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多能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国际眼科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_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作为一种有用的干细胞来源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基于iPSC的视网膜细胞替换技术在治疗某些视网膜和视神经疾病方面取得进展,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感光细胞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等.基于iP-SC的细胞替换技术通过多种不同技术方法实现iPSC向视网膜细胞诱导分化,进而将获得的目标细胞移植到视网膜受损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在iPSC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道路上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

其他文献
Lowe综合征又称眼-脑-肾综合征(Oculo-cerebro-renal syndrome),主要是位于染色体Xq26.1的OCRL1基因突变导致所编码的OCRL1蛋白缺乏或磷酸酶活性丧失而致病,是一种能引起双眼白内障(中央核性白内障为主)、神经系统和肾脏等多系统异常的全身性疾病.此病绝大多数见于男性,女性携带者仅表现为双眼白内障而不伴其他系统的异常.Lowe综合征常见的眼部表现包括双眼先天性白
细胞凋亡是由多基因调控所引起的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肿瘤是细胞凋亡异常疾病,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有p53、bcl-2、ras、cycin D1、p16、p27、survivin、c-myc、mdm-2等,它们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关系密切。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膜血浆置换疗法(plasma exchange,PE)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 Barré syndrome GBS)的
自20世纪80年代T细胞受体基因先后被克隆,近年来T细胞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得到广泛研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T细胞疫苗、T细胞受体肽疫苗及核酸疫苗作为治疗自身免疫病的
恶性嗜铬细胞瘤大约占嗜铬细胞瘤的10%,副神经节瘤中恶性比例更高些.由于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上进行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诊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来不同国家的研究组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鉴别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SDHB突变可能与恶性嗜铬细胞瘤关系较大,其他一些基因与分子标记物的联合应用也可能成为判断嗜铬细胞瘤潜在恶性的标志.本文就近几年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对于良恶性嗜铬细
先天性颅神经异常支配性疾病(congenital cranial dysinnervation disorders,CCDDs)是一组先天性、非进行性的眼球运动障碍,是由一条或多条颅神经发育异常或完全缺失,从而引起对肌肉的异常神经支配,伴或不伴全身系统异常.目前已发现的CCDDs致病基因包括SALL4、CHN1、HOXA1 、KIF21A、PHOX2A、TUBB3、TUBB2B、ROBO3及HOX
目的 探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m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阳性肾移植受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治的HLA抗体阳性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黄斑厚度增加,这种厚度的增加可能与视力损害有关,但目前为止其机制仍不清楚.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厚度变化的相关因素包括全身性因素(如糖尿病)、眼部因素(如高度近视)、手术因素(如超声乳化时间、黏弹剂等)及药物因素等.其发生的主要机制可能为炎性反应引起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导致黄斑厚度增加,针对其发生机制的药物可以预防及治疗亚临床黄斑水肿。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tosis,HM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EXT1和EXT2基因突变导致软骨生长异常有关.目前新突变位点的发现和相关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遗传规律和特点.同时,分子学研究初步解释了其致病机制,提出了EXT基因突变导致硫酸肝素合成减少,最终影响软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而致病的假说.此外,多项临床研究初步分析了表型-基因型的联系,为更完
目的 通过加强肾移植术后患者的随访管理、自我防护意识及术后并发症防范对策的管理,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是否有助于指导患者对潜在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否可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