面对这么多的王企鹅一开始很兴奋,拍了几张企鹅群的全景后就觉得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接下来怎么拍才好,干脆坐在企鹅群边上观察它们,发现企鹅并不怕人,只要你不惊吓它,它会慢慢地靠近你。王企鹅的模样很“绅士”,而且雌雄企鹅会做出很亲昵地动作,我就蹲在地上着重拍这些“花絮”。在拍一对伸着脖子看我镜头的企鹅时,感到有人
还有大约一年零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是摄影术发明170周年的纪念日了。在这170年的历史长河中,摄影已经从一项科技发明发展成了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信息形态。在艺术领域中,摄影艺术更以丰富的光影语言让人们通过图像认识着历史,认识着世界,认识着自己……    尽管我们正处于放眼皆是图像的读图时代,尽管先进的照相机可以让没有任何摄影知识的人拍到清晰的图像,尽管计算机可以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但是,每当我们
『它们因何备受瞩目』    帝王陵寝建筑可说是全世界最令人瞩目的文化遗产了。且不说令科学家们津津乐道的埃及金字塔中图坦塔蒙的神秘死亡,近期中国“曹操墓”之真伪也在学术界吵得沸沸扬扬。为什么帝王陵寝如此让人们关注呢?因为它们是当时社会历史最真实的缩影。它们的建筑神秘宏伟,流传的故事惊心动魄,更有大量的稀世珍宝、文物埋藏地下,成为考古最宝贵的依据。    『历代帝王陵寝速览』    中国古代帝王陵寝上
4月,《大众摄影》联谊会来到了江西赣州。就像这片散发着激情的红土地一样,400余位摄影人以最热烈、最真诚的情感迎接这本和他们有着极深感情的杂志。    在赣州,有一大批从《大众摄影》走出的全国大赛冠军,有多年来只给《大众摄影》一本杂志投稿的忠实读者。因此,联谊会召开之前,当地影友奔走相告,照片冲印店灯火通明,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联谊会办在赣州,摄影人却来自江西各市、县、地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景辉也
2018年3月5日,一个重磅消息瞬间引爆全球,让全世界学者都望尘莫及的《自然》杂志网站,竟然一天之内连续刊登两篇中国留学生曹原写的“石墨烯超导”论文。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满脸稚气的21岁博士生,破解了困扰物理学界107年的世界难题,将引发全球新材料革命!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医疗设施、电网设备、电子产品等生活设施中,更可以在超级计算机、超级高铁等前沿科技中大展身手。如今,他已拥有了百万粉丝,被网友誉为“
“生命之光”西铁城国际摄影大赛评选侧记    一切由光说起    光是希望,光是生命的源泉。世界因为有了光,就有了动情悦目的色彩和气息,生活因为有了光,就有了挑战明天的勇气和可能。光也是摄影艺术中最挖掘不尽的语言,不断为人们带来想象的空间,带来对生活的向往。在另一处风景中,光更是展现了它奇妙瑰丽的又一个特点—光动能。西铁城凭借这项核心技术,为全世界的公民提高生活品质、共创美好生活做出了不断的努力。
数码暗房后期制作与传统摄影的创作不尽相同,根据其技术特点和优势大致分为两类。   1.辅助创作,完善摄影的画面。通过数码相机或底片扫描后,对原始画面进行影调、色彩、反差的调整、修饰、拼接组合。达到的境界:天衣无缝,真实自然。   2.大胆想象,创意设计的画面。数码创意制作的领域,远远超过摄影术,独创的艺术构思,适宜的素材,用电脑合成制作虚拟的时空。达到的境界:神思遐想,有意所为。  笔者撰写《Ph
2008年6月初,携老婆驱车溯沅江来到托口。以前,她只看过托口的图片,很早就想看看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这次满足了她的夙愿。之后,她打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如果将洪江古商城比作出生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那么与洪江古商城相隔四十多公里的托口古镇,则宛如洗净铅华、懵懂害羞的农家闺女。她虽然没有古商城的雍容华贵,却更多了一份清新脱俗。” 这么多年来,由于水运业的衰颓,人间喧嚣遮掩了她的容姿风采,世尘浮躁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