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咱这么选科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u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改革大局已定,2019年初中毕业升高中的同学,以后面对的是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从此,文科生、理科生将成为历史,同学们最后的录取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
  但除了三大基础科目外,可以自由搭配一个自己擅长的学科。想必各位同学心中也是暗爽的,暗戳戳地想,肯定要选3门容易学的科目啊!我都能想象到从2018年起,令听者落泪闻者尿裤的物理君将被打入冷宫,地理酱也在瑟瑟发抖地吃手手,一直地位不太高的生物、历史等着扬眉吐气的一刻。
  但是,且慢,物理作为理工科最重要的奠基石之一,如果因为感觉难、“性价比不高”而不选择,想以“田忌赛马”的方式,避开与他人强项来竞争的方法高考,那你将有如下三种可能:90%以上的专业无法选择、与一流大学失之交臂、无奈选了个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
  根据新高考试点的浙江省的数据来看,选考物理的考生选报高校专业的范围最广,可报考的专业在91%以上,就是说,只要你的选考中有一门物理,你就能报至少91%的专业,因此录取结果整体比较理想。
  再看一组数据:
  选考物理的考生本科录取率为72%,比不选物理考生高21个百分点;
  在985、211高校录取中,选考物理的人数达到74%;
  985高校选考物理的人数达到79%。
  所以,不论从短期功利的角度还是从个人发展的长远角度看,物理都是非常明智的一个选择,可以说是敲开大学大门的最坚硬有力的敲门砖。
  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从6门功课里选3门作为高考选考呢?
  原则有两个:一是了解自己的特长,是偏文,还是偏理;二是考虑专业的选择面。上面说了,选了物理一项,绝大多数专业就都能选了,那比如思路偏文的同学,可以走物理、历史、政治的路线。当然,实在不想被物理虐,可以退而求其次把物理换成化学或者生物,尽量不要走传统文科路线,要不选专业严重受限制的时候该后悔了——高考的苦没少吃,可选的范围还比别人少。
  然后说说传统理科老3门的路子,我认为这对个人发展也并不有利——没有人文知识陶冶情操,会成为阻碍个人发展的壁垒。
  尤其是对00后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人能应对更多元化的挑战,那么纯文、纯理都不是好的路子。如果选择了物理、化学,那就配1门历史或政治,历史政治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相反,更需要去理解、去运用逻辑思维学习。退一万步讲,别忘了还有语文要考,那150分想要多拿点儿,就得配合着学学政治、历史。
  最后对比下生物和化学,依据改革地区的高考成绩分布来看,高分段的选择物理、化学的要比选择物理、生物的多出1.5倍以上,物理、化学由于以后没有专业选择方面的限制,因此优等生间竞争十分激烈。抛开兴趣,简单来讲,成绩一直很好的同学可以选择化学,如果对自身能力不太自信的就选生物,生物毕竟知识面窄点儿,而且不少是需要背诵的,相對化学容易很多。
  希望这次的文章能够给即将步入高中的同学一些帮助。
  编辑/李鹏修
其他文献
我盯着月亮,祈祷着他一定会来的。“十,九,八,七……”我盯着手表上的秒针,距十点钟还有最后几秒,我不抱任何希望地撂下手臂,“三,二,一,你失约了!”  抬一下肩上下滑的书包带,我一边往家的方向走,一边想着怎么解释给我妈听她才会信服我这么晚回来不是去鬼混。确实也不是鬼混,傻站在寒风中半个小时罢了。  我蹑手蹑脚地把钥匙插进锁孔里,祈祷着开门不会看见一张怒气冲冲的脸。确实没看到,甚至没看见一丝光亮,只
现在是八一建军节的前夕,这说明什么呢——我又要熬大夜了,本来我以为2个小时前就可以整理起来,但无意间瞥了眼围姐的群,居然一整天都没人发红包,而且还差点怼起来!作者大大们的战争  因为你们的暮安大大一句:新找的工作只要迟到就扣300块钱和百分之二十业绩,都想换工作了,全公司就一部电梯,不想迟到就要爬29楼!  本来这也没什么,大家都愤愤不平说罚款不合理的时候,你们的骆阳大大突然冷冷地甩出一句:不合理
个人档案:章哲瑜,2001年生于杭州,系2019年中山大学全国优秀高中生中國语言文学系营员。文圈猫爷,偏爱肆意和美食的情怀。文风自带催泪加持,为人时常掉线不着调。爱旅行爱文艺更爱交友的“佩奇男孩”。【纸上得来终觉浅】  小鱼: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夏令营活动?  章哲瑜:有啊,我暑假参加的“中山大学2019年全国优秀高中生夏令营·中国语言文学系分营”活动。  其实我们中学生一般到高校参观有两种方
“精心打扮的时候谁也碰不到,蓬头垢面地去取快递,第一个迎面走来的就是男神。”我的小姐妹第N次这样嚎叫的时候,我拍拍她的脑袋说:“没事,聚光灯没打在你脑袋上。”  她像是没理解,追在我后面一个劲儿问。  我们认为自己处于聚光灯下,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我们身上,但事实上我们到底是什么样子,根本没人在乎。换句话说,我们完全想多了,所做的一切,也许根本就没入别人的法眼。  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有次数学老师点
今天送别师兄师姐的时候别有一番滋味,因为明年就到我们毕业了。  大学里有两个季节:一个开学季,一个毕业季。开学季我们满怀着憧憬和希望来到新学校,毕业季难免充满着伤感和不舍。在大阶梯等着师姐拍毕业照时给她递鲜花,看着他们大喊“我们毕业啦!”,心里一阵感慨,时间过得太快啦!  但这种伤感的情绪并没有维持很久。  中午我们要去给社团的师兄师姐送毕业礼物。一个师弟说,自己有一架无人机,想试试用无人机送礼物
【台词都刷得滚瓜烂熟了,但我骄傲了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压箱底的剧?就是那种已经看过,有些甚至看过不少遍,情节都记得八九不离十,部分台词甚至都能跟着背出来了,但仍然会时不时捞出来再看一遍的。  要我的话,那还真不少,《哈利·波特》《生活大爆炸》《老友记》《识骨寻踪》《犯罪心理》《纸牌屋》等等,真细数一遍的话,何止是压箱底,感觉箱子都得裝满了。  那问题就来了,每年新出的番新上架的剧那么多,
自2018年3月从澳洲旅游回来后,某位先生就强行命令我学习英语,美其名曰为了今后更好的出行……  这可太难为我了,毕竟在我的豆蔻年华和青葱岁月里,根本就没有英语这一项,姐学的一直是俄语,学了整整六年,虽然现在依然能想起俄语老师那个倔老头儿的模样,但学的知识早就还给了他,要是学费也能退给我就好了。  命令既出,就得执行,没办法,我果断采取了拖字诀。今天说自己身体不适,明天说天气太冷、工作太忙,后天干
围子,编辑,编剧,专栏作者。我想让千千万万个面孔和你迎面而立,就好像为你带来千千万万个自己。公众号“作伴(zuobanspace)”,欢迎你来~  小学毕业那年,我大概12岁。  莫名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想做一些有仪式感的事儿,比如一个人坐火车去隔壁的小城。  那个小城离我家很近,两站,20分钟的车程,之前跟家人去过无数次。  那天,我征得了大人的同意,背一个红色斜挎小卡通包,踮着脚对着售票员阿姨
讲个睡前故事吧。男孩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四姐弟隔两岁一个。男孩虽然没能比姐姐出生得早,但生日抢先了几天,妈妈说他是个小霸王——不是霸王别姬的霸,是恶霸的霸。  打小就讨长辈喜,最受宠的就是他。他人比较机灵,又不怕生,逢人便打招呼,不管是谁都能聊上几句。一口一个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把长辈哄得可高兴了。  在同龄人中又是个孩子王,胆子大,带着小弟们一天到晚上蹿下跳,不怕挨揍。闯祸了,被爸爸用绳子绑在家门
眼看着下周四就要过年了,全国各地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可我却分外焦虑。  过年固然是美好而幸福的,举家团圆、桌桌好菜、红包拿到手软,学习了一整年,也只有在过年的这几天才是完全放松的——不看书也不会感到自责、玩手机也不会被父母骂,熬夜也变成了理所当然,如此令人欢欣雀跃的节日,偏偏有“探亲戚”这一环节。  拿去年的事情来形容一下过年探亲戚时我的处境吧。先是大年初二我跟着爸爸妈妈回姥姥家吃团圆饭,本来