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加入夸夸群的鼓励式教育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indsw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O刘雨欣:
  积极的女孩子,会获得更多机会、更多肯定、更多青睐。她们像是对世界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总是探寻,她们能推开这世界上一扇扇全新的大门。希望如此勇敢的雨欣,能一直优秀下去。
  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写道:“人只有完全处于他人之中时,才开始成为完全的自己。”留学之于我最大的意义,就是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更广阔的世界,认清他人与自我。
  其实在留学前,我就有很多跨国交流的经历,比如当国际会议志愿者、当翻译等等。长期以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非英语母语的外国人其实英语水平只是一般般,但是超爱说超敢说:而与之相比,中国学生其实普遍英语水平更好,但就是自信不足,不爱说不敢说。
  在南加州大学留学期间,我的美国朋友们更是自信的巅峰,口才惊人、热情似火。遇到他们绝对不会冷场,就算教授给出的题目他们完全不懂,都能抓着细节噼里啪啦地扯,一顿猛输出。这种“扯”其实也是他们思考的方式,一边说,一边理顺未成形的想法,以此抛砖引玉,激发大家的思考。由此我才发现中国的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樣,我们强调“深思熟虑”,决不会说不成熟的想法,一定要完全想好了才会发言——虽然有时因此错失时机,别人提早发言完毕了。
  我不得不佩服美国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达力,他们直率热情,见面如同被拉进大型夸夸群。即使我穿着最糙汉的T恤牛仔裤上学,他们都会夸夸输出:“哦,我好喜欢你的裤子!”“你的包漂亮极了!”“哇,你的帽子是哪里买的呀!”最初我的脸差点儿红成番茄,心想我这也不是明星出街呀,何德何能呢?后来才了解到,这就是他们拉近人际关系的方法。同理,和美国女生成为好姐妹,只要和她聊比萨就好,她绝对会瞪大眼睛、大笑,然后激动地和你种草各种比萨。
  而且老师也非常鼓励这种“扯”,美国老师也是夸夸群群主,不管学生问出什么傻问题,老师都一脸真诚(事实上心里大概也很真诚)地夸“这个问题真是棒极了”。甚至美国的幼儿园老师都非常善于夸人,我参加过幼儿园的志愿者服务,发现老师总是把小朋友回答提问视作“帮助”,耐心地等待每一个小朋友回答问题,并且积极地反馈“Thank you for helping us!”老师并不是把学生的回答视作理所当然,而是视作帮大家解答疑难的“帮助”,这种鼓励式教育,确实有助于自信的培养、积极的思考。
  关于美国老师对各种问题有求必应这件事,我以前就听中国老师讲过,她说:“我们学校的外教说,他们最怕的就是中国学生。因为外国学生虽然天天问问题,但都是问很简单的蠢问题。而一旦中国学生问问题,那完蛋了,中国人不问则已,一问肯定是问巨难的问题。”
  美国非常推崇鼓励式教学,不会因为蠢问题嘲笑学生,而是鼓励他们以提问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由此培育的表达力在学业、职业上都很有竞争优势。一是因为敢于表达的人,总能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二是表达力使他们看上去比实际更加有能力、有自信魅力。留学期间,我从夸夸群的潜水小萌新,到逐渐学着表达自我,甚至时不时也化身夸夸群群主,潜移默化地锻炼着自信力。今天,你夸与被夸了吗?
  编辑/围子
其他文献
讲个睡前故事吧。男孩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四姐弟隔两岁一个。男孩虽然没能比姐姐出生得早,但生日抢先了几天,妈妈说他是个小霸王——不是霸王别姬的霸,是恶霸的霸。  打小就讨长辈喜,最受宠的就是他。他人比较机灵,又不怕生,逢人便打招呼,不管是谁都能聊上几句。一口一个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把长辈哄得可高兴了。  在同龄人中又是个孩子王,胆子大,带着小弟们一天到晚上蹿下跳,不怕挨揍。闯祸了,被爸爸用绳子绑在家门
眼看着下周四就要过年了,全国各地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可我却分外焦虑。  过年固然是美好而幸福的,举家团圆、桌桌好菜、红包拿到手软,学习了一整年,也只有在过年的这几天才是完全放松的——不看书也不会感到自责、玩手机也不会被父母骂,熬夜也变成了理所当然,如此令人欢欣雀跃的节日,偏偏有“探亲戚”这一环节。  拿去年的事情来形容一下过年探亲戚时我的处境吧。先是大年初二我跟着爸爸妈妈回姥姥家吃团圆饭,本来
高考改革大局已定,2019年初中毕业升高中的同学,以后面对的是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从此,文科生、理科生将成为历史,同学们最后的录取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  但除了三大基础科目外,可以自由搭配一个自己擅长的学科。想必各位同学心中也是暗爽的,暗戳戳地想,肯定要选3门容易学的科目啊
很久没有旅行。沿着蜿蜒的山路,直奔湘西凤凰的路上,雨刷器几度失去控制一样疯狂甩动,大雨把可视范围缩小到几十米以内,行驶的车都开着双闪,像误入丛林举着棒棍子喊着“不要靠近我”的人类,紧张着给自己壮胆。  那段时间,我的人也处在一种剑拔弩张的状态里,就好像一个随时要爆炸的机器,随便一点儿压力,都可以崩溃。  深夜的时候,终于到了凤凰。青石板路湿答答的,路上没有什么人,一层层台阶小心翼翼地走下去,路旁的
有个叫作彼得的人有一颗魔豆,魔豆种下去后豆藤咻地就能长到云层之上很高很高的地方,对我来说,你就像那颗带有魔法的神奇豆子,呼啦啦地就变成了长手长脚的大男孩——  我知道,虽然我已经三令五申不许你私自动我的书架,你还是会时不时偷偷来拿小说去看,所以如果有一天你不巧看到了这篇文章,一定不要太惊讶。我正在努力成为一个能让你感到骄傲的姐姐,比如说,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而文章内容是关于你的。  客厅墙壁上记录
前言:  这个故事我拖了很久,几乎要从一个夏天拖到下一个夏天了,可能是因了主人公的气质,它有点像老一辈的爱情故事,平缓却有滋味。  嗨,有时候想问你,和我相识,你开心吗?  我还记得两年前那个夏末,你身为军人正在福州集训,南方的日头想想就毒辣,我眯起眼睛,仿佛能看见汗流浃背的你站得笔直的身姿,而我也不轻松,我出了场车祸。因为没法走路,那个夏日被拉得好长,即便如此,大一军训时的教官说要介绍我们认识时
上学的时候,每次換了新教室,总是第一时间看看课桌、墙壁上,有没有刻下的一句句独特的座右铭,比如“天道酬勤”“英雄不问出处”……  有的字迹工整,有的简洁潦草,有的是钢笔,有的用小刀,那时候总有一些奇怪的联想,想着是上一届出现的哪一些人,他们经历过怎样的故事。  你呢?哪些话曾经一直伴随左右,陪你走过那些混沌的光阴?
你的身边是不是有这样一个朋友,如果你不主动找Ta说话,Ta就永远不会主动来找你聊天?当你约了Ta出去玩兒,Ta起先是答应,然后又犹犹豫豫不想出去……可是啊,你别以为Ta的课余时间过得有多么充实,没准儿你再不约Ta,Ta就会宅在家里生根发芽……Ta在休息日不仅不出门逛街玩耍,还很自觉地在每天放学后直接回家,不在路上闲逛,即使没有父母、老师的督促,也依然主动、自觉地写作业,写完作业后也不出门,继续钉在
情绪自白书  @肆水吱吱  我是委屈。  我通常出现在主人父母又说起别人家的孩子时。  当我出现时,主人对我的态度是抑制,不让我表露出来。  或许我的出现并非主人意料之内……  但我还是出现在了这里。  我代表着我还不够好,但是我努力过。  因此,我也是主人所有情绪的一部分。  早自习下课后我和同桌一起去食堂吃饭,但走到一半的时候他忽然说作业还没写完,单词也还没背太熟,不想去吃飯了,我原本非常期待
梅子糖是一位新高一男生的妈妈。她说,十几年了,她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生物钟:早上不到5点起床,晚上赶去接儿子放学。她的一天和其他妈妈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这一天,又有了些许不一样。  我时常还是很想念,我在少女时代的清晨。  那时候,我是个大觉迷,常常掐算着时间,睡到最后一秒钟,然后跳起来穿衣服,背书包,抓起妈妈做的早饭奔向学校。  小时候的我,多么爱睡觉呀!做梦也想不到,现在的我在清晨4:40准时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