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有美学吗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_83090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总喜欢完美无暇的事物,可象征美丽的维纳斯却是断臂的“残疾人”;人们总说红配绿赛狗屁,可大自然却偏偏是红花配绿叶。
  自认为分得清楚美丑的你,真的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吗?区分美丑对摄影人有何帮助?
   2007年《大众摄影》开辟专栏“美学漫笔”,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子善为您细细道来。
  且听第一回书:在此章节中,韩老师首先提出“摄影有美学吗?”,并列举了因摄影人不懂美学而造成的笑话和悬疑,从而说明摄影不但有美学,而且美学对摄影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摄影是什么?
  有人说,摄影是一门科技。有人说,摄影是一门艺术。
  优秀的照片让人知真假,懂善恶,而且令人感美丑。
  美与丑,这是美学探讨的问题,也是摄影应该探讨的问题。然而,实际状况又如何呢?
  先看美学研究者的态度。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是高等院校使用的美学教材,厚厚的几百页,没有“摄影”二字,仿佛说,摄影与美学无关。北京大学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教授的《美学漫步》提到了摄影。他认为“轻易的、表面的、虚假的东西”不是艺术,例如摄影,这位美学大师不仅看不到摄影有美学,而且看不到其中有艺术性。
  我认为,大师们不了解摄影,自然也不懂得摄影有美学。
  那么,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摄影人自己的态度。
  
  《国魂》?《长城之夜》?
  一家专业摄影杂志在用《国魂》这幅作品作封面时,觉得“魂”字太玄妙,遂改为《长城之夜》。据说,作者们见刊后很气愤。
  这幅作品是三位年青人在改革开放初期,有感于中华民族经过百年磨难,特别是十年浩劫之后,有如一条在暗夜中腾飞而起的七色长龙。于是经过构思,在没有星月的漆黑夜晚,用闪光灯多次打光、长时间曝光的技巧拍摄而成。 一位不搞摄影的美学工作者说:“这是一幅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作品,是一幅美学品味很高的作品。”这样的长城形象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长城,融汇了中华民族成万上亿人情感的长城,哪里是长城之夜的写实?
  然而,这位编辑无意犯了大错,错在哪里?错在过分武断?错在艺术修养缺失?错在不懂美学!
  
  
  江南春早 李保国摄
  
  《彩泉》拍摄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加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保护生态、保护生存家园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把镜头对准壮丽的大自然,生动的原生态成了摄影师的自觉追求。作者是云南摄影家,他利用天时地利的优势,拍摄了许多这方面的作品,他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这幅《彩泉》投到一次全国的大型影展中,结果被淘汰。后来见到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环保大会要举办全球关于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摄影展览的启事,他以“失败了,再爬起”的自信,又投了出去,结果在全世界高手如林的上万幅作品中,这幅作品荣获了专业组的金牌。荣誉堪称“誉满全球”,奖金也相当可观。
  一位淘汰此作品的评委解释说:考虑到少数民族的习俗问题,为了防止纠纷,所以没有选中。那么请问,国际评委就不考虑尊重民族习俗,而且就实际情况来看,获奖之后也无任何民族纠纷。
  让我们再深思一下这作品的大落大起的经过,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是摄影作品优劣无标准吗?是摄影作品获奖凭偶然吗?是摄影评奖本身就是误区吗?
  这些复杂的问题需要美学来回答。
  
  
  太阳与人 易水生摄
  
  
  真?假?
  受到社会舆论欢迎的作品,反而在摄影界受到批判,这样的典型例子,莫过于《别忘了孩子》该作品在1980年的《自然·社会·人》第二届影展上展出,表现了“四人帮”十年浩劫对孩子们的毒害。作品被四家报刊发表,作家刘心武等人还发表了相应的评论,称赞作品立意深刻,表现大胆,揭示了社会的疮疤,引起疗救的注意。然而,某摄影专业杂志的资深编辑却从人物影子看出拍摄时用了闪光灯,从而断定这是一个摆拍的假照片。于是,一场争论的烽烟燃起。讨论会上,一方坚持作者忧国忧民,因青少年沉溺吸烟痛心疾首,摆拍导演未尝不可,社会效果好就是最大的肯定。批判者说,这种摆布导演的照片就是对读者观众的欺骗,为了拍照买烟给孩子吸,不异于教唆犯。
  谁对谁错?有人说是方法之辩,手段之争,其实说到底,仍然是美学问题。真善美在摄影艺术中如何体现?假恶丑能否在摄影中出现?
  
  
  她,曾经是一棵树 张旗摄
  
  那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且听下回韩老师分解——“美,千古之谜”。
其他文献
理光CX1数码相机    目前市场上的多数相机品牌,都是单反坐镇,辅以袖珍数码相机的战略部署,好比坦克加步兵的组合,保证在冲锋陷阵时有立体化的火力,相互配合,稳扎稳打。只有少数厂家单兵种作战,仅以袖珍数码相机打天下,理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正因为此,理光必须把自己的产品打造得足够强大,能抗衡对手的立体夹击,才有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理光最早将28mm广角镜头引入到小数码相机上,还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一场寒流让北京的温度骤降至-8℃,人们对国际经济危机的热议也深入到街头巷尾。  当代艺术崩盘、影像艺术似乎也有点儿世态炎凉。热闹了两年时间,跟风而起的国际性操作和屡创纪录的国内影像拍卖也声势渐弱。2008年的华辰秋拍虽然有民国老照片的支撑,然而却也显出了“独木难支”的萧瑟。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山寨”文化的窜红。什么“山寨数码相机”、“山寨手机”等等成为80后“
独特的艺术效果,无需添加任何附件个性张扬的摄影作品,不必通过计算机一台奥林巴斯E-30,一切就OK了!    本文所有图片均使用奥林巴斯E-30及12-60mm1∶2.8-4镜头拍摄,题图照片采用了镜头的60mm端,速度为1/50秒,F4光圈,自动白平衡,感光度为ISO 400,并启用机身防抖功能。    功能  虽然E-30的定位低于E-3,但是除了放弃了E-3的“金身”(全金属外壳)外,E-3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UV镜并不陌生,尤其是花大钱买镜头时,总是要配个UV镜对镜头加以防护。所以在人们概念中,UV镜就是镜头保护镜,如果不是特别在意镜头的话,UV镜可有可无。其实,UV镜的作用不仅是保护镜头,更对成像品质有着微妙的影响。品质优异的UV镜可以滤除紫外线甚至红外线(IR),让照片看起来更通透,品质差的UV镜非但不会提高影像品质,还会产生眩光,甚至分辨率下降等不良现象。那么到底什么样的UV
一、 镜头    镜头是由多片光学镜片组成的透镜组,被摄影像通过镜头,在相机的胶片(或影像传感器)上成像。  随着现代镜头制造技术的进步,原来的手动对焦传统镜头,许多已经发展成为带有防抖、自动对焦、非球面镜片、消色散能力的多功能高级镜头。    二、 镜头的结构    镜头通常由前镜组、中间镜组和后镜组组成,镜组也是由几片镜片组成的。现代的镜片上一般都镀膜,防止光线折射,可以有效地提高成像的清晰度
人类在170万年前就开始渔猎,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渔文化。据考古学研究,我国渔文化的发端,可以追溯至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鱼骨是渔文化的最早载体。鱼类对先民生产领域的开拓、劳动工具的发明、人类智力的开启、艺术创作的推动等,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先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渔文化遗物,古人“以贝为钱”,影响到“财、贸、贵、贱”等字的形成;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渔文化呈现出千姿
陈碧信图/文    有人说,玩相机者都是“败家子”,指的是搞摄影花费很大,但不能赚钱。然而广州的商业摄影师陈碧信不但没有成为“败家子”,相反,利用摄影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打拼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题材锁定城市风光    1998年,我下海成为一名商业摄影师。开始的时候,我太想赚钱了,什么都拍,广告、风光、建筑和企业宣传等等。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拍出的照片也不好卖。后来发现我拍摄的题材太杂
20世纪初,故宫或因社会动荡、或因经济条件所限,未能得到普遍和足够的维护,残旧状况日趋严重。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承担起对故宫保护和维修的重大历史责任,组建了专门的古建管理部门和古建施工队伍,承担故宫古建筑的管理和维修。半个多世纪以来,对40%的古建筑进行了维修或维护,尽可能完整地恢复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历史原貌,尽可能真实地保存故宫古建的文物价值。  故宫的维修或维护所需的材料,古建筑仿古青砖是
近几年来,图丽公司似乎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超广角镜头的研发里。这是因为APS-C格式数码单反相机因为镜头焦距要乘以转换系数,胶片时代的超广角镜头因而变得不够广了,市场上急需新的针对APS-C格式的超广角镜头来填补空缺,所以各厂家都在这方面加大了力度。图丽显然走在了前列,除了广受好评的AT-X AF 124 PRO DX(12-14 mm 1:4)镜头外,AT-X 107 DX(10-17 mm)和
相信大多数摄影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好容易找到一个有钱又有闲的空当,去某个旅游胜地观光拍摄。时间短暂,可拍摄的题材又那么多,走马观花地拍了十几个卡后,可用的好片子却不多。  摄影师费茂华前段时间到我国宝岛台湾浏览拍摄了一番。在不长的时间内,他拍摄的图片,不能说有多么深刻地表现了台湾同胞的生活、环境现状,但却在光影、取景乃至构图上都有许多貌似“讨巧”却颇具观赏性的照片。他的这种创作思路和方法,相信会为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